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御 → 禦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察官
监察御史的别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察官不得论事,自 常希古 始。 常 盖 元祐 间 东坡 所荐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窃惟今日阉寺骄恣特甚,宰执不闻正救,臺諫不敢谁何。一新入孤立之察官,乃鋭意出身攻之,此岂易得哉!”
《漢語大詞典》:六察
(1). 唐 宋 时置监察御史,分察六部、六事,号六察官。新唐书·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寮,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产,为私蠹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跡,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宋史·职官志四:“监察御史六人,掌分察六曹及百司之事,纠其谬误,大事则奏劾,小事则举正……凡六察之事,稽其多寡当否,岁终条具殿最,以詔黜陟。”
(2).监察御史的代称。 宋 朱熹 《与李诚父书》:“兹闻荣被亲擢,进居六察之联,深以为慰。”
《漢語大詞典》:察视(察視)
(1).考察;视察。 唐 元结 《与韦洪州书》:“某闻古之贤达居位也,令当世颂其德,后世师其行,何以言之?在分君子小人,察视邪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其为御史也,则察视臧否,纠遏姦邪。”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盖 元丰 末, 陆师閔 提举 川 陕 茶马,运茶抵 陕 , 蜀 人苦之。中丞 苏辙 、御史 吕陶 以为言, 司马 丞相 建 遣户部郎官 黄廉 往察视。”
(2).仔细看,查看。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徒 杜泠 不杀人,自诬,被掠羸困,使舆见,畏吏,不敢自理。吏将去,微疾举颈,若欲有言,太后察视觉之,即呼还问状,遂信。” 清 袁枚 新齐谐·染坊椎:“ 陈 妻虽沉儿,犹恐儿不死,復往河边察视,不见儿,但见椎在水。”
(3).官职名。监察御史的别称。 宋 王禹偁 《送姚著作之任宣城》诗:“第三牓中第二人,今在乌台为察视。”
《國語辭典》:侍御  拼音:shì yù
1.在君王左右侍从车御的官吏。《书经。囧命》:「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
2.清朝御史的通称。负纠察、弹劾责任的官吏,属都察院,有左、右御史,左、右副都御史,佥都御史,监察御史等。
《漢語大詞典》:里行(裏行)
官名。 唐 置, 宋 因之。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规定员额。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初, 周 以布衣直门下省, 太宗 就命监察里行,俄拜监察御史。‘里行’之名,自 周 始也。”新唐书·百官志三:“ 开元 七年……又置御史里行使、殿中里行使、监察里行使,以未为正官,无员数。” 宋 欧阳修 《再论台官不可限资考札子》:“令举官自京官已上,不问差遣次第,惟材是举。使资浅者为里行,资深者入三院。”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持宪储闱·里行
《漢語大詞典》:持宪(持憲)
执掌法令。 唐 韩翃 《寄上田仆射》诗:“僕射临戎 谢安石 ,大夫持宪 杜延年 。” 唐 李中 《献中书张舍人》诗:“持宪威声振,司言品秩清。”诗话总龟·寓情门《古今诗话》:“一日开筵,朝士臻赴,以 杜 ( 杜牧 )尝持宪,不敢邀饮。”按, 杜牧 曾任监察御史。
《國語辭典》:察院  拼音:chá yuàn
1.唐代御史台下三院之一,监察御史隶属之。《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御史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
2.明、清时都察院简称为「察院」。职掌监察巡按,考察举劾。明。祝允明〈与分巡黄佥宪〉:「今具一牍并状申缴察院,谨以副本呈览,所望于我公者必为调停。」
3.明代官职名。巡按察院的简称。明于各省置巡按御史一人,专以察吏安民。《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石察院赶开左右,直唤两生到案前来,轻轻地分付道:『二生所告,本院久知此人罪恶贯盈。』」
4.院试的考场。《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有一个童生,推著出恭,走到察院土墙跟前,把土墙挖个洞,伸手要到外头去接文章。」
《國語辭典》:巡按  拼音:xún àn
1.到各地视察。《新唐书。卷四十八。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寮,巡按州县。」
2.职官名。明永乐年间派遣御史至各地巡察,称为「巡按御史」。三年一换,职权与汉刺史同。清朝初因之,后废。
《漢語大詞典》:台使(臺使)
(1). 六朝 时指朝廷使者。晋书·成都王颖传:“ 虓 长史 刘舆 见 颖 为 鄴都 所服,虑为后患,祕不发丧,伪令人为臺使,称詔夜赐 颖 死。”
(2). 唐 时指未正名的监察御史。通典·职官六:“又有臺使八人,俸亦於本官请,餘同监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御史有臺使、里使,皆未正名也。”
《漢語大詞典》:二台(二臺)
(1).指尚书台与御史台。《后汉书·陈忠传》:“言事者见 杜根 , 成翊世 等新蒙表録,显列二臺,必承风响应,争为切直。” 李贤 注:“谓 杜根 为侍御史, 成翊世 为尚书郎也。”
(2).指 唐 时的监察御史与殿中侍御史。 唐 御史台分左、右台,右台即为监察御史,左台即为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低于侍御史而高于监察御史。 唐 刘怀一 《赠右台监察邓茂迁左台殿中》诗:“入仕光三命,迁荣歷二臺。”
指 南朝 宋 徐羡之 和 傅亮 。时二人职居台辅之位,故称。宋书·谢晦传:“梟四凶於庙庭,悬三监於絳闕,申二台之匪辜,明两藩之无罪,上谢祖宗,下告百姓。”
《國語辭典》:五院  拼音:wǔ yuàn
1.现代政治中指中央政府的统治权分别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加以行使。
2.古代政治指唐以后的官制,称监察、殿中、侍御史、中丞、大夫为「五院」。
《漢語大詞典》:小谏(小諫)
唐 代谏官拾遗的别称。 宋 代称监察御史。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拾遗为小諫,又曰遗公。”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孙副枢:“ 寳元 中,副枢 孙 公 沔 ,自小諫以言事左迁监 永州 市征。”
《漢語大詞典》:礼察(禮察)
唐 宋 时监察御史分察尚书省六部。其中对礼部的监察称“礼察”。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五·职官志四:“凡六察之事:六察者,吏察、户察、礼察、兵察、刑察、工察也。”参见“ 六察 ”。
《漢語大詞典》:六察
(1). 唐 宋 时置监察御史,分察六部、六事,号六察官。新唐书·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寮,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产,为私蠹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跡,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宋史·职官志四:“监察御史六人,掌分察六曹及百司之事,纠其谬误,大事则奏劾,小事则举正……凡六察之事,稽其多寡当否,岁终条具殿最,以詔黜陟。”
(2).监察御史的代称。 宋 朱熹 《与李诚父书》:“兹闻荣被亲擢,进居六察之联,深以为慰。”
《漢語大詞典》:开口椒(開口椒)
唐 朝监察御史的俗称。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风宪:“其里行员外试者,俗名为合口椒,言最有毒。监察为开口椒,言稍毒。”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唐 贾忠言 撰《御史本草》,以里行为合口椒,最有毒;监察为开口椒,微毒。”
分類:监察御史
《漢語大詞典》:科道官
明 清 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统称“科道官”。 明 周晖 《金陵琐事·雅谑》:“ 张 谓科道官最难得,其人即如 孔 门四科十哲,未必人人可用。”明史·职官志一:“凡京营操练,统以文武大臣,皆科道官巡视之。”清史稿·圣祖纪一:“八月丁未,试 汉 科道官於 保和殿 ,不称职者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