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2,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琐屑
风怀
共事
并头
嫁娶
薄情
苟合
属意
说话
桑间
浸润
同车
楚台
燕莺
作合
《國語辭典》:琐屑(瑣屑)  拼音:suǒ xiè
琐细零碎。唐。郑嵎〈津阳门〉诗:「青钱琐屑安足数,白醪软美甘如饴。」宋。梅尧臣〈送苏子美〉诗:「壳物怪琐屑,蠃蚬固无数。」
《漢語大詞典》:风怀(風懷)
(1).抱负,志向。晋书·祖逖传赞:“ 祖生 烈烈,风怀奇节,扣楫中流,誓清凶孽。” 清 储秘书 《甘州》词:“羡新诗似锦,风怀不减。”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头角峥嶸洵可怜,风怀瀟洒亦神仙。”
(2).犹风情。指男女相爱的情怀。 元 方回 瀛奎律髓·风怀类序:“ 晏元献 《类要》有‘左风怀’,‘右风怀’二类,男为左,女为右,今取此义以类。” 清 陆培 《倦寻芳》词:“尘梦回首,未老风怀,抛落琐窗红豆。”
《國語辭典》:共事  拼音:gòng shì
共同在一起做事。《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从荣每忌从厚声名出于其上,敬瑭不愿与从荣共事,每欲求外镇回避那从荣。」
《國語辭典》:并头(並頭)  拼音:bìng tóu
1.齐头并排。
2.并蒂。《红楼梦》第六二回:「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
《國語辭典》:嫁娶  拼音:jià qǔ
嫁女与娶妇。《三国志。卷一○。魏书。贾诩传》:「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國語辭典》:薄情  拼音:bó qíng
1.寡情。如:「你怎么这般薄情,连封信都不给我!」《红楼梦》第一九回:「宝玉听了,自思道:『谁知这样一个人,这样薄情无义!』」
2.寡情的人。宋。李献民《云斋广录》:「泪湿香罗帕,临风不肯乾;欲凭西去雁,寄与薄情看。」
《國語辭典》:苟合  拼音:gǒu hé
1.不依道义行事,只知阿谀迎合。《文选。陆机。辩亡论》:「故百官苟合,庶务未遑。」
2.通奸。指非合法婚姻的结合。
《國語辭典》:属意(屬意)  拼音:zhǔ yì
1.注意。《文选。刘琨。答卢谌书》:「今君遇之矣,勖之而已,不复属意于文,二十馀年矣。」
2.意念集中于一人,有归心、爱慕的意思。《史记。卷二。夏本纪》:「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唐。许尧佐《柳氏传》:「柳氏自门窥之,谓其侍者曰:『韩夫子岂长贫贱者乎!』遂属意焉。」
《國語辭典》:说话(說話)  拼音:shuō huà
1.发言、讲话。《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家虽然官员多,气魄大,但是我老头子说话,他也还信我一两句。」《红楼梦》第三回:「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
2.言辞。《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介溪公最听他的说话,凡疑难大事,必须与他商量。」
3.一种流行于唐宋时期的说唱艺术,以讲说历史故事为主。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小说讲经史》:「说话者谓之『舌辩』,虽有四家数,各有门庭。」
4.指责。如:「像这种事,你做得再好,还是会有人说话。」
5.事情。《金瓶梅》第八七回:「因和俺姐夫有些说话,大娘知道了,先打发了春梅小大姐,然后打了俺姐夫一顿,赶出往家去了。」《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这是绍兴元年冬十二月内的说话。到绍兴二年春正月,韩公将建州城攻破。」
6.比喻时间极短。如:「请你等一会,他只稍说话间就会回来。」
7.以往国民小学国语科教学项目之一。如:「今天我们有说话课。」
《漢語大詞典》:桑间(桑間)
(1).指 桑间 之咏。泛指淫靡之音。 秦 李斯 《谏逐客书》:“ 郑 卫 桑间 、《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真伪颠倒,玉石混淆;同‘广乐’於 桑间 ,钧龙章於卉服。”参见“ 桑间濮上 ”。
(2).指男女幽会之地。 明徐元《八义记·阴陵相会》:“那日桑间相会,谁知此地重逢。”参见“ 桑间濮上 ”。
(3).桑林中。 唐 白居易 《春村》诗:“二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
《國語辭典》:桑间濮上(桑間濮上)  拼音:sāng jiān pú shàng
桑间、濮上,古代卫地名,为当时青年男女幽会、唱情歌的地方。语出《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后指淫风流行的地方。明。叶子奇《草木子。卷四。谈薮》:「二诗美则美矣,未免桑间濮上之音尔。」也作「濮上桑间」。
《國語辭典》:浸润(浸潤)  拼音:jìn rùn
1.沾润、滋润。《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怀生之物,有不浸润于泽者,贤君耻之。」
2.谗言。参见「浸润之谮」条。《汉书。卷七六。王尊传》:「秦听浸润以诛良将,魏信谗言以逐贤守。」《三国演义》第一八回:「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
3.逐渐亲热、讨好。《水浒传》第三九回:「闻知这蔡九知府是当朝蔡太师儿子,每每来浸润他,时常过江来谒访知府。」《警世通言。卷一九。崔衙内白鹞招妖》:「当时则是取笑,谁知浸润之间,太真与禄山为乱。」
《國語辭典》:同车(同車)  拼音:tóng chē
1.共乘一辆车。《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等到吃完了饭,同他同车到他家里,叫他把银子一五一十,统通交代了家兄。」
2.比喻男女结为夫妇。《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文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漢語大詞典》:楚台(楚臺)
指 楚王 梦遇神女之 阳台 。后多指男女欢会之处。 唐 吴融 《重阳日荆州作》诗:“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 楚 臺。” 宋 秦观 《醉桃源》词:“银烛暗,翠帘垂,芳心两自知。 楚 臺魂断晓云飞,幽欢难再期。”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春思》曲:“曲未终,酒方浓,云收 楚 臺十二峯。”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我本是伤秋 宋玉 无聊赖,有甚心情去恋著閒 楚 臺。”
《漢語大詞典》:燕莺(燕鶯)
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元 马熙 《和可行圭塘杂咏·携妓落成》:“省事山翁许鹤随,燕鶯奔命为谁疲?” 元 无名氏 《符金锭》第一折:“那里也画堂欢宴,早难道是花下燕鶯期。” 明 孟称舜 《娇红记·正名》:“豪公子强入燕鶯羣,义 申郎 情合鸳鸯冢。”
《漢語大詞典》:作合
(1).诗·大雅·大明:“ 文王 初载,天作之合。”后因以“作合”指男女结成夫妇。 晋 潘岳 《南阳长公主诔》:“肇自弱笄,有馥其芬,言告言归,作合于 荀 。” 宋 曾巩 《宗室承操新妇王氏进封国夫人制》:“具官某新妇某氏,作合宗藩,躬有驯德。”
(2).引申指做媒。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适丧耦,县令为作合,遂成二姓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