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羁局(羈跼)
拘束;束缚。 宋 韩维 《送孔先生还山》诗:“应念尘中人,胡为自羈跼。”
分類:拘束束缚
《漢語大詞典》:检缚(檢縛)
犹束缚。 宋 梅尧臣 《饮刘原甫舍人家》诗:“圣贤泯泯去,安有不死药。竟知不免此,乌用强检缚。”
分類:束缚
《國語辭典》:镣铐(鐐銬)  拼音:liáo kào
刑具。指脚镣手铐。《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所有镣铐,因他进牢后,用的使费很多,是以免掉不带。」
《漢語大詞典》:韬帙
喻世情的束缚。弢,弓衣;袠,剑衣。庄子·知北游“解其天弢,堕其天袠” 唐 成玄英 疏:“弢,囊藏也。袠,束囊也。言人执是竞非,欣生恶死,故为生死束缚也。今既一是非,忘於生死,故堕解天然之弢袠也。” 明 袁宗道 《李母寿序》:“吾固知太夫人者,不必飧露饮液,而自翛然出弢袠之外,直揖 金母 乎 瑶池 。”
《國語辭典》:滞累(滯累)  拼音:zhì lěi
为世俗所牵累。《北齐书。卷三六。邢卲传》:「其高情达识,开遣滞累,东门吴以还,所未有也。」
分類:牵累束缚
《漢語大詞典》:徽束
束缚。 唐 皇甫曾 《遇风雨作》诗:“转知人代事,缨组乃徽束;向若家居时,安枕春梦熟。”
分類:束缚
《國語辭典》:猥獕  拼音:wěi cuī
容貌鄙陋不扬的样子。《水浒传》第一回:「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会风流,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
《漢語大詞典》:挛牵(攣牽)
牵制;束缚。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振臂一呼,力破挛牵。”
分類:牵制束缚
《漢語大詞典》:锁镣(鎖鐐)
(1).锁住手脚的刑具。《水浒传》第二十回:“黑面押牢,木匣安排好锁镣。”
(2).比喻受到的束缚。 茅盾 《子夜》十四:“这是她们的锁镣,她们要打断这锁镣。”
《漢語大詞典》:衡厄
喻束缚;压迫。厄,通“ 軛 ”。 郭沫若 《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现代 中国 是从帝国主义与封建统治的双重衡厄之下挣扎起来,争求着她的独立生存、自由平等的。”参见“ 衡軛 ”。
分類:束缚压迫
《國語辭典》:衡轭(衡軛)  拼音:héng è
架在牛马颈上用以拉车的横木。比喻束缚、限制。《文选。曹囧。六代论》:「使夫廉高之士,毕志于衡轭之内。」也作「衡扼」。
《漢語大詞典》:捆缚(綑縛)
(1).捆扎;捆绑。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闻人声在絶壁下,乃樵者拾枯於此,捆缚将返。” 茅盾 《参孙的复仇》:“她三次捆缚我,毕竟不过是试验我的不忠实罢了!”
(2).拘束;束缚,不自由。 明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书》之二:“使人读其诗,秖见其捆缚齷齪,满卷累牘,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 郭沫若 《天地玄黄·历史的大转变》:“以及由这统治而招来了的帝国主义的重重捆缚,我们是被动地落了后的。”
(1).以绳索缠绕绑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是夜果有强盗二十餘人跳上船来,将 袁忠 綑缚,掠取船中银四百锭去了。”
(2).束缚;拘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綑缚苦楚的,不是粧做道学的模样。’”《花月痕》第七回:“我只道现在读书人,给那八股时文,五言试帖,綑缚得个个作个书獃,不想也还有这瀟洒不羣的人。”
《漢語大詞典》:捆住手脚
比喻过分的束缚。例如:这也不许做,那也不许做,我们都捆住手脚,生产怎么搞得好呢?
《國語辭典》:局促  拼音:jú cù
1.器量狭小。《文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2.空间狭小。三国。魏。阮籍〈元父赋〉:「故其城郭,卑小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3.不安适的样子。《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那假公子在席上自觉局促,本是能饮的,只推量窄,夫人也不强他。」也作「局促」、「跼促」。
4.短促。《北史。卷四五。夏侯道迁传》:「人生局促,何殊朝露,坐上相看,先后间耳。」
《國語辭典》:局促(侷促)  拼音:jú cù
1.形容器量狭小。如:「你这样心胸局促的人,是无法成大器的。」也作「局促」、「跼促」。
2.形容空间狭小。如:「这房间太局促,能不能换一间大一点的?」也作「局促」、「跼促」。
3.形容不安适的样子。如:「他鲜少上台说话,难免感到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國語辭典》:跼促  拼音:jú cù
1.器量狭小。也作「局促」、「局促」。
2.空间狭小。也作「局促」、「局促」。
3.不安适的样子。也作「局促」、「局促」。
《國語辭典》:猖狂  拼音:chāng kuáng
1.狂妄胡为。《庄子。山木》:「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文选。扬雄。赵充国颂》:「先零猖狂,侵汉西疆。」
2.形容气势猛烈。唐。元稹〈有酒〉一○章之八:「阴火然兮众族沸渭,飓风作兮昼夜猖狂。」《水浒传》第六六回:「班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须。」
《國語辭典》:樊笼(樊籠)  拼音:fán lóng
鸟笼。比喻束缚不得自由。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