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傅相
(1).古称辅导国君、诸侯王之官。 汉 诸侯国有太傅, 景帝 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治国,改丞相曰相,通称傅相。史记·梁孝王世家:“故诸侯王当为置良师傅相忠言之士。”后汉书·班彪传:“今皇太子诸王,虽结髮学问,脩习礼乐,而傅相未值贤才,官属多闕旧典。”
(2).辅佐。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成王 即位, 周公 之属傅相焉。” 汉 袁康 越绝书·吴人内传:“ 武王 封 周公 ,使傅相 成王 。”
(3).指佐理或侍奉。汉书·王吉传“为傅婢所毒” 颜师古 注:“凡言傅婢者,谓傅相其衣服衽席之事。”
《國語辭典》:辅佐(輔佐)  拼音:fǔ zuǒ
辅助。《三国演义》第二回:「大将军辅佐新君,不行仁慈,专务杀伐。」
《漢語大詞典》:通守
官名。 隋 开皇 时设置,佐理郡务,职位略低于太守。 清 代称通判为“通守”。亦指任通守之职。 宋 苏轼 《别天竺观音诗》序:“余昔通守 钱唐 ,移莅 胶西 。”
《漢語大詞典》:簿尉
主簿和县尉。泛指地方官府佐理官员。 唐 杜甫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王沐 , 王涯 之再从弟也。家于 江 南,老且穷。以 涯 作相,骑驴至京师。三十日始得见 涯 ,所望不过一簿尉耳。”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无轻杖人:“然《元稹传》 浙西 观察杖 安吉 令 孙澥 ,数日死。则簿尉以上,亦未尝不受杖也。”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夫地方之治,皆起于民,而县令之下,仅一二簿尉杂流,未尝托以民治。”
《漢語大詞典》:右堂
即吏目。 清 代州官佐吏之一,佐理缉捕、刑狱及文书等官署事务。《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这位是新选 蘄州 右堂,姓 随 ,官印叫 凤占 ……真要算我们佐杂班中出色人员了!”
《漢語大詞典》:上计掾(上計掾)
古代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后汉书·皇甫规传:“﹝ 规 ﹞与 羌 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举 规 上计掾。”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好 郑 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晋书·宣帝纪:“ 汉 建安 六年,郡举上计掾。”参见“ 上计 ”。
《國語辭典》:上计(上計)  拼音:shàng jì
1.最好的计策。《战国策。西周策》:「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南史。卷四五。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2.汉制,每届年终,郡国遣吏至京上计簿,将全年人口、钱、粮、贼、狱讼等事项,向朝廷报告,称为「上计」。《续汉书志。第二八。百官志五》:「本注曰: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
《漢語大詞典》:书令史(書令史)
古代佐理案牍的官吏。 晋 、 南朝 宋 有内台书令史,九品。 隋 诸省府寺各有令史、书令史、书吏之属。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典·职官四
《漢語大詞典》:导翊(導翊)
辅导佐理。《剪灯馀话·长安夜行录》:“二公导翊之暇,惟从容於诗酒中。”
分類:辅导佐理
《漢語大詞典》:南宰相府
辽 代实行南北分治,设南北宰相府,南宰相府掌佐理军国大政。辽史·百官志一:“南宰相府,掌佐理军国之大政。”
《漢語大詞典》:监摄(監攝)
监督佐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不用内监:“自 世祖 时, 殷 鉴前代宦官之祸,乃立铁牌於 交泰殿 以示内官,不许干预政事。 纯皇 待之尤严,稍有不法,必加箠楚,又命内务府大臣监摄其事,以法《周官》冢宰之制。”
分類:监督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