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枝派
(1).分支;流派。晋书·桓温传:“况辰极既迴,众星斯仰,本源既运,枝派自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凡此三者,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
(2).派生;衍变。 唐 白居易 《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其间根源五常,枝派六义,恢王教而弘佛道者,多则多矣。” 宋 无名氏 《〈小畜外集〉序》:“至公特起,力振斯文,根源於六经,枝派於百氏。”
(3).指支族,后裔。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与君 陶唐 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豆卢革 、 韦説 尝问之曰:‘ 汾阳王 本 太原 人,徙 华阴 ,公世家 鴈门 ,岂其枝派邪?’”
《漢語大詞典》:派衍
(1).指宗族支派繁衍。《花月痕》第五回:“则有家传 汉 相,派衍 苏州 。”
(2).派生。 郭沫若 《批评--欣赏--检察》:“文艺批评在我国的文学史中虽自有一定的系统和一定的方法,但我们所谓近代的文艺是近代世界潮流的派衍,因而所谓文艺批评也是同样。”
《國語辭典》:孳乳  拼音:zī rǔ
滋生繁衍。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漢語大詞典》:支骈(支駢)
派生;分支。 清 恽敬 《〈大云山房二集〉序》:“道家、阴阳家支駢於,法家、名家疏源於春秋。” 清 恽敬 《姚江学案书后》一:“其后,及门更多支駢,互相矛盾。”
分類:派生分支
《國語辭典》:枝叶(枝葉)  拼音:zhī yè
1.树枝和树叶。《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另结一枝开头牡丹,花朵丰满,枝叶繁茂,人工做不来的。」
2.宗族的后代、子孙。《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号位已绝于天下,尚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他须是你裴家枝叶。」
3.次要或从属的人、事、物。《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后汉书。卷五四。杨震列传》:「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执,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
4.事情的旁出部分。《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我再打一个禀帖,销了案,打发这奴才走清秋大路,免得又生出枝叶来。」《红楼梦》第二九回:「看来两个人原本是一个心,但都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
5.比喻琐碎的事。《儒林外史》第四回:「前任潘父母做的时节,实有万金。他还有些枝叶,还用著我们几个要紧的人。」
《國語辭典》:苗裔  拼音:miáo yì
后代子孙。《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也作「苗末」、「苗绪」、「苗胤」。
《國語辭典》:支流  拼音:zhī liú
1.由主流分出来的小河流。如:「汉水是长江的支流。」也称为「支川」、「枝水」。
2.分支、支系。《齐书。卷三七。魏收传》:「往因中原丧乱,人士谱牒,遗逸略尽,是以具书其支流。」宋。朱熹〈大学章句序〉:「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馀裔。」
《漢語大詞典》:分枝
(1).一茎蘖生数枝。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昭帝 始元 元年,穿淋池,广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
(2).指从一个学科中派生出来的部分。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即使是著名数学家,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这一个数学的分枝的,也不一定能读懂。”
《漢語大詞典》:派流
水的支流。多比喻由本源的事物派生的分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漓水:“﹝ 平乐水 ﹞左会 谢沭 众溪,派流凑合。”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然则利交同源,派流则异。”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 李密 ﹞自恃兵强,欲为盟主,使 祖君彦 復书( 李渊 )曰:‘与兄派流虽异,根系本同。’”
《漢語大詞典》:支蔓
(1).枝条和藤蔓。引申指末节及派生出的东西。朱子语类卷六七:“ 王辅嗣 又言纳甲飞伏,尤更难理会。纳甲是震纳庚、巽纳辛之类,飞伏是坎伏离,离伏坎、艮伏兑、兑伏艮之类。此等皆支蔓,不必深泥。”
(2).指芜蔓啰唆,不得要领。 清 陈鳣 《对策》卷四:“ 刘昫 等譔唐书, 长庆 以前,本纪简而有体,列传叙述详明。以后纪多支蔓,传失空疏,所谓緐略不均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所述战事,杂窃《西游记》《封神传》,而文词不工,更增支蔓。”
《漢語大詞典》:余义(餘義)
(1).主旨以外的意义、内容。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卦变:“ 来瞿塘 説,纯以错综为主,是执餘义为本义矣。”
(2).指字的本义之外的派生义、通假义。 清 阮元 《释“颂”》:“颂之训为美盛德者,餘义也;颂之训为形容者,本义也。且颂字即容字也,故説文‘颂,皃也’。”
《漢語大詞典》:七识(七識)
佛教语。法相宗谓从根本识中派生的七种精神和感觉现象,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亦称七转识。决定藏论卷上:“如诸心数,同是心法,有种种相,相应俱生,无有妨碍。阿罗耶识而与七识相应俱生,亦復如是。” 南朝 齐 谢朓 《佛影铭》:“群生因染,六趣牵缠,七识迭用,九居屡迁。”亦有特指末那识为“七识”者。见成唯识论
《漢語大詞典》:枝举(枝舉)
枝条四举。比喻派生事物纷繁。《淮南子·俶真训》:“今夫万物之疏跃枝举,百事之茎叶条梓,皆本於一根而条循千万也。”
《漢語大詞典》:原图
直接由实测而成的并据以派生其他地图的大比例尺原图
经设计、绘制、校对已最后确定的工程图样,通常为描绘底图的原稿
《国语辞典》:派裔  拼音:pài yì
派生的支裔。《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那时郭崇韬兼将相之权,豆卢革问之曰:『汾阳王郭子仪本太原人,公世家居雁门,岂其派裔否?』」
分类: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