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0,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直道
明白
大体
至道
物理
公道
发挥
论事
至理
明道
事理
知命
事宜
义方
论道
《國語辭典》:直道  拼音:zhí dào
1.正直之道。《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事君直道,与朋信心。」《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好是不群,折而不屈,屡摧逆鳞,直道受黜。」
2.笔直不弯曲的道路。《北史。卷七四。张衡传》:「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魏书。卷二。太祖纪》:「车驾将北还,发卒万人治直道。」
3.即使、就说。唐。李商隐 无题诗二首之二:「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國語辭典》:明白  拼音:míng bai
1.清晰、清楚、明确。《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吾今先将造木牛流马之法,尺寸方员,长短阔狭,开写明白,汝等视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把言语支吾,不说明白。」
2.聪明、不糊涂。《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看书,心下也著实明白了。」《红楼梦》第六二回:「平儿是个明白人,我前儿也告诉了他。」
3.了解、知道。《红楼梦》第五五回:「平儿冷笑道:『你们明白就好了。』」
4.清醒。《儒林外史》第三回:「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
《國語辭典》:大体(大體)  拼音:dà tǐ
1.大略、概要。《淮南子。泛论》:「见者可以论未发也,而观小节可以知大体矣。」
2.大约、大致。《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领南、沙北固往往出盐,大体如此矣。」
3.心。《孟子。告子上》:「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4.整个局面。《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
《國語辭典》:至道  拼音:zhì dào
1.大道,至善至美之道。《礼记。学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文选。韦曜。博弈论》:「当世之士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
2.宋朝太宗的年号(西元995~997)。
《國語辭典》:物理  拼音:wù lǐ
1.事物的道理。《周书。卷四。明帝纪》:「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长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唐。杜甫 曲江诗二首之一:「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2.研究物体的性质、状态、运动等变化的学科。
《國語辭典》:公道  拼音:gōng dào
1.正道。《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
2.大路。《韩非子。内储说上》:「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國語辭典》:公道  拼音:gōng dao
公平。《红楼梦》第三六回:「须得环兄弟屋里也添上一个,才公道均匀了。」
《國語辭典》:发挥(發揮)  拼音:fā huī
1.将能力、精神等表现出来。如:「发挥革命精神」。《红楼梦》第一五回:「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
2.阐发分析。如:「借题发挥」。《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原为这事被我们先生发挥了一顿,此时倒要服他老成先见。」
《国语辞典》:论事(论事)  拼音:lùn shì
析论事物的道理。东周战国。宋玉〈风赋〉:「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新唐书。卷一○三。列传。张玄素》:「魏徵叹曰:『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
《國語辭典》:至理  拼音:zhì lǐ
至高无上的道理。《抱朴子。内篇。明本》:「其评论也,实原本于自然;其褒贬也,皆准的乎至理。」《文选。王康琚。反招隐诗》:「推分得天和,矫性失至理。」
《國語辭典》:明道  拼音:míng dào
1.大道。《老子》第四一章:「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2.知晓道理。《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正其谊不牟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3.北宋仁宗的年号(西元1032~1033)。
《國語辭典》:事理  拼音:shì lǐ
事物或事情的道理。如:「明白事理」。《管子。版法解》:「是故,明君审查事理,慎观终始。」
《國語辭典》:知命  拼音:zhī mìng
1.深知自然生灭演变之理,而能随遇而安。《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文选。曹植。箜篌引》:「先民谁不死,知命亦何忧。」
2.语本《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后以知命指五十岁。晋。潘岳 夏侯常侍诔:「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知命,中年陨卒。」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國語辭典》:事宜  拼音:shì yí
1.事情的机宜。唐。白居易 与王承宗诏:「卿今受命之后,足得节制三军,使其不失事宜。」
2.事情。唐。白居易〈与郑絪绍〉:「省所奏邕管黄少卿及子弟等事宜,具悉。」《文明小史》第二三回:「次日,万抚台接印,各官禀见,问了些地方上应办的事宜。」
《國語辭典》:义方(義方)  拼音:yì fāng
合乎正义的道理。《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国语。周语下》:「上得民心,以殖义方,是以作无不济,求无不获。」
《國語辭典》:论道(論道)  拼音:lùn dào
辩析思考精奥的道理。《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吾观陛下:文不能论道,武不能经邦。何不让有才德者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