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宣付
(1). 宋 元 以来谓皇帝的诏令交付外廷官署办理。宋史·礼志二四:“通事舍人引 鋹 就献俘位,将校等诣楼前舞蹈讫,次引露布案诣楼前北向,宣付中书门下,如宣制仪。”明史·奸臣传·阿合马:“ 阿合马 所用部官,左丞 许衡 以为多非其人,然已得旨咨请宣付,如不与,恐异日有辞。”
(2).明令交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这件事已经由督、抚、学三大宪联衔出奏,请宣付史馆,大约可望准的。”按, 清 和 民国 设国史馆,当时规定凡有特殊功绩或足为后世楷模者,由皇帝或政府将其生平事迹交国史馆立传,谓之宣付史馆。
《國語辭典》:缴纳(繳納)  拼音:jiǎo nà
以财物缴交与主管单位。如:「缴纳税款」。
《國語辭典》:辱命  拼音:rù mìng
1.未能完成他人的谕令或嘱托。《文选。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出征入辅,幸不辱命。」《文明小史》第二四回:「若请他做个算学教习,那是专门之学,必不辱命的。」
2.君王的谕令。《左传。昭公三年》:「君有辱命,惠莫大焉。」《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笺》:「昨加恩辱命,并示龟赋。」
《國語辭典》:押赴  拼音:yā fù
押解送往。《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押赴门首斩首来军前献酒,泄了咱一肚愤气!」
《漢語大詞典》:上交
(1).谓地位低的人与地位高的人结交。易·繫辞下:“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汉 扬雄 《法言·修身》:“上交不諂,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2).亦作“ 上佼 ”。头等友好。战国策·赵策一:“ 秦 与 韩 为上交, 秦 祸安移於 梁 矣。”《史记·赵世家》:“ 齐 之事王,宜为上佼,而今乃抵辠,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三:“佼,与‘交’同。上交,上等之交也。言 齐 之事王如此,当为王之上交,而今反触罪也。”
(3).转移、交付给上级。 郑义 《迷雾》四:“ 张源 竟也同意他的尽快解决问题,不放任自流,不上交矛盾的意见。”如:他把这件文物上交给有关部门。
《國語辭典》:交与(交與)  拼音:jiāo yǔ
1.交际、交游。《聊斋志异。卷四。余德》:「然其为人寡交与,每阖门居,不与国人通吊庆。」
2.交给、给与。《儒林外史》第五○回:「三个差人把万中书交与凤四老爹,竟都放心,各自搬行李去了。」《红楼梦》第三八回:「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
《國語辭典》:责付(責付)  拼音:zé fù
法律上指被告人无须拘押者,付于亲属或法定代理人等,令其负随时交出到案的责任,称为「责付」。
《漢語大詞典》:传付(傳付)
传递交付。新唐书·房琯传:“俄与 韦见素 、 崔涣 奉册 灵武 ,见 肃宗 ,具言上皇所以传付意。”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今殿内有二人立而以冠传付之貌,或云失二帝像而但存侍者故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三:“是吾平生著述,可传付 中州 士大夫。”
《國語辭典》:支解  拼音:zhī jiě
1.古代一种割解四肢的酷刑。《公羊传。宣公六年》:「公怒,以斗摮而杀之,支解,将使我弃之。」《淮南子。人间》:「商鞅支解,李斯车裂。」也作「枝解」、「肢解」。
2.将肢体分解。如:「这位屠夫支解猪只的刀法十分乾净俐落。」
《漢語大詞典》:付法
(1).谓交付法司论罪。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襄州 胡延庆 得一龟,以丹漆书其腹曰‘天子万万年’以进之。凤阁侍郎 李昭德 以刀刮之并尽,奏请付法。 则天 曰:‘此非恶心也。’捨而勿问。”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 博异记·张遵言:“前者夜叉 牛叔良 等七人,为追 张遵言 不到,尽以付法。”
(2).指传授佛法。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四祖优波毱多尊者:“﹝尊者﹞復谓曰: 如来 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於我,今復付汝。听吾偈言: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付法已,乃踊身虚空,呈十八变,却復本座,跏趺而逝。”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他( 弘忍 )也要效法老师的作风,保持以前单传的方式,而 慧能 恰巧也是那样纯朴,所以说他单独付法给 慧能 ,这是有可能的。”
《國語辭典》:交卸  拼音:jiāo xiè
1.卸除职务,移交给继任的人。宋。刘克庄〈最高楼。南岳后〉词:「仙都玉局才交卸,新衔又管华州山。」《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当日已有委员前来代理篆务,交卸之后,他就合帐房商议,要找一位懂得六国洋文的人做个帮手。」
2.卸下货物,交给他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由长江一路进发,包送到杭州交卸。」
《漢語大詞典》:附驿(附驛)
交付驿使。宋史·文苑传一·朱昂:“乃拜工部侍郎致仕。翌日,遣使就第赐器币,给全奉,詔本府岁时存问,章奏听附驛以闻。”
分類:交付驿使
《漢語大詞典》:还付(還付)
归还交付。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查其对 德 通牒有云,还付 中国 为目的,以欺世人耳目。”
分類:归还交付
《國語辭典》:面交  拼音:miàn jiāo
1.当面交付。《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少爷!为什么不出去,那人说是山东寄来的银信,要面交,等得不耐烦了。」
2.不是真诚相交的朋友。《宋史。卷三四六。常安民传》:「吾心实恶之,姑以为面交尔。」
《漢語大詞典》:便换
唐 代的一种汇兑方式。商人至京,将钱交付各道驻京的进奏院或各军各使等机构,换取票券。商人离京去各地经商,可凭券至当地有关机构取款,谓之“便换”。此法 宋 代犹行。旧唐书·食货志上:“茶商等公私便换见钱,并须禁断。”宋史·食货志下二:“先是, 太祖 时取 唐 飞钱故事,许民入钱京师,於诸州便换。其法:商人入钱左藏库,先经三司投牒,乃输於库。”用便换方式汇兑的票券也称“便换”。 唐 赵璘 因话录·羽部:“有士鬻产於外,得钱数百緡,惧川途之难賷也,祈所知纳於公藏,而持牒以归,世所谓便换者,置之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