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2,分4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春夏
夷夏
夏日
长夏
华夏
中夏
中夏
子夏
夏秋
江夏
夏五
盛夏
孟夏
入夏
仲夏
《骈字类编》:春夏
汉 蔡琰 悲愤诗二章 其一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唐 杜甫 喜晴 春夏各有实,我饥岂无涯。
宋 张耒 自巴河至蕲阳口道中得二诗示仲达与秬同赋 其一 东南地缺天连水,春夏风高浪卷山。
分类:春夏
《漢語大詞典》:夷夏
(1).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 中国 境内的各族人民。周书·于翼传:“ 翼 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 冯君 焉。” 唐 刘禹锡 《贺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泽,副夷夏会同之心。” 明 徐渭 《初入京瞻宫阙》诗:“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
(2).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臺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國語辭典》:夏日  拼音:xià rì
1.夏天的太阳。如:「炎炎夏日」。北周。庾信〈小园赋〉:「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2.夏天的日子。如:「夏日海滩」。
《國語辭典》:长夏(長夏)  拼音:cháng xià
1.夏季白昼极长,故称为「长夏」。唐。沈佺期〈有所思〉诗:「坐看长夏晚,秋月照罗帏。」唐。杜甫 江村诗:「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2.六月。《黄帝内经素问。卷一。金匮真言论》:「春胜长夏,长夏胜冬。」
《國語辭典》:华夏(華夏)  拼音:huá xià
原指史前分布于黄河流域中下游的部落,这些部落被后世视为中华文明的开端。后为「中国」的代称。如:「华夏之光。」《三国演义》第七五回:「近闻云长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國語辭典》:中夏  拼音:zhōng xià
1.华夏、中国。《后汉书。卷六○上。马融列传》:「是以明德曜乎中夏,威灵畅乎四荒。」汉。班固〈东都赋〉:「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2.中原地区。晋。陆机 辩亡论下:「魏人据中夏,汉氏有岷益,吴制荆扬而奄交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李平阳,秦州子,中夏名士。」
3.盛夏。《淮南子。说林》:「中夏用箑快之,至冬而不知去。」唐。皮日休〈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须权元化柄,用拯中夏酷。」
4.夏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夏官司马。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
《漢語大詞典》:中夏
指夏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告振旅之陈。”
《国语辞典》:子夏  拼音:zǐ xià
孔子弟子。卜商的字。参见「卜商」条。
《高级汉语词典》:夏秋  拼音:xià qiū
夏季与秋季;关于或见于夏季和秋季的事物——主要指某种类型的疟疾
分类:夏秋
《国语辞典》:江夏  拼音:jiāng xià
1.湖北省武昌县的旧名。
2.郡名。西汉高祖六年设置,辖境约今湖北、河南等地。汉、晋、刘宋、隋所置均在今湖北省内,北魏所置在今河南泌阳县地。
《國語辭典》:夏五  拼音:xià wǔ
语出《春秋。桓公十四年》:「夏五。」依经文标示月分体例,下当有「月」字,所以晋。杜预。注:「不书月,阙文。」后遂借指文献上的缺漏。
分類:文字残缺
《國語辭典》:夏五郭公  拼音:xià wǔ guō gōng
比喻缺漏的文字。参见「郭公夏五」条。
《國語辭典》:盛夏  拼音:shèng xià
夏天最热的时候。约在阴历六月。汉。王充《论衡。雷虚》:「盛夏之时,雷电迅疾。」《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盛夏日长,暑以养物,政弛缓,故其罚常奥也。」
《國語辭典》:孟夏  拼音:mèng xià
夏季第一个月。即阴历四月。《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日在毕。」《文选。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分类字锦》:入夏
唐明皇 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晖。
分类:
《國語辭典》:仲夏  拼音:zhòng xià
夏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五月。《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在东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