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显豁(顯豁)  拼音:xiǎn huò
1.显明昭著。唐。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诗:「唯有君子心,显豁知幽抱。」《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贾子猷:『名子是后头一个雅。』店主人道:『然而不及头一个显豁。』」
2.炫耀。元。马致远《黄粱梦》第四折:「你得了斗来大黄金印一颗,为元帅,佐山河,倒大来显豁。」
《漢語大詞典》:显懿(顯懿)
显明美善。《汉书·叙传上》:“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絫之业。”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绍清和於帝猷,联显懿於王表。” 李周翰 注:“懿,美也。”
《漢語大詞典》:曲迂
弯绕。比喻隐晦,不显明。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六·〈越绝当作越纽〉跋:“嗣是 隋 、 唐 、 宋 《艺文志》, 马 郑 诸家书目,并无作纽字者;况纽字文义曲迂,又甚於絶乎。”
《漢語大詞典》:徽显(徽顯)
美好显明。文选·左思〈魏都赋〉:“乾坤交泰而絪緼,嘉祥徽显而豫作。” 李周翰 注:“徽,美也。”一说,同“ 微显 ”。谓显示隐微。 高步瀛 《文选李注义疏》卷六:“‘徽’与‘微’通。易·繫辞:‘微显而阐幽。’赋语当本此。”
《漢語大詞典》:章理
显明的道理。战国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吴师道 补注:“章亦明也,谓明著之言,章显之理。”
分類:显明道理
《國語辭典》:浅明(淺明)  拼音:qiǎn míng
浅白明显。《晋书。卷五二。华谭传》:「浅明不见深理,近才不睹远体也。」也作「浅显」。
《漢語大詞典》:显轨(顯軌)
显明的大道。文选·王僧达〈和琅邪王依古诗〉:“显轨莫殊辙,幽涂岂异魂。” 李善 注:“ 郭象 庄子註曰:‘待隐谓之死,待显谓之生。’广雅曰:‘轨,道也。’” 李周翰 注:“轨,法也。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生死之理不殊。”
分類:显明大道
《漢語大詞典》:稀朗
犹言稀疏而显明。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一:“这时候,田径场中静悄悄地只有十来个宪兵布成稀朗的岗位。”
分類:稀疏显明
《漢語大詞典》:敷震
谓陈述阐发而使之显明。 南朝 梁 沈约 《为齐竟陵王发讲疏》:“思欲敷震微言,昭感未悟。”
《國語辭典》:彰明较著(彰明較著)  拼音:zhāng míng jiào zhù
较,明显。彰明较著形容非常显明。《史记。卷六一。伯夷传》:「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也作「彰明昭著」。
分類:显明
《漢語大詞典》:一乘显性教(一乘顯性教)
佛教 华严宗 以佛法最上一乘能使一切众生显明本性,与佛无异,因有“一乘显性教”之称。 唐 宗密 原人论·斥偏浅:“佛教自浅之深,略有五等: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显性教。”
《漢語大詞典》:显浅(顯淺)
显明浅近。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词贵显浅之説,前已道之详矣。然一味显浅而不知分别,则将日流粗俗,求为文人之笔而不可得矣。” 清 张潮 《幽梦影》卷下:“作文之法,意之曲折者,宜写之以显浅之词。理之显浅者,宜运之以曲折之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其实极显浅的史事,随便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倒没有人肯去考正他。”
分類:显明浅近
《漢語大詞典》:显显翼翼(顯顯翼翼)
显明盛大貌。后汉书·班固传下:“然后增 周 旧,修 洛邑 ,翩翩巍巍,显显翼翼,光 汉 京于诸 夏 ,总八方而为之极。” 李贤 注:“翩翩巍巍,显显翼翼,并宫闕显盛之貌。”
《國語辭典》:显眼(顯眼)  拼音:xiǎn yǎn
明显而容易被看出。如:「重要的告示应该贴在最显眼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显附(顯附)
显明切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
分類:显明切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