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逃门(逃門)
(1).逃跑的门路。 唐 韩愈 《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赫赫上照穷崖垠,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三光弛隳不復暾。”
(2).因灾荒等而逃出家门。评剧《铡阁老》第一场:“你父言说要逃门在外,不知你姐妹心意如何?”
《國語辭典》:上辈(上輩)  拼音:shàng bèi
家族的前一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因为这一门姻亲隔得远,我向来未曾会过的,只有上辈出门的伯叔父辈会过。」
《漢語大詞典》:凡等
普通人。特指未出家的人。梁书·侯景传:“有 僧通 道人者,意性若狂,饮酒噉肉,不异凡等。”
《漢語大詞典》:薙染
剃去头发,染成缁衣。指出家为僧。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僧 道存 ,字 石庄 , 上元 人。薙染 江寧 承恩寺 。”
《漢語大詞典》:薙度
佛教语。即剃度。指剃发出家,获得超度。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广南 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室家,故其妇女多嫁於僧。欲落髮,则行定;既薙度,乃成礼。”参见“ 剃度 ”。
《國語辭典》:剃度  拼音:tì dù
削发作出家人的宗教仪式。《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妄为剃度,托号出家。」《水浒传》第四回:「却才这个要出家的人,形容丑恶,貌相凶顽,不可剃度他。」
《國語辭典》:烦恼丝(煩惱絲)  拼音:fán nǎo sī
指头发。《冷眼观》第一六回:「怎么你这么一个通品,连头顶上十万八千烦恼丝都拔掉了,还是装著满腔的劫数风水在心里。」《红楼梦》第六六回:「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
《漢語大詞典》:禅栖客(禪棲客)
指出家修佛法的人。 金 元好问 《少林雨中》诗:“重羡禪栖客,都无尘虑侵。”
《漢語大詞典》:被缁(被緇)
披上缁衣。谓出家当僧、尼。僧衣称缁衣,浅黑色。 宋 马令 《南唐书·党与传·冯延鲁》:“执节分符,始作大军之帅;被緇削髮,潜为行脚之僧。” 清 柴伯廉 《明史杂咏·妙秀》:“绣佛誓被緇,白璧完贞守。”
《漢語大詞典》:登戒
佛教语。指佛教信徒出家为僧尼。景德传灯录·洛阳荷泽神会大师法嗣:“ 黄州 大石山 福琳禪师 , 荆州 人也……幼归释氏,就 玄静寺 谦著禪师 剃度登戒。”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唐京兆大慈恩寺义忠传:“二十登戒,学四分律,义理淹通。”
《國語辭典》:五比丘  拼音:wǔ bǐ qiū
佛教称释迦牟尼成佛后,最先跟他出家的五位弟子。也就是他初出家时,其父派给他的五名亲信随从。即阿若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和摩诃男拘利。
《國語辭典》:替僧  拼音:tì sēng
明代称替代初生的皇太子及诸王出家为僧的幼童为「替僧」。《称谓录。卷三一。僧。替僧》引张尔岐《蒿庵閒话》云:「明朝凡皇太子诸王生,率剃度幼童一人为僧,名曰替僧。」
《国语辞典》:和合僧  拼音:hé hé sēng
和合,团众之意。和合僧是指出家众。
《漢語大詞典》:祝发空门(祝髮空門)
谓削发出家为僧尼。 清 景星杓 山斋客谭·孙旭:“ 耿逆 平, 旭 未授官,忽祝髮空门,日修禪诵以老。” 清 徐瑶 《太恨生传》:“妾计决矣,倘事势穷促,以死继之,否则祝髮空门耳。”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戚属劝之,遂负气祝髮空门。”
《國語辭典》:在家出家  拼音:zài jiā chū jiā
在家的修行者。元。马致远《黄粱梦》第四折:「老身终南山人氏,在此在家出家,盖了一座团标。」也称为「在家修」。
《漢語大詞典》:簪剃
指出家为僧道。因道士簪发,和尚剃发,故称。《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今后除色目人外,自愿出家,若本户丁力数多,差役不闕,及有昆仲养父母者,赴元籍官陈告,勘当是实申覆各路给据,方许簪剃。”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四:“私自簪剃者勒令还俗,解发原籍当差。”《清会典事例·礼部·僧道》:“三十三年议准,各省督抚严飭地方官申明禁令,不许私行簪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