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1,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搔扰
介然
骚扰
九迁
漂零
靡遑
心动
漂摇
踧踖
悬悬
不稳
危时
章章
色变
波荡
《國語辭典》:搔扰(搔擾)  拼音:sāo rǎo
1.扰乱使人不安。《西游记》第一回:「那童子出得门来,高叫道:『甚么人在此搔扰?』」《红楼梦》第二三回:「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搔扰,岂不寥落。」
2.纷乱不安宁。汉。王符《潜夫论。边议》:「今边陲搔扰,日放族祸,百姓日夜望朝廷救己。」
《國語辭典》:介然  拼音:jiè rán
1.坚定不移的样子。《汉书。卷八二。傅喜传》:「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
2.耿耿于怀。《汉书。卷七○。陈汤传》:「庸臣遇汤,卒从吏议,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
3.隔开、间隔。《汉书。卷六○。杜周传》:「有旦莫偃伏之爱,心不介然有间。」
《國語辭典》:骚扰(騷擾)  拼音:sāo rǎo
1.动乱不安。《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
2.扰乱使人不安。《文选。曹植。王仲宣诔》:「骚扰边境,劳我师徒。」《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那些兵丁果然听了兵官的话,也不出来骚扰了。」
《漢語大詞典》:九迁(九遷)
(1).多次升迁。 汉 蔡邕 《表太尉董公可相国》:“昭发上心,故有一日九迁。” 唐 韩愈 《上张仆射书》:“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 明 张居正 《谢赐玉带疏》:“冒此殊恩,感奚若啻於九迁,惧实深於三褫。” 清 朱彝尊 《送少牢张先生假旋京口》诗之一:“衮衮诸公岁九迁,先生何事赋归田?”
(2).多次迁徙。形容惊扰不安。 晋 陶潜 《闲情赋》:“意惶惑而靡寧,魂须臾而九迁。” 唐 顾况 《寄上兵部韩侍郎奉呈李户部卢刑部杜三侍郎》诗:“圣代逢三宥,营魂空九迁。”
《漢語大詞典》:漂零
(1).飘落,坠落。 宋 王安石 《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酒酣弄笔起春风,便恐漂零作红雨。”
(2).凋零,衰败。 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一:“心期汗漫卧云扃,家计漂零水上萍。” 宋 欧阳修 《秋声赋》:“草木无情,有时漂零。”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二:“七里虹桥腐草腥,歌鐘词赋两漂零。”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左联结成的前后,有些所谓革命作家,其实是破落户的漂零子弟。”
(3).漂泊,生活不安定。 唐 杜甫 《寄柏学士林居》诗:“乱代漂零予到此,古人成败子如何。” 宋 苏轼 《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诗:“漂零竟何适,浩荡寄此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漂零风雨苦离家,愁杀无情白鼻騧。” 郭小川 《长江边上“五·七”路》诗:“说什么--‘漂零未定’,一个字‘愁’!革命者前进在斗争中,喜气洋洋,无愧无忧。”
《漢語大詞典》:靡遑
亦作“ 靡皇 ”。
(1).不忙,来得及。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伏愿以一垓之土地,建为万乘之邦家,于时再让靡遑,羣情又迫,事不得已,顺而行之。”
(2).无暇,来不及。 宋 岳飞 《奏辞检校少保第二札子》:“伏蒙圣恩曲降詔諭,未赐俞允,臣义有未尽,跼蹐靡皇,輒敢再羾丹诚,仰干渊听。”
(3).谓不安宁。 宋 岳飞 《奏辞建节第二札子》:“虽竭疲駑,殊无补报,空糜饘餼,朝夕靡遑。”
《國語辭典》:心动(心動)  拼音:xīn dòng
1.心中震悸不安。《战国策。赵策一》:「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文选。宋玉。高唐赋》:「使人心动,无故自恐。」
2.动心。《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一书生閒步,见他美貌心动。」《文明小史》第一九回:「贾葛民听了,怦怦心动。心想我们弟兄三人,虽然都已定亲,幸亏都还没有过门,不晓得长得面貌如何。」
《國語辭典》:漂摇(漂搖)  拼音:piāo yáo
动荡不安、不稳定。也作「飘摇」。
《國語辭典》:踧踖  拼音:cù jí
恭敬而不安的样子。《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唐。李朝威《柳毅传》:「毅踧踖而受爵,饮讫,复以二觞奉二君。」
《國語辭典》:悬悬(懸懸)  拼音:xuán xuán
1.挂心、挂念。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唐。韩愈 与孟东野书:「与足下久别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
2.遥远。汉。焦延寿《易林。卷九。晋之坎》:「悬悬南海,去家万里。」
《國語辭典》:不稳(不穩)  拼音:bù wěn
不安稳、不妥当。宋。欧阳修 渔家傲。昨日采花花欲尽词:「罗袖挹残心不稳,羞人问,归来剩把胭脂衬。」《文明小史》第九回:「他二人立脚不稳只好站在路旁,等候这班人退过,再图前进。」
《漢語大詞典》:危时(危時)
不安宁的时世。 唐 韩偓 《赠易卜崔江处士》诗:“白首穷经通祕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漢語大詞典》:章章
(1).鲜明美好貌。荀子·法行:“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吕氏春秋·本生:“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 高诱 注:“章章,明美貌。”
(2).昭著貌。史记·货殖列传:“ 关中 富商大贾,大抵尽诸 田 , 田嗇 、 田兰 。 韦家 栗氏 , 安陵 、 杜 杜氏 ,亦巨万。此其章章尤异者也。” 唐 韩愈 《争臣论》:“若 阳子 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 宋 范仲淹 《皇储资圣颂》:“天意人事章章乎,岂符讖而后著也。” 明 宋濂 《碧崖亭辞》:“学问富而德行修,践扬中外,其善政盖章章云。”
(3).畏惧不安貌。 汉 扬雄 《法言·寡见》:“ 孔子 用於 鲁 , 齐 人章章,归其侵疆。” 李轨 注:“章章,悚惧也。”
《漢語大詞典》:色变(色變)
脸色改变。表示惊惶不安。史记·刺客列传:“至阶, 秦舞阳 色变振恐,羣臣怪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杲 还,亡釵,不敢言而色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中丞启缄,忽色变而入。”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三:“ 唐某 闻予言,不觉色变,顿易其豪悍之口吻。”
《國語辭典》:波荡(波蕩)  拼音:bō dàng
1.动摇、不稳定。《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方今四海波荡,匹夫横议。」《文选。刘琨。劝进表》:「齐人波荡,无所系心,安可废而不恤哉?」也作「波荡」。
2.钻营、奔走。《晋书。卷六六。刘弘传》:「庶以惩波荡之弊,养退让之操。」
《國語辭典》:波荡(波盪)  拼音:bō dàng
动荡、不安。《文选。张衡。西京赋》:「河渭为之波荡,吴岳为之陁堵。」也作「波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