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头(一頭)  拼音:yī tóu
1.一面。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既是这等,待我一头开门,一头念诗你听咱。」《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巡检一头行,一头哭。」也作「一投」。
2.一桩、一件。《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如今到有一头亲事,不知你可情愿?」
3.一趟。《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昨日那件事,关在饭店里,我去一头来。」
4.一下子、一径。《红楼梦》第九回:「如今得了这个信,又有贾蔷助著,便一头进来找金荣。」《老残游记》第六回:「过了些时,活该有事,被他爸爸回来一头碰见,气了个半死。」
5.头部突然的动作。《红楼梦》第二五回:「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
6.满头。如:「一头的珠花」。
7.表示牲口的数量。如:「一头猪」、「一头驴」。
《國語辭典》:出人头地(出人頭地)  拼音:chū rén tóu dì
让他高出一头。语本宋。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后指超越他人,独露头角。明。陆采《怀香记》第三七出:「书生俊杰真天纵,出人头地建奇功。」《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禅师赶五戒》:「勉强送他学堂攻书,资性聪明,过目不忘,吟诗作赋,无不出人头地。」
《國語辭典》:一概  拼音:yī gài
1.概,为古代平斗斛的木条。「一概」引申为同一标准。《楚辞。屈原。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唐。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二首之一:「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
2.相同、一律。《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王符》:「其轻薄奸轨既陷罪法,怨毒之家冀其辜戮,以解畜愤,而反一概悉蒙赦释,令恶人高会而誇吒。」唐。杜甫 秦州杂诗二○首之四:「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3.一端、一面。《淮南子。诠言》:「自乐于内,无急于外,虽天下之大,不足以易其一概。」《新唐书。卷一七七。列传。韦表微》:「尤好春秋。病诸儒执一概,是非纷然,著三传总例,完会经趣。」
4.全部。《红楼梦》第一六回:「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知。」《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学监是顶要紧的差使,学生饮食起居,一概都要老兄照料。」
《韻府拾遺 隊韻》:一槩
越絶書周公貴一槩不求備於一人
《漢語大詞典》:偏端
一端;一方面。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故谓小説与人生,不能沟而分之,即谓小説与人生不能闕其偏端。”
《國語辭典》:床头(床頭)  拼音:chuáng tóu
床铺中,头所枕藉的一端。元。陈旅题春宫倦绣图〉诗:「绿树垂垂护宝阑,床头翠帕羃双环。」《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弄出剑术手段,飞身到魏博,夜漏三时,往返七百里,取了他床头金盒归来。」
《国语辞典》:一节(一节)  拼音:yī jié
1.从元旦到端午、从端午到中秋、从中秋到年底,旧俗称每一期间为「一节」。
2.事情的一端、一部。《红楼梦》第六二回:「宝玉便笑著将方才吃的饭一节告诉了他两个。」
3.物品的一段。也作「一节子」、「一节儿」。
4.文章的某一段落。
5.一堂课。如:「老师因事请假,下星期要补一节课。」
《國語辭典》:有数(有數)  拼音:yǒu shù
1.有等差、有节度。《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礼记。檀弓下》:「礼有微情者。」唐。孔颖达。正义:「微,杀也。言若贤者丧亲,必致灭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数,以杀其内情,使之俯就也。」
2.命中早有定数。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唐。白居易〈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诗:「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
3.有方法、有原则。《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4.具体的事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5.知道数目。比喻清楚状况,有把握。如:「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干的,你自己心里有数。」也作「有数儿」。
6.有限、数目不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数。」《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那魏氏盗去的银子,留给了魏才一百多两,其馀带来的,也有数的光景。」也作「有数儿」。
