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长缨(長纓)  拼音:cháng yīng
1.长带子。《文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二》:「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文选。陆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轻剑拂鞶厉,长缨丽且鲜。」
2.比喻达官贵人。《文选。江淹。杂体诗。陆平原》:「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人。」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漢語大詞典》:尘鞅(塵鞅)
世俗事务的束缚。鞅,套在马颈上的皮带。 唐 牟融 《寄羽士》诗:“使我浮生尘鞅脱,相从应得一盘桓。” 宋 范成大 《送关寿卿校书出守简州》诗:“ 京 洛 知心尘鞅里, 江 吴 携手暮帆边。”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君今谢尘鞅,轻装去如驶。”
《漢語大詞典》:马缨(馬纓)
(1).挂于马颈的带饰。 唐 卢照邻 《刘生》:“翠羽装刀鞘,黄金饰马缨。”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声名惜马缨,音律辨牛鐸。”
(2).即马缨花。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十二:“黄昬木自是合昬、夜合、合欢树尔……一名马缨也。案马缨以形似。” 清 曹寅 《晚晴述事有怀芷园》诗:“节气餘萱草,庭柯忆马缨。”参见“ 马缨花 ”。
分類:马颈
《漢語大詞典》:马缨花(馬纓花)
合欢树的别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门内有石桥,桥北有树二株曰马缨花。” 清 吴震方 《岭南杂记·马缨花》:“色赤,如马缨,其花下垂,一条数十朵,树高者丈许。有白者,有桃花而大红镶边者,皆异种也。”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亦称“ 马缨树 ”。 王统照 《号声》:“在这夏夜的马缨树下,我仰望黑空中闪缀的星光,默默地想着。”
分類:合欢
《漢語大詞典》:负轭(負軛)
(1).指驾车。轭,架在牛马颈上的横木。《淮南子·人间训》:“冬间无事,以伐林而积之,负軛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軛。” 宋 梅尧臣 《苦雨》诗:“涂潦将埋轮,牛马困负軛。”
(2).借指牵牛星。 明 夏完淳 《七夕咏牛女》:“汉北有负軛,汉南有投杼。”
《國語辭典》:衡轭(衡軛)  拼音:héng è
架在牛马颈上用以拉车的横木。比喻束缚、限制。《文选。曹囧。六代论》:「使夫廉高之士,毕志于衡轭之内。」也作「衡扼」。
《漢語大詞典》:肉騣
亦作“ 肉鬉 ”。 骏马的一种特征。马颈肉端所生鬃毛,倒披一旁,谓之“肉騣”。 唐 杜甫 《骢马行》:“隅目青荧夹镜悬,肉騣碨礧连钱动。”新唐书·五行志三:“ 滑州 刺史 李邕 ,献马,肉鬉鳞臆,嘶不类马,日行三百里。” 宋 苏轼 《申王画马图》诗:“肉鬉汗血尽龙种,紫袍玉带真天人。”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七》:“ 东坡 云:‘……余在 岐下 见 秦州 进一马,骏如牛,项垂胡侧立颠倒,毛生肉端,番人云:此肉騣马也。’”
《漢語大詞典》:断鞅(斷鞅)
(1).砍断马鞅。鞅,夹贴在马颈两旁的皮条。左传·襄公十年:“ 齐侯 驾,将走 邮棠 。太子与 郭荣 扣马,曰:‘师速而疾,略也。将退矣,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君必待之!’将犯之,太子抽剑断鞅,乃止。” 杨伯峻 注:“太子砍断马鞅,则居中两马与衡离,不能持车矣。”后用作强谏之典。 唐 陆贽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乃有泣血碎首牵裾断鞅者,皆以进议见拒,恳诚激忠,遂至发愤踰礼而不能自止故也。” 宋 范仲淹 《从谏如流赋》:“万乘之主,纳贤以虚,七人之职,竭节而居,又何烦於断鞅,岂有悔於观鱼。”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虽有折槛、断鞅、牵裾、还笏,若卖沽名者,愿皆优容奬激之。”
(2).马鞅中断。形容马跑得很快。 唐 许尧佐 《柳氏传》:“遂升堂,出 翊 札示 柳氏 ,挟之跨鞍马,逸尘断鞅,倏忽而至。”
《漢語大詞典》:龙牵(龍牽)
(1).即靷。引车前行的革带。一端系于马颈的皮套上,一端系于车轴之上。
(2).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婢 采音 偷车栏、夹杖、龙牵。”后用为窃物之典。 王闿运 《严通政庶母任氏寿颂》:“盖诉臺起于龙牵,誶语由于箕帚。”
《漢語大詞典》:樊缨(樊纓)
络马的带饰。樊,马腹带;缨,马颈革。周礼·春官·巾车:“锡樊缨,十有再就。” 郑玄 注:“樊,读如‘鞶带’之‘鞶’,谓今马大带也。 郑司农 云:‘缨,谓当胸…… 玄 谓缨,今马鞅。’”《诗·小雅·采芑》“鉤膺鞗革” 毛 传:“鉤膺,樊缨也。” 陆德明 释文:“樊,步干反。” 唐 鲍溶 《塞上曲》:“ 汉 卒马上老,樊缨空丝绳。”
分類:马腹马颈
《漢語大詞典》:鬃鬣
马颈部的长毛。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补遗》:“时塞外亦有善马来贡者,上俾之教习,无不曲尽其妙。因命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
《漢語大詞典》:肉鬃(肉騣)
亦作“ 肉鬉 ”。骏马的一种特征。马颈肉端所生鬃毛,倒披一旁,谓之“肉騣”。 唐 杜甫《骢马行》:“隅目青荧夹镜悬,肉騣碨礧连钱动。”新唐书·五行志三:“ 滑州 刺史 李邕 ,献马,肉鬉鳞臆,嘶不类马,日行三百里。” 宋 苏轼 《申王画马图》诗:“肉鬉汗血尽龙种,紫袍玉带真天人。”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七》:“ 东坡 云:‘……余在 岐下 见 秦州 进一马,骏如牛,项垂胡侧立颠倒,毛生肉端,番人云:此肉騣马也。’”
《漢語大詞典》:衔轭(銜軛)
套在马颈上的马具,其形如“人”字。后汉书·舆服志上:“乘舆……文虎伏軾,龙首衔軛。”
分類:马颈马具
《漢語大詞典》:马轭(馬軛)
驾车时扼住马颈子的器具。后汉书·舆服志上:“左纛以氂牛尾为之,在左騑马軛上,大如斗,是为德车。”
《国语辞典》:马尾儿穿豆腐(马尾儿穿豆腐)  拼音:mǎ wěi ér chuān dòu fu
(歇后语)提不起。因为马尾巴和马颈上的毛,是无法提起豆腐的。比喻一个人意志薄弱,依赖性强。如:「人家说东,你就东;人家说西,你就西,难怪别人说你是马尾儿穿豆腐──提不起。」也作「马尾中鬃豆腐」。
《国语辞典》:马尾中鬃豆腐(马尾中鬃豆腐)  拼音:mǎ wěi zhōng zōng dòu fu
(歇后语)提不起。因为马尾巴和马颈上的毛,是无法提起豆腐的,比喻一个人意志薄弱,依赖性强。如:「什么事都要别人替你拿主意,你真是马尾中鬃豆腐──提不起喔!」也作「马尾儿穿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