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3,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寒泉
华胥
孺人
羲和
慈亲
慈颜
老亲
太君
老母
母子
祖母
母仪
慈闱
外家
在堂
《漢語大詞典》:寒泉
(1).清冽的泉水或井水。易·井:“井洌寒泉,食。”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二:“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唐 王昌龄 《行路难诗》:“双丝作綆繫银瓶,白尺寒泉轆轤上。”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忠魂入梦:“遂耸身投井死,土人义之,遂闭塞井,阑上加黄土,因近官衙,不敢作殯宫墓道,然亦不忍再酌寒泉,遂筑如平阜。”
(2).《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序谓“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后世遂以“寒泉”为子女孝敬母亲的典故。文选·潘岳〈寡妇赋〉:“览寒泉之遗叹兮,咏《蓼莪》之餘音。” 吕向 注:“云:‘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孝子思养其亲,故览咏是篇而有遗叹。”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思寒泉之罔极兮,託彤管於遗咏。”参见“ 寒泉之思 ”。
(3).犹黄泉,九泉。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为亡父度人表》:“但臣霜露之感,瞻彼岸而神销;乌鸟之诚,俯寒泉而思咽。” 蒋清翊 注:“寒泉,今指黄泉。”
(4).古代泉名。在今 湖南 祁阳县 境内。 唐 元结 《寒泉铭序》:“ 湘江 西峯 直 平阳 江口,有寒泉出於石穴……其水本无名称也,为其当暑大寒,故命曰 寒泉 。”
《國語辭典》:寒泉之思  拼音:hán quán zhī sī
语本《诗经。北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比喻感怀母恩的深切思念。《三国志。卷三四。蜀书。二主妃子传。先主甘后传》:「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
《國語辭典》:华胥(華胥)  拼音:huá xū
1.古代神话中无为而治的理想国家。见《列子。黄帝》。
2.比喻梦境。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想著那锦堂欢似,枕华胥。荡悠悠彩云飞散无寻处。」
《國語辭典》:孺人  拼音:rú rén
1.旧时称大夫之妻为「孺人」。《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2.明、清时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封孺人。后成为古人对母亲或妻子的尊称。《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父母官,不敢收领孺人。」
《國語辭典》:羲和  拼音:xī hé
1.称唐虞时掌历法之官羲氏及和氏。
2.神话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人。《广雅。释天》:「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
《漢語大詞典》:慈亲(慈親)
慈爱的父母。吕氏春秋·慎大:“ 汤 立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亲。”后多指母亲。 唐 聂夷中 《游子行》:“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 清 魏源 《接家书喜舍弟归自江南》诗:“汝侍慈亲侧,吾侍严亲行。”
《國語辭典》:慈颜(慈顏)  拼音:cí yán
慈祥和蔼的容颜,多指尊长的音容。《文选。潘岳。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唐。张万顷 登天目山下作诗:「宦游偏不乐,长为忆慈颜。」
《國語辭典》:老亲(老親)  拼音:lǎo qīn
1.称谓:称年老的父母。唐。岑参 送杨瑗尉南海诗:「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2.多年的亲戚。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孩儿你休问他,他家和咱是老亲。」
《國語辭典》:太君  拼音:tài jūn
1.唐、宋时群臣母亲的封号,有郡太君、县太君。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一。太君》:「唐制四品妻为郡君,五品为县君,其母邑号皆加太君。封称太,此其始也。」
2.对他人母亲的尊称。《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咱是得个太君的言语,怎生是来耍你?」
《國語辭典》:老母  拼音:lǎo mǔ
年老的母亲。《列子。力命》:「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策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将被害。」
《國語辭典》:母子  拼音:mǔ zǐ
1.母与子。汉。祢衡〈鹦鹂赋〉:「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拜辞了母亲,又拜了秦老两拜,母子洒泪分手。」
2.指本金和利息。如:「如此母子相生,几年后就有一笔可观的积蓄了!」
《國語辭典》:祖母  拼音:zǔ mǔ
称谓。尊称父亲的母亲。今亦称母亲的母亲。《礼记。丧服小记》:「祖父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晋。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
《國語辭典》:母仪(母儀)  拼音:mǔ yí
为人母的典型轨范。《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纪》:「郭主虽王家女,而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三国演义》第四回:「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
《漢語大詞典》:慈闱(慈闈)
亦作“ 慈幃 ”。亦作“ 慈帷 ”。
(1).旧时母亲的代称。 宋 张孝祥 《减字木兰花·黄坚叟母夫人》词:“慈闈生日,见説今年年九十。” 明 陆采 《明珠记·别母》:“承凤詔须当远出,别慈幃怎敢从容!”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念煢煢久矣失瞻依,也自小将严父当慈幃。” 陈家英 《秋夜次秀元三妹韵兼呈伯兄》:“ 眉山 兄弟天涯别,应念慈帷老病侵。”
(2).封建时代以皇后母仪天下,故亦以称皇后。 宋 梁焘 《立皇后孟氏制》:“明扬德阀之懿,简在慈闈之公。”
《國語辭典》:外家  拼音:wài jiā
1.女子结婚后,称其父母家为外家。《晋书。卷四一。列传。魏舒》:「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金。刘瞻〈春郊〉诗:「寒食归宁红袖女,外家纸上看蚕生。」
2.旧时称妻室以外的妾妇。也称为「外宅」。
3.外戚。《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汉书。卷一○。成帝纪》:「然湛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于邑。」
4.一种拳法,源于少林拳。《称谓录。卷二九。拳。内家外家》引《小知录》:「拳勇有内外家之称。外家起于少林,以搏人为主,人亦得而乘之。」《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少林拳是姚广孝姚少师留下的,叫作外家。」
《漢語大詞典》:内家拳
我国拳术的著名流派之一。我国拳术旧有内家和外家之分。相传外家起于 少林 ,以主动攻击搏人为主;内家相传起于 宋 张三峰 ,拳法以静制动,使犯者应手而仆。 清 黄百家 有《内家拳法》一书。晚 清 也有人把形象近似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统称为“内家拳”。
《國語辭典》:在堂  拼音:zài táng
父母亲尚在。《北史。卷八二。儒林传下。王孝籍传》:「慈母在堂,光阴迟暮,寒暑违阙,关上超远。」《西游记》第二七回:「我父母在堂,看经好善,广斋方上远近僧人。」
分類:母亲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