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记名(記名)  拼音:jì míng
记载姓名,以明功绩或权利的归属。如:「这次选举采记名投票。」
《漢語大詞典》:闺籍(閨籍)
“ 金闺籍 ”的省称。记载朝廷诸官姓名的簿籍。 唐 李商隐 《为濮阳公陈情表》:“纔通闺籍,又处藩条。” 宋 徐铉 《和陈赞善致仕还京口》:“已驾安车归故里,尚通闺籍在龙楼。”宋史·选举志五:“先是,任子得摄太祝奉礼,未几,即补正员。帝谓:‘膏粱之子,不十年坐致闺籍。’”参见“ 金闺籍 ”。
《漢語大詞典》:金闺籍(金閨籍)
金门 所悬名牒,牒上有名者准其进入。后用以指在朝为官。《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既通 金闺 籍,復酌琼筵醴。” 李善 注:“ 金闺 ,即 金门 也。《解嘲》曰:‘歷 金门 ,上玉堂。’ 应劭 《汉书》注曰:‘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悬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唐 韦应物 《答韩库部》诗:“名列 金闺 籍,心与素士同。” 宋 沈遘 《送陈舜俞寿州从事》诗:“未引 金闺 籍,聊为幙府宾。”
《國語辭典》:杯渡  拼音:bēi dù
1.小说中法术高强者以杯渡河,故以杯渡比喻法力高强。明《照世杯。卷三。走安南玉马换猩绒》:「五蕴皆空,展施杯渡。」
2.南朝宋一位高僧的法号。不知其姓名,常乘木杯渡河。见《高僧传。卷一○。杯渡》。
《漢語大詞典》:相趋(相趨)
谓因与丧家互闻姓名而前往吊问。礼记·杂记下:“相趋也,出宫而退。” 郑玄 注:“相趋,谓相闻姓名来会丧事也。” 孔颖达 疏:“相趋,谓与孝子本不相识,但相闻姓名而来会、趋丧也。”一说谓一面之交。 孙希旦 集解:“相趋,谓尝相聚会而趋就。”趋就,谓对初识之人前趋见礼,互通姓名。
《國語辭典》:埋名  拼音:mái míng
隐灭姓名,不使人知道。《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设令时命不成,死国埋名,犹可以不惭于先帝。」
《國語辭典》:指名  拼音:zhǐ míng
明白而直接的指出名字。《红楼梦》第六八回:「连官场中都知道我利害吃醋,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
《國語辭典》:伏谒(伏謁)  拼音:fú yè
俯伏晋谒。《汉书。卷三二。张耳陈馀传》:「良望见,以为王,伏谒道旁。」
《國語辭典》:名衔(名銜)  拼音:míng xián
姓名与职衔。如:「他的名片上印有他的名衔。」「他的名衔列起来是长长的一排。」
分類:姓名官衔
《漢語大詞典》:求通
(1).谋求显达。庄子·秋水:“ 孔子 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2).谓拜见主人时,请管门人通报姓名。《后汉书·丁鸿传》:“今大将军虽欲勑身自约,不敢僭差,然而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璽,受臺勑,不敢便去,久者至数十日。”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求通者,求通名也。”
(3).请求通使往来。 明 徐祯卿 《翦胜野闻》:“余尝见 倭国 求通,表文曰:‘臣闻三皇立位,五帝禪权,岂谓中华之有主,焉知夷狄之无君?’”
《高级汉语词典》:糊名
糊盖试卷上的姓名
《國語辭典》:官牒  拼音:guān dié
记载官爵的名录,如现今的职员录。《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或富室财赂,或子婿婚属,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
《漢語大詞典》:附名
(1).寄名;托名。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流离:“使此一种而入用,自附名於玉,不为流离矣。”
(2).在人家名字后边加署姓名。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吴南溪:“上询之, 文和 曰:‘臣欲用笔附名於摺尾也。’”
《國語辭典》:刺字  拼音:cì zì
古时在罪犯的肌肤上刺字后染墨。依罪刑轻重的不同,分为刺臂与刺面二种。
《國語辭典》:木主  拼音:mù zhǔ
木制的神主牌位。《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新唐书。卷一四二。列传。崔祐甫》:「安禄山陷洛阳,祐甫冒矢石入私庙,负木主以逃。」也称为「神主」。
《漢語大詞典》:进名(進名)
特指将荐用或晋谒人员的姓名禀报皇帝。旧唐书·韦贯之传:“同列以 张仲素 、 段文昌 进名为学士, 贯之 阻之,以行止未正,不宜在内庭。”新唐书·选举志下:“又詔员外郎、御史诸供奉官,皆进名敕授。” 宋 梅尧臣 《碧云騢》:“ 遵 昨日閤门进名,已许上殿,今日班次至而止之,必有蒙蔽圣聪而为 梁适 者,请中官奏,臣不敢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