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口宣  拼音:kǒu xuān
古代天子临时使近臣代己口传意旨。《晋书。卷四○。杨骏传》:「便召中书监华廙、令何劭,口宣帝旨使作遗诏。」
《國語辭典》:赐帛(賜帛)  拼音:sì bó
1.赐给丝帛。《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周党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其赐帛四十匹。」
2.旧时大臣有罪,皇帝赐以白绫,使其自缢而死,称为「赐帛」。
《漢語大詞典》:贱臣(賤臣)
(1).臣下在君主或上司前的谦称。战国策·赵策二:“ 周绍 曰:‘王失论矣,非贱臣所敢任也。’”韩非子·存韩:“今贱臣之愚计,使人使 荆 。”
(2).地位低下的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申不害 ,京人也,故 郑 之贱臣。” 南朝 梁 江淹 《狱中上建平王书》:“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於 燕 地;庶女告天,振风袭於 齐 臺。”
《漢語大詞典》:赐勋(賜勳)
天子赐给臣下勋爵。旧唐书·玄宗纪上:“大赦天下。京文武官及朝集採访使三品已下加一爵,四品已下加一阶,外官赐勋一转。”宋史·真宗纪三:“大赦天下,宗室加恩,羣臣赐勋一转。”参见“ 勋官 ”。
《國語辭典》:勋官(勛官)  拼音:xūn guān
旧时授与有功者的虚衔,没有实际职务。起于南北朝,初名散官,至唐始称为「勋官」。历代沿袭,至清废除。
《漢語大詞典》:报闻(報聞)
(1).封建时代,天子批答臣下奏章时,书一“闻”字,谓之报闻。意谓所奏之事已知。汉书·哀帝纪:“书奏,天子报闻。”
(2).泛指天子批答。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操 欲迷夺时明,杜絶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
《國語辭典》:讳言(諱言)  拼音:huì yán
1.有所忌讳而不敢明说。《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君上好善,民无讳言。」《宋史。卷四五。理宗本纪五》:「似道自诡有再造之功,讳言岁币及讲和之事。」
2.拒绝劝谏。《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臣敢吐不时之义于讳言之朝,犹冰霜见日,必至消灭。」
《國語辭典》:策试(策試)  拼音:cè shì
古代以对策取士之考试,称为「策试」。《后汉书。卷四四。徐防传》:「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唐。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前后考第进士,及廷所策试士,踵相蹑为宰相达官。」
《漢語大詞典》:训敕(訓敕)
亦作“训勅”。 君上对臣下告谕、诫饬。 宋 宋祁 《代郑公授知制诏谢表》:“因程奏之升闻,紆睿辞之训敕,就加金艾之服,以奬朝廷之容。” 元 虞集 《敕赐龙章宝阁记》:“若夫詔告臣庶,训勑师旅,赞词弥文,日盛一日,无以加矣。”元史·世祖纪二:“ 关东 、 蒙古 、 汉 军官未经训敕者,令各乘传赴 开平 。”
《漢語大詞典》:得对(得對)
谓臣下获准当面奏对。 宋 王禹偁 《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公归京师,便殿得对,恩礼越等。”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上:“时諫官章须繇阁门进,且得对者尠。”
《漢語大詞典》:尾大
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后汉书·王仲王符仲长统传论:“疎禁厚下,以尾大陵弱。” 李贤 注:“言 周 室微弱而诸侯强盛,如尾大然。” 宋 秦观 《李训论》:“逮 武帝 用 主父偃 之谋,令诸侯得推恩分其子弟。詔下之日,人人各得所愿,法令不更,疆境不变,而尾大之患亡矣。” 明 张居正 《论时政疏》:“臣恐四方守臣,无復能行其志,而尾大之势成,臣愚以为非细故也。”参见“ 尾大不掉 ”。
《國語辭典》:尾大不掉  拼音:wěi dà bù diào
尾巴过大就不易摆动。比喻下属的势力强大,在上者难以驾驭。语出《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后亦比喻事物因本末关系倒置,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明。郎瑛《七修类稿。卷八。国事类。陈友谅始末略》:「今乘尾大不掉之舟,损兵弊甲,迟迟与吾相持。」也作「末大不掉」、「尾大难掉」。
《國語辭典》:谢表(謝表)  拼音:xiè biǎo
古代臣子感谢君主的奏章。《东观汉记。卷六。和熹邓皇后传》:「后逊位,手书谢表,深陈德薄,不足以奉宗庙,充小君之位。」
《漢語大詞典》:垂缨(垂纓)
垂下冠带。古代臣下朝见君王时的装束。后常借指出任官职。管子·小匡:“ 管仲 詘缨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后。公辞斧三,然后退之。公曰:‘垂缨下衽,寡人将见。’”后汉书·章帝纪:“一人犯罪,禁至三属,莫得垂缨仕宦王朝。”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普天率土,莫匪臣民,亦何必垂缨执笏者为是,而乐飢衡门者可非乎?” 唐 钱起 《夕发箭场岩下作》诗:“懿尔青云士,垂缨朝凤闕。”
《漢語大詞典》:疏奏
(1).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后汉书·张奋传:“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敍心,愿对中常侍疏奏。” 李贤 注:“疏,犹条録也。”
(2).指奏章上达。明史·浦鋐传:“ 杨爵 以直諫繫詔狱, 鋐 驰疏申救……疏奏,帝大怒,趣緹骑逮之。”
《漢語大詞典》:宠行(寵行)
赠诗文送别,以壮行色。多用于皇帝对臣下。 唐 崔日用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壮心看舞剑,别绪应悬旌。睿锡承优旨,乾文復宠行。” 唐 杜甫 《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诗:“宠行舟远汎,怯别酒频添。”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五:“三月二日,太师 潞公 西归,詔宰相执政官三省近臣学士待制宴饯於 琼林院 ,赐御诗以宠行。” 清 梅曾亮 《原任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 道光 四年,公陈情乞休,得俞旨,製诗宠行,在籍食全俸。” 蔡有守 《清明后一日訒生将赴日本同人祖饯即席》诗:“紫栋飞飞復弄寒,宠行万酒醉江干。”
《漢語大詞典》:宣问(宣問)
(1).帝王后妃向臣下发问。管子·小匡:“公宣问其乡里而有考验,乃召而与之坐,省相其质,以参其成功成事。”《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皇帝宣问:‘卿意者何?’ 衾虎 奏曰:‘臣愿解箭。’”辽史·礼志四:“皇太后宣问:‘南朝皇帝圣躬万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世祖问喀尔喀使者:“ 章皇 即位时甫七龄,时 喀尔喀 使者来朝,随班祝贺,拜跪失仪,上即宣问。侍臣答以远方使者,未嫻礼节,上乃悦。”
(2).犹安慰。《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唯有 杨妃 满目流泪。皇帝亦见,宣问皇后:‘缘即罪 杨坚 一人,不干皇后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