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卓锡(卓錫)
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因谓僧人居留为卓锡。 元 张伯淳 《楞伽古木》诗:“ 道林 卓锡旧种此,髣髴於今八百年。” 明 郑仲夔 《耳新·梵胜》:“师卓锡 岑山 ,苦心实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西僧自西域来,一赴 五臺 ,一卓锡 泰山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发蛟:“山之麓有古寺,曰 清浄庵 ,地仅半弓,编茅为屋,一老僧卓锡其中。”
《國語辭典》:出外  拼音:chū wài
1.离家远行。如:「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外靠男子出外营生,内要女人亲操井臼。」
2.走出户外。
《國語辭典》:戟门(戟門)  拼音:jǐ mén
于门前立戟,泛指显贵之家。唐。元稹 暮秋诗:「看著墙西日又沉,步廊回合戟门深。」清。陈维崧〈沁园春。四十诸生〉词:「正戟门开日,呼余惊座。」
《漢語大詞典》:轻出(輕出)
(1).随便外出。墨子·七患:“是若 庆忌 无去之心,不能轻出。”《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且又勤于治家,洁于守己,虽中门之外,未尝轻出。”
(2).谓简从出行。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至於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3).谓轻率出仕。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然其后卒遭 王嗣宗 之辱,可以为轻出者之戒。” 明 沈德符 野获编·佞倖·教坊官一品服:“ 南峯 隐居,久负重名。一旦轻出,为圣主所侮,时以为真倡优畜之也。”
《漢語大詞典》:游春(遊春)
春天外出踏青。 阿英 《关于〈巴黎茶花女遗事〉》引 吴东园 《法京巴黎茶花女史马克格尼尔行》:“百万佛郎声价贵,缠头无补游春费。”
游览春景。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昔君梦游春,梦游仙山曲。” 元 朱庭玉 《梁州第七·妓门庭》套曲:“游春名苑,避暑高楼,秋宵赏月传盃,冬天踏雪寻梅。”《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美娘 因连日游春困倦,且是积下许多诗画之债,未曾完得,分付家中:‘一应客来,都与我辞去。’”
《國語辭典》:嘉庆(嘉慶)  拼音:jiā qìng
1.盛美的喜庆。《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以肃承天命」句下南朝宋。裴松之注:「兆民欣戴,咸乐喜庆。」
2.清仁宗年号(西元1796~1820)。
《漢語大詞典》:坛壝(壇壝)
(1).天子外出,平地筑坛,围以矮墙,作为临时住宿之所。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 郑玄 注:“谓王行止宿,平地筑坛,又委壝土起堳埒以为宫。”
(2).坛场。祭祀之所。周书·武帝纪上:“丁亥,初立郊丘坛壝制度。” 宋 曾巩 《题祷雨文后》:“庚寅,蔬食如己丑,夜三鼓,就坛壝,刲鹅祭龙;辛卯,夜五鼓,就视牲血,以法推之,当得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今值宾天忌辰,敬设坛壝,遣官代祭。”
《國語辭典》:辎重(輜重)  拼音:zī zhòng
1.行李。《老子》第二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那越客是豪奢公子,规模不小,坐了一号大座船,满载行李辎重。」
2.军事上指跟随作战部队行动,并对作战部队提供后勤补给、后送、保养等勤务支援的必要人员、装备与车辆。
《國語辭典》:波斯  拼音:bō sī
1.国名。(Persia)今伊朗的旧名,在亚洲西部。参见「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条。
2.烛工、烛商所供奉的行神。相传波斯原为一贫苦樵夫,伐树时,偶然间砍倒一棵树,见树皮上有白脂,进贡于禹,后制为蜡烛,遂被奉为行神。
《國語辭典》:盖头(蓋頭)  拼音:gài tou
古时妇女蒙面的头巾,多用于上街、婚礼或丧礼。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嫁娶》:「并立堂前,遂请男家双全女亲,以秤或用机杼挑盖头,方露花容。」《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五三出》:「盖头试待都揭起,春胜也不须留住。天生缘分克定,好一对夫妻。」也称为「搭面」。
《漢語大詞典》:彩仗(綵仗)
彩饰的仪仗。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至三更,有仙乐,彩仗,霓旌,絳节,鸞鹤纷紜,五云来降,入于房中。”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粧成趋彩仗。” 清 赵翼 《镇江观都天会》诗:“七香亭导八掆舆,彩仗前驱一对对。”
彩饰的仪仗。指古代帝王、官员外出时仪卫人员所持的旗帜、伞、扇、武器等。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綵仗蜺旌遶香阁,下輦登高望 河 洛 。” 明 谢谠《四喜记·催赴春闱》:“亲闈莫恋斑衣舞,帝里须夸綵仗迎。”
《國語辭典》:棘门(棘門)  拼音:jí mén
旧时在帝王住宿处门口插戟守卫,称为「棘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为帷宫设旌门。」后用于指宫门。《战国策。楚策四》:「楚考烈王崩,李园果先入,置死士,止于棘门之内。」
《漢語大詞典》:棘门军(棘門軍)
汉书·周亚夫传载: 汉文帝 时, 匈奴 入侵。以 刘礼 屯兵 霸上 , 徐厉 屯兵 棘门 , 周亚夫 屯兵 细柳 ,以备胡。 文帝 亲自劳军,到 霸上 、 棘门 军,皆直驰而入;到 细柳 军, 周亚夫 军容整饬,以军礼相见。 文帝 感慨地称赞 周亚夫 :“此真将军矣!乡者 霸上 、 棘门 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后因以“棘门军”称纪律松弛的军队。 唐 钱起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诗:“归覲屡经 槐里 月,出师常笑 棘门 军。” 唐 独孤及 《得柳员外书戏答》诗:“説剑常宗 漆园 吏,戒严应笑 棘门 军。”
《国语辞典》:家来(家来)  拼音:jiā lái
家中人称外出者返家。《西游记》第二八回:「造化!造化!做甚么和尚,且家来,带携我们耍子几年罢!」
《漢語大詞典》:出祖
(1).古人外出时祭路神。《诗·大雅·韩奕》:“ 韩侯 出祖,出宿于 屠 。” 孔颖达 疏:“言 韩侯 出京师之门,为祖道之祭。”晋书·谢安传:“帝出祖於 西池 ,献觴赋诗焉。”
(2).引申为饯行送别。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史入秦》诗:“列将咸出祖,英寮惜分离。”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高秋八月归 南楚 ,东门一壶聊出祖。” 宋 梅尧臣 《乙酉六月二十一日予应辟许昌京师内外之亲各携肴酒送我明日作诗以寄焉》:“今朝谁出祖,亲戚持尊罍。”
《漢語大詞典》:臂鹰(臂鷹)
架鹰于臂。古时多指外出狩猎或嬉游。后汉书·梁冀传:“又好臂鹰走狗,骋马鬭鸡。” 唐 元稹 《阴山道》诗:“从骑爱奴丝布衫,臂鹰小儿云锦韜。” 宋 林逋 《雪》诗之二:“更想 天山 两三骑,臂鹰拳蹬簇駸駸。” 元 薛玄曦 逸句:“臂鹰过雁磧,老马上 龙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