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诵言(誦言)  拼音:sòng yán
公正或公开的说话。《汉书。卷三。高后纪》:「平阳侯驰语太尉勃,勃尚恐不胜,未敢诵言诛之。」也作「讼言」。
《國語辭典》:讳言(諱言)  拼音:huì yán
1.有所忌讳而不敢明说。《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君上好善,民无讳言。」《宋史。卷四五。理宗本纪五》:「似道自诡有再造之功,讳言岁币及讲和之事。」
2.拒绝劝谏。《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臣敢吐不时之义于讳言之朝,犹冰霜见日,必至消灭。」
《國語辭典》:讼言(訟言)  拼音:sòng yán
公开明白的说。《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也作「诵言」。
《漢語大詞典》:暗亏(暗虧)
谓吃了亏而又明说不得。 清 林则徐 《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今断絶贸易之后,即使从他夷转售一二,亦已忍垢蒙耻,多喫暗亏。”
分類:明说
《漢語大詞典》:肮脏气(骯髒氣)
指难以明说或申诉的屈辱或闲气。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看了看,这个儿子还可以造就,便想要指着这个儿子身上出一出自己一肚皮的骯脏气。”
《國語辭典》:言外之意  拼音:yán wài zhī yì
话里没有明说而间接透露的意思。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间有一二不尽之言,言外之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者,是他一枝一节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