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进业(進業)
(1).使学业有所进益;进修学业。韩非子·孤愤:“人臣之欲得官者,其修士且以精絜固身,其智士且以治辩进业。”《敦煌变文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拟觅朝廷一品荣,读书进业莫敢停。”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章:“﹝ 觉贤 ﹞教授禪法,门徒数百,名僧 智严 、 宝云 、 慧睿 从之进业。”
(2).使事业有所发展。汉书·食货志上:“三考黜陟,餘三年食,进业曰登。” 颜师古 注引 郑氏 曰:“进上百工之业也。或曰进上农工诸事业,名曰登。”
《國語辭典》:学科(學科)  拼音:xué kē
1.依学问内容、性质所划分的科别。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2.知识理论的科目,相对于术科而言。
《漢語大詞典》:业尚(業尚)
(1).谓尊崇,崇尚。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虽贫贱而不可胁以威,虽危苦而不可动以利。其所业尚,可闻而不可尽也。其所执守,可见而不可论也。”
(2).学业和品德。《晋书·范宁传》:“谓宜验其乡党,考其业尚,试其能否,然后升进。”宋书·蔡兴宗传:“﹝ 兴宗 ﹞少好学,以业尚素立见称。”
《漢語大詞典》:业行(業行)
(1).学业和德行。后汉书·张霸传:“﹝ 霸 ﹞ 永元 中为 会稽 太守,表用郡人处士 顾奉 、 公孙松 等……其餘有业行者,皆见擢用。”南史·王裕之传:“ 纶之 子 昕 ,有业行,居父忧过礼。”南史·陆襄传:“后 昭明太子 统 闻 襄 业行,启 武帝 引与游处。”
(2).佛教语。指行为、言语、思想等方面的活动。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法师释 曇珍 ,业行淳脩,理怀渊远。”
《漢語大詞典》:课士(課士)
考核士子的学业。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有某公课士,以《赋得蜻蜓立钓丝》,限‘蜻’字,七排四十韵。人以为难。”清史稿·选举志一:“课士之法,月朔、望释奠毕,博士厅集诸,讲解经书。”
《漢語大詞典》:学宦(學宦)
(1).学习做官的本领。 汉 王充 论衡·程材:“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何则?并好仕学宦,用吏为绳表也。” 北周 庾信 《问疾封中录》诗:“形骸违学宦,狭巷幸为閒。”
(2).学业与官宦。《汉书·孔光传》“不结党友” 唐 颜师古 注:“言以名父之子,学宦早成,不须党援也。”
《國語辭典》:月考  拼音:yuè kǎo
学校中每隔一个月所举行的定期考试。
《國語辭典》:专业(專業)  拼音:zhuān yè
主要研究某种学业或从事某种事业。《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今耆儒年踰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算术亦是六艺要事,自古儒士论天道,定律历者,皆学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
《漢語大詞典》:优学(優學)
(1).丰富的学识。《陈书·儒林传·沈不害》:“故能擢秀雄州,扬庭观国,入仕登朝,资优学以自辅;莅官从政,有经业以治身。”
(2).谓学业优异。 宋 欧阳修 《勉刘申》诗:“有司精考覈,中第为公卿。本基在积习,优学登荣名。”
《漢語大詞典》:罢学(罷學)
放弃学业。 邹鲁 《福建光复》:“迨取缔风潮发生,罢学归国,乃於 福州 成立中国同盟会支部。”
分類:放弃学业
《漢語大詞典》:脩学(脩學)
研习学业,治学。庄子·渔父:“ 孔子 再拜而起曰:‘ 丘 少而脩学,以至於今六十九岁矣。’”史记·儒林列传:“至卒,终不治产业,以脩学著书为事。”
《漢語大詞典》:识业(識業)
见识与学业。 南朝 梁 沈约 《封授临川等五王诏》:“ 徐州 刺史 秀 风颖雋迈,识业标简。” 南朝 梁 任昉 《为武帝追封永阳王诏》:“亡兄德履冲粹,识业深通。”
分類:见识学业
《漢語大詞典》:辍业(輟業)
(1).停止劳作;停业。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輟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 傅介子 、 张騫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四民輟业,喁望承平,转瞬春融,男不得耕,女不务织,衣食尽矣,国随以亡。”
(2).停止学业。 宋 张耒 《赠李德载》诗:“男儿当读五车书,輟业应须盖棺日。”《向导周报》第163期:“学生则因为学校经费不足,或家庭无法供给费用,而时有中途辍业的恐慌。”
(3).谓停止阅读。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小说今后之改良》:“盖译编则人名地名,佶屈聱牙,不终篇而輟业。”
《國語辭典》:堕业(墮業)  拼音:duò yè
造做不善的行为。《金瓶梅》第一九回:「妇人笑道:『你这个堕业的众生,到明日不知作多少罪业?』」
《漢語大詞典》:高业(高業)
学业优秀。后汉书·郑玄传:“ 融 素骄贵, 玄 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於 玄 。”
分類:学业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