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幼学(幼學)  拼音:yòu xué
1.幼时的学业。宋。陆游 杨夫人墓志铭:「二子未从外塾,而于幼学之事,各已通贯精习,卓然为奇童矣。」
2.书名。《幼学琼林》的简称。参见「幼学琼林」条。
《國語辭典》:废学(廢學)  拼音:fèi xué
停止求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盼奴不但不嫌他贫,凡是他一应灯火酒食之资,还多是盼奴周给他,恐怕他因贫废学。」
《國語辭典》:正宗  拼音:zhèng zōng
1.佛教用语。佛教禅宗称初祖达摩所传的嫡派。
2.正统的、道地的。如:「正宗川菜」。
《國語辭典》:辅导(輔導)  拼音:fǔ dǎo
辅助及引导。如:「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寻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國語辭典》:卒业(卒業)  拼音:zú yè
1.修毕学业。《汉书。卷八八。儒林传。施雠传》:「雠为童子,从田王孙受易,后雠徙长陵,田王孙为博士,复从卒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也作「毕业」。
2.完成未竟的事业。《荀子。仲尼》:「文王诛四,武王诛二,周公卒业。」《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今又接之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业。」
《國語辭典》:本业(本業)  拼音:běn yè
本身的职业。如:「我本业是机械工程师,只有假日才回老家帮父母看店,卖杂货。」《三国演义》第二八回:「老夫耕读传家,止生此子,不务本业,惟以游猎为事。」
《國語辭典》:行业(行業)  拼音:xíng yè
修行、道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以僧尼行业多不精纯为奸慝也。」
《國語辭典》:戒行  拼音:jiè xíng
佛教用语。指随顺戒体,在身、语、意三方面都能遵守戒律的行为。《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一中》:「戒行,谓方便修成,顺本受体。」唐。李邕〈大照禅师塔铭〉:「心源久寂,戒行弥高。」
《漢語大詞典》:传业(傳業)
传承家业或传授学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汝曹宜以传业扬名为务,不可顾恋朽壤以取湮没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 张敞 以正读传业, 扬雄 以奇字纂训。” 唐 韩愈 《进士策问》:“自 汉 已来,师道日微,然犹时有授经传业者。” 宋 王安石 《处士葛君挽辞》:“令子能传业,流光未可涯。”
《國語辭典》:举业(舉業)  拼音:jǔ yè
科举时代的应试文字。《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元德明传》:「从陵州郝晋卿学,不事举业,淹贯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却也心里想在学校中,想与几个考高等的朋友谈谈举业。」
《國語辭典》:高等  拼音:gāo děng
1.高级、高深。如:「高等数学」。
2.考试的等第。上等或高的等级。《后汉书。卷二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蔡茂》:「徵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郎。」《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却也心里想在学校中相与几个考高等的朋友谈谈举业。」
《國語辭典》:学殖(學殖)  拼音:xué zhí
本指研习学问应勤奋不懈,使之累积增长。语本《左传。昭公十八年》:「夫学,殖也。不殖,学将落。」后用以指学识、学养。如:「学殖深厚」。明。刘玉〈燕泉说〉:「一元之复与四时同其藏,此造化之智也。公学殖深矣,才猷著矣,位望隆矣。」清。汪启淑《续印人传。卷一。徐夔传》:「然世多不知其学殖之厚,文辞之豪,而但称其艺事之殊绝。」
《國語辭典》:修学(修學)  拼音:xiū xué
研习学问。《汉书。卷一○○。叙传下》:「儿生亹亹,束发修学。」
《國語辭典》:授业(授業)  拼音:shòu yè
传授学业。《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國語辭典》:荒疏  拼音:huāng shū
因缺乏练习而生疏。《红楼梦》第三三回:「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
《國語辭典》:造诣(造詣)  拼音:zào yì
1.前往拜访。《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2.学业或技艺达到的程度。如:「他的国学造诣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