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安  拼音:bù ān
1.心里过意不去。《儒林外史》第九回:「四公子道:『我们兄弟们都不在家,有甚好处到你老人家?却说这样的话,越说得我们心里不安。』」
2.不高兴、不愉快。《三国演义》第四六回:「瑜曰:『诸将怨否?』肃曰:『多有心中不安者。』」
3.不舒服、不舒适。《文选。枚乘。七发》:「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閒乎?」《西游记》第九回:「张氏身体忽然染病,与光蕊道:『我身上不安,且在店中调养两日再去。』」
4.不甘心于某种景况。如:「阿毛从来就不安于她那低微的地位,不认为自己的命运生来不如人。」
《国语辞典》:不安席  拼音:bù ān xí
不能安心在席上休息。形容心中有所惦记。《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体不安席,食不甘味。」《文选。曹植。求自试表》:「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剋为念。」
《国语辞典》:不安生  拼音:bù ān shēng
不能安心过日子。宋。苏轼〈山村五绝〉诗五首之二:「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红楼梦》第二九回:「明儿初五大节下,你们两个再这么仇人似的,老太太越发要生气,一定弄的不安生。」
《漢語大詞典》:卧不安
辗转不能安睡。可因饮食过饱胃脘胀满或胃中有热或其他因素而致。例如:胃不和则卧不安。——《素问》
指不能平卧之症。例如: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足阳明之逆也。——《素问》
《國語辭典》:不安分  拼音:bù ān fèn
不能尽守自己应尽的义务与本分。《红楼梦》第五八回:「因文官一干人或心性高傲,或倚势凌下,或拣衣挑食,或口角锋芒,大概不安分守理者多,因此众婆子无不含怨,只是口中不敢与他们分證。」《文明小史》第二二回:「这都是报馆的妖言惑众,有些不安分的愚民,只道当真可以做得,想出那种歪念头,弄到后来身命不保。」
分類:不守本分
《國語辭典》:惴惴不安  拼音:zhuì zhuì bù ān
因恐惧耽忧而心神不定。《隋唐演义》第七二回:「中宗在均州闻之,心中惴惴不安,仰天而祝。」
《國語辭典》:卧不安席(臥不安席)  拼音:wò bù ān xí
躺卧在床,不得安眠。形容心神不宁、睡不安稳。《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东周列国志》第一○六回:「此丹之所以卧不安席,临食而废箸者也。」也作「卧不安枕」。
《國語辭典》:卧不安枕(臥不安枕)  拼音:wò bù ān zhěn
躺卧在床,不得安眠。形容心神不宁、睡不安稳。《东周列国志》第六回:「寡人闻之,卧不安枕。」也作「卧不安席」。
《國語辭典》:卧不安席(臥不安席)  拼音:wò bù ān xí
躺卧在床,不得安眠。形容心神不宁、睡不安稳。《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东周列国志》第一○六回:「此丹之所以卧不安席,临食而废箸者也。」也作「卧不安枕」。
《國語辭典》:忐忑不安  拼音:tǎn tè bù ān
心绪起伏不定的样子。如:「愈接近考期,考生的心情愈是忐忑不安。」
《国语辞典》:良心不安  拼音:liáng xīn bù ān
违反良知,内心不平静。如:「即使事情不是他做的,但知情不报,仍让他感到良心不安。」
《国语辞典》:民不安枕  拼音:mín bù ān zhěn
形容人民随时处于不安的状态,不能安宁的生活。《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被他这一闹,却闹得人心皇皇,民不安枕了。」
《国语辞典》:跼蹐不安  拼音:jú jí bù ān
跼,弯腰。蹐,后脚接前脚地小步走。跼蹐不安形容紧张恐惧,不知所措的样子。《京本通俗小说。溤玉梅团圆》:「徐信闻言,甚跼蹐不安。将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细细述了。」《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华甫弄得跼蹐不安,只得拉了定辉去咬耳朵。」也作「局蹐不安」、「局促不安」、「局促不安」。
《国语辞典》:局促不安  拼音:jú cù bù ān
形容紧张恐惧,不知所措的样子。《文明小史》第三三回:「一张方方的脸皮,一阵阵的红上来,登时觉得局促不安。」也作「跼蹐不安」。
《国语辞典》:局蹐不安  拼音:jú jí bù ān
局,弯腰。蹐,后脚接前脚地小步走。局蹐不安形容紧张恐惧,不知所措的样子。《东周列国志》第一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局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三侠五义》第三五回:「反觉得局蹐不安,自惭形秽。」也作「跼蹐不安」。
《国语辞典》:局促不安(局促不安)  拼音:jú cù bù ān
形容紧张恐惧,不知所措的样子。如:「即将来临的大考,使他显得局促不安。」也作「跼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