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分支  拼音:fēn zhī
从一个系统或主体中分出来的部分称为「分支」。
《國語辭典》:主义(主義)  拼音:zhǔ yì
对事物或原理的基本主张,是一种观念和信仰的形态,可形成一股思潮或学说。如资本主义、写实主义。
《國語辭典》:实体(實體)  拼音:shí tǐ
1.实际存在的物体,统称为「实体」。
2.哲学上指事物中必然存在的本质,无此本质,其事物即不能成立。
3.有实际内容的事物整体。如:「经济实体」、「教育实体」、「政治实体」。
《漢語大詞典》:根干(根幹)
树木的根与干。比喻事物的主体部分。韩非子·扬权:“参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虚。根干不革,则动泄不失矣。”三辅黄图·汉宫:“今谓玉树,根干盘峙,三二百年木也。”诗·小雅·白华序“以妾为妻,以孽代宗” 唐 孔颖达 疏:“以适子比根干,庶子比支孽,故孽支庶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但假如仅因枝节的后添或移接,而否定根干的不古,那却未免太早计了。”
《漢語大詞典》:本营(本營)
战时军队统帅所在的兵营。三国志·魏志·张郃传:“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亦以喻主体,主干。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彼列国之所以相对者姑勿论。至其所施於 中国 者,则以殖民政略为本营,以铁路政略为游击队,以传教政略为侦察队,而一以工商政略为中坚也。”
《漢語大詞典》:张主(張主)
(1).谓发挥主体作用。朱子语类卷五二:“道义在人,须是将浩然之气衬贴起,则道义自然张主。”朱子语类卷五二:“道义是虚底物,本自孤单,得这气帖起来,便自张主,无所不达。”
(2).主张;作主。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既有假书,你如何张主?” 明 吕坤 《呻吟语》:“天地全不张主,任阴阳;阴阳全不摆布,任自然。世之人趋避祈禳,徒自苦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妾乃是贱辈,唯君家张主。君家既要遣去,岂可强住,以阻大娘之来?”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虽云据科学为根,而宗教与幻想之臭味不脱,则其张主,特为易信仰,而非灭信仰昭然矣。”
《漢語大詞典》:体骨(體骨)
(1).犹主体,主干。朱子语类卷七五:“是包著此理,乾坤即是之体骨耳。”
(2).指诗文或书法的骨力。《平山冷燕》第十四回:“便见园门外粉壁上写得龙蛇飞舞,体骨非常。”
《國語辭典》:汉族(漢族)  拼音:hàn zú
以华夏为主干的族称,为中国五大民族之一。汉时包括华夏系、东夷系、荆吴系、百越系及其他种族;汉代以后,又以居住中原的汉族为主,渐与邻近的种族融合。因两汉国势强盛,遂称为「汉族」。也称为「华族」、「中华民族」。
《漢語大詞典》:宗系
(1).宗族世系;家世。 唐 孙揆《灵应传》:“ 宝 曰:‘愿闻其説,兼冀识其宗系。苟可展分,安敢以幽显为辞。’”清史稿·食货志一:“又必辨其宗系。如民人无子,许立同宗昭穆相当者为后。”
(2).喻指主体、根本。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学汉书者,悦 应 苏 而略《苍》《雅》。不知书音是其枝叶,小学乃其宗系。”
《国语辞典》:船身  拼音:chuán shēn
指船的主体部分。《老残游记》第一回:「船身吃傤很重,想那舱里一定装的各项货物。」
《漢語大詞典》:本干
见“ 本干 ”。
《國語辭典》:后景(後景)  拼音:hòu jǐng
1.各种画面上衬托主体的景物。
2.指戏剧舞台上后墙的布景。
3.影响人、事、物发展的历史或现实环境。如:「这是一部以对日抗战为后景的爱情小说。」
《漢語大詞典》:余气(餘氣)
(1).残馀未尽的邪旧之气。管子·侈靡:“餘气之潜然而动,爱气之潜然而哀,胡得而治动?” 尹知章 注:“灾之餘气,潜然发动。”
(2).谓留下一点儿气息。晋书·宣帝纪:“会 河南 尹 李胜 将莅 荆州 ,来候帝。帝诈疾篤…… 胜 退告 爽 ( 曹爽 )曰:‘ 司马公 尸居餘气,形神已离,不足虑也。’”
(3).气的非主体部分。晋书·天文志上:“又案《河》《洛》之文,皆云水火者,阴阳之餘气也。夫言餘气,则不能生日月可知也。”
(4).谓风气的末流;影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自中朝贵玄, 江 左称盛,因谈餘气,流成文体。”
(5).馀剩的可供营养的物质。 清 方以智 物理小识·医药:“兔丝寄生在木上分餘气者,茯苓、豕苓、雷丸、桓檀皆在下而分餘气者也。”
《國語辭典》:山水画(山水畫)  拼音:shān shuǐ huà
中国绘画的一种表现类别,起于隋朝,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以各式的皴法与远近法,表现独特的山石纹理与空间感。简称为「山水」。
《國語辭典》:民法  拼音:mín fǎ
规范私人间一般社会生活的主要法律,为人民权利义务的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