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刑签(刑籤)
亦作“ 刑篇 ”。 刑法条文。北史·隋越王侗传:“﹝ 宇文化及 ﹞本性兇狠,恣其贪秽,或交结恶党,或侵掠商货,事重刑籤,状盈狱简。”按,隋书·越王杨侗传作“刑篇”。
《國語辭典》:刑事犯  拼音:xíng shì fàn
为「行政犯」之相对概念,指具有特定法益侵害性的行为,依《刑法》或其他刑罚规定科予刑事责任的犯罪者。
《国语辞典》:六法全书(六法全书)  拼音:liù fǎ quán shū
书名。以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为主要纲领蒐集我国现行法规数百种的法律用书。
《国语辞典》:隆刑峻法  拼音:lóng xíng jùn fǎ
刑法繁苛而严厉。《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议者以为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务,施行日久,岂一朝所釐。」《晋书。卷三○。刑法志》:「以为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务,不可开许。」
《国语辞典》:分筋错骨(分筋错骨)  拼音:fēn jīn cuò gǔ
古时一种将人筋骨错开的刑法。
分类:筋骨刑法
《国语辞典》:军法审判(军法审判)  拼音:jūn fǎ shěn pàn
现役军人及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人,因触犯陆海空军刑法或特别法,而受军事审判机关的审判。其刑罚较司法审判为严厉。除了有关国防机密或军誉的案件之外,以公开审判为原则。如:「现役军人在战时若触犯陆海空军刑法或其特别法以外之罪,仍要接受军法审判。」
《国语辞典》:掳人勒赎罪(掳人勒赎罪)  拼音:lǔ rén lè shú zuì
刑法上指意图勒赎而掳人者,处死刑、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国语辞典》:各打五十板  拼音:gè dǎ wǔ shí bǎn
打板,原为一种旧时的刑法。各打五十板是比喻不分是非,不分青红皂白的给予同等的指责或处罚。如:「兄弟俩吵架,妈妈一生气,各打五十板。」
《国语辞典》:刑部尚书(刑部尚书)  拼音:xíng bù shàng shū
职官名。刑部的长官,掌全国律令、刑法、徒隶等政。唐代时称为「大秋」。
《国语辞典》:特别刑法(特别刑法)  拼音:tè bié xíng fǎ
因适应特殊环境或补充普通刑法的不足所设的刑法。其适用范围虽不如普通刑法广泛,但其效力优于普通刑法,如陆海空军刑法。
《国语辞典》:伪造文书(伪造文书)  拼音:wèi zào wén shū
刑法上指图利他人或自己、损害公众或他人利益而假造文书、货币、公(私)印文、有价證券及栈(仓)单等。
《国语辞典》:打屁股  拼音:dǎ pì gu
元代的一种刑法。《通俗常言疏證。狱讼。打屁股》引元人《举案齐眉剧》:「他家忒实卖弄,打的屁股能重,烧酒备下三瓶,到家自己暖痛。」
分类:刑法
《国语辞典》:自由刑  拼音:zì yóu xíng
刑法中指剥夺或限制犯罪人自由权之刑罚。如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拘役等。
《国语辞典》:法网难逃(法网难逃)  拼音:fǎ wǎng nán táo
刑法细密如网,犯法者难以逃亡。如:「他做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终于法网难逃,被判了死刑。」
《国语辞典》:褫夺公权(褫夺公权)  拼音:chǐ duó gōng quán
剥夺犯人应享有的公权,是刑法处罚犯人的一种从刑。我国刑法认为可褫夺的公权有为公务员的资格、为公职候选人的资格等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