《漢語大詞典》:一两(一兩)
(1).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淮南子·天文训》:“十二銖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为一两。”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宋史·律历志一:“一两者,合二十四銖为二千四百黍之重。”
(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 齐 师” 晋 杜预 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匹也。”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唐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
(3).犹一双。 明 刘绩 《忆原上人》诗:“一两棕鞋八尺藤, 广陵 行徧又 金陵 。”
(4).指少数。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晋书·纪瞻传:“然失之者亿万,得之者一两耳。”红楼梦第九回:“谁敢望‘请’,只求听一两句话就有了。” 老舍 《正红旗下》二:“母亲是不喜欢算计一两文钱的人。”
一辆。史记·货殖列传“牛车千两” 唐 张守节 正义:“车一乘为一两。”
《國語辭典》:异端(異端)  拼音:yì duān
1.由本位角度指称其他不同的学说、流派。《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唐。玄宗〈孝经注序〉:「嗟夫!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
2.和传统道德思想,尤指和儒家思想相违背的邪说。《红楼梦》第五八回:「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的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
《國語辭典》:当头(當頭)  拼音:dāng tóu
事情临头。如:「国难当头,大家应不分彼此,团结努力,共同拯救国家。」
《國語辭典》:当头(當頭)  拼音:dǎng tóu
负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虽说是吃的穿的有我大伯子当头,但是人生一世,并不是吃了穿了,就可以过去的啊!」
《國語辭典》:当头(當頭)  拼音:dàng tou
可以典押的东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便是到家无非是取钱钞,要当头,伯皋气忿不过,一日,伯皋出外去,思量他在家非为,哄他来锁在一间空室里头。」《红楼梦》第七二回:「你们这会子,别说一千两的当头,就是现银子要三五千只怕也难不倒。」
《国语辞典》:一层(一层)  拼音:yī céng
1.事情中的一端、一节。如:「这一层你就不可不防了!」
2.楼房一层。《儒林外史》第六回:「媳妇过来,自然在后一层;我照常住在前面,才好早晚照顾。」
3.称单数成薄片的物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早上我荒唐的很,实在饿急了,才蒙上一层老脸皮。」
4.在原事物上所衍生的影响力。《老残游记》第六回:「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
《國語辭典》:滴水  拼音:dī shuǐ
1.水滴漏下来。如:「水笼头滴水。」唐。李贺〈李夫人歌〉:「玉蟾滴水鸡人唱,露华兰叶参差光。」
2.屋檐。《儒林外史》第四九回:「高翰林拱手立在厅前滴水下,叫管家请轿,开了门。」
《漢語大詞典》:滴漏
即漏壶。 李準 《大年初一》三:“雪水像滴漏一样一滴一滴地顺着瓦檐向下滴着。”参见“ 漏壶 ”。
分類:滴漏漏壶
《國語辭典》:书签(書籤)  拼音:shū qiān
夹在书里,作为阅读进度标识的卡片。
《國語辭典》:执一(執一)  拼音:zhí yī
1.专一。《荀子。尧问》:「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鼯鼠五能,不成伎术。」
2.固执一端,不知权变。《孟子。尽心上》:「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國語辭典》:胡琴  拼音:hú qín
乐器名,擦弦乐器:(1)古代汉人称域外民族为「胡」,因而泛指从域外传过来的琴称之为胡琴。以木、竹、椰壳等为筒,筒上蒙蛇皮或木板,筒设杆柄,柄端穿一横孔,再以二轴贯穿,由轴至筒,主要为两弦,另用竹弓张马尾置于两弦之间,摩擦发声。音色优美,应用甚广,种类亦多。(2)现今泛指中国民族乐器中,以弓弦磨擦琴弦,使之振动以发出声音的拉弦乐器。包括传统的二胡(又称南胡)、板胡、京胡、粤胡、四胡、坠胡、椰胡等,以及近现代配合民族乐团的出现所改良发展出的高胡、中胡、革胡等。也称为「提琴」。
《國語辭典》:路口  拼音:lù kǒu
路的一端。也指二条或二条以上的道路交会处。如:「交通警察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水浒传》第二九回:「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著望竿,上面挂著一个酒望子。」《喻世明言。卷二八。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明年,英台出嫁马家,行至安乐村路口,忽然狂风四起,天昏地暗,舆人都不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