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46,分19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行道
见天
灵光
笔端
水落
过人
制作
沙头
二毛
德行
金刚
水色
掉头
大军
乞食
《漢語大詞典》:行道
方言。职业;行当。 孙芋 《妇女代表》:“我想告诉你,叫你还干你的行道。”
《國語辭典》:见天(見天)  拼音:jiàn tiān
1.看到天空。北齐。刘昼《刘子。卷八。观量》:「故仰而贯针,望不见天。」
2.每天。如:「你见天都走路来上班吗?」
《國語辭典》:灵光(靈光)  拼音:líng guāng
1.神奇的光辉,指朝廷的恩泽。《汉书。卷四九。晁错传》:「德泽满天下,灵光施四海。」《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晖景烛耀,灵光彻天。」
2.生命光辉,指人类本有的佛性。《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禅师》:「灵光独耀,回脱根尘。」《西游记》第二○回:「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
3.有效。如:「时代不同了,你那套做生意的理论已经不灵光了。」
《漢語大詞典》:灵光殿(靈光殿)
汉景帝 子 鲁恭王 所建的宫殿。故址在今 山东省 曲阜市 东。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序:“ 鲁 灵光殿 者,盖 景帝 程姬 之子 恭王餘 之所立也……遭 汉 中微,盗贼奔突,自 西京 未央 、 建章 之殿,皆见隳坏,而 灵光 岿然独存。”后因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清 赵翼 《吴门喜晤王述庵司冠》诗:“始知天予老健身,特教岿作灵光殿。”
《國語辭典》:笔端(筆端)  拼音:bǐ duān
笔头。指文章、文字或绘画。《旧唐书。卷一七八。郑畋传》:「逞谲诡于笔端,笼爱憎于形内。」《朱子语类。卷二○。论语。学而篇上》:「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便是。」
《國語辭典》:水落  拼音:shuǐ luò
水位降低。宋。苏轼 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诗二首之一:「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國語辭典》:过人(過人)  拼音:guò rén
1.超越一般人。如:「智力过人」。汉。曹操 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此处有一女人,乃是谭记儿,生得模样过人。」
2.篮球竞赛时指越过他人。如:「他带球过人,擦板得分。」
《國語辭典》:制作  拼音:zhì zuò
制造、制定。《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我本朝太祖定了天下,大功不差似汤武,却全然不曾制作礼乐。」
《國語辭典》:制作(製作)  拼音:zhì zuò
将原料或粗制品做成器物或精制品。也作「制造」。
《漢語大詞典》:沙头(沙頭)
(1).沙滩边;沙洲边。 北周 庾信 《春赋》:“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 南唐 冯延巳 《临江仙》词:“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 宋 梅尧臣 《蝉》诗:“柳上一声蝉,沙头千里船。” 清 黄景仁 《富阳》诗:“沙头愁煞捕鱼人,捕得鱼多卖钱少。”
(2).方言。指沙田的总佃者。沙头向田主租入大量沙田,转手分租给他人,以收取地租为其主要生活来源。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地语·沙田:“沙头者何?总佃也。盖从田主揽出沙田,而分赁於诸佃者也。其以沙田为奇货,五分揽出,则取十分於诸佃,不俟力耕,而已收其利数倍矣。”
(3).古 沙头市 的略称。即今 湖北省 沙市 。 唐 杜甫 《送王十六判官》诗:“买薪犹 白帝 ,鸣櫓已 沙头 。” 宋 苏轼 《荆州》诗之五:“ 沙头 烟漠漠,来往厌喧卑。”
《國語辭典》:二毛  拼音:èr máo
鬓发有黑白两种颜色。指年老的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礼记。檀弓下》:「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
《國語辭典》:二毛子  拼音:èr máo zi
1.黑龙江一带的土话。指两岁的羊。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八:「羊一岁谓之库尔布子,二岁谓之二毛子。」
2.清末义和团团员讥称信耶稣教或办理洋务的中国人。《恨海》第七回:「只见街上往来的,没有一个不是义和团,拥挤的不堪。口中乱嚷:『烧教堂!烧使馆!杀毛子!杀二毛子!』」
《國語辭典》:德行  拼音:dé xìng
1.仁慈的行为。《抱朴子。外篇。循本》:「德行文学者,君子之本也。」《红楼梦》第七二回:「倘或日后咱们遇见了,那时我又怎么报你的德行。」
2.嘲讽或鄙视让人产生恶感的仪态或行止。如:「他那副烂醉如泥的德行,令人讨厌。」
《國語辭典》:金刚(金剛)  拼音:jīn gāng
1.一种矿石。参见「金刚石」条。《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西南夷传》:「元嘉七年,遣使献金刚指环、赤鹦鹉鸟。」
2.比喻坚硬壮硕之物。《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胡八乱子想了一想,看看凤四老爹又不是个金刚、巨毋霸,怕他怎的。」
3.佛教的护法力士。《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法师与猴行者不免进上寺门歇息。见门下左右金刚,精神猛烈,气象生狞。」《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坛中有一重菩萨,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刚围著,圣贤比肩,环绕甚严。」
4.金刚猩猩的简称。参见「金刚猩猩」条。
《漢語大詞典》:金刚杵(金剛杵)
原为古 印度 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也采用作为表示摧毁魔敌的法器。用金、银、铜、铁等为之,长八指到十二指,中间为把手,两端有独股、三股、五股等的刃头。法苑珠林卷四:“前风轮坚固不可沮坏,有 大洛那力 人以金刚杵击之,杵碎,风轮无损。” 许地山 《空山灵雨·愿》:“愿你为降魔金刚杵,能破坏一切世间诸障碍。”亦省称“ 金刚 ”。《大日经》卷一:“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会。”
《漢語大詞典》:水色
(1).水面呈现的色泽。 南朝 梁简文帝 《饯别》诗:“窗阴随影度,水色带风移。” 唐 元稹 《和乐天早春见寄》:“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 茅盾 《子夜》十七:“四面一望无际,是苍凉的月光和水色。” 碧野 《月亮湖》:“斜日照着湖面,水色变化无穷,闪光的地方像银鳞,深苍的地方像绿缎。”
(2).淡青色,接近白色。 陈澄之 《慈禧西幸记·沐猴而冠》:“珍珠也带到了,奶奶要的是一百零八颗,现在一式一样大小,滴溜滚圆的,一般水色的带来了一百二十一颗。”
(3).方言。指人的白里透红的面色。如:那个姑娘脸上一点水色也没有。
(4).指有水色。《新华月报》1980年第6期:“这几次回家来,妈也直说她胖了,白了,更水色、喜人咧。”
(5).古代阴阳家以五行配五色,水色为黑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发为五色” 唐 孔颖达 疏:“五色,五行之色也。木色青,火色赤,土色黄,金色白,水色黑也。”
《國語辭典》:掉头(掉頭)  拼音:diào tóu
1.摇头。《庄子。在宥》:「鸿蒙拊脾雀跃掉头曰:『吾弗知』。」
2.转过头。多表示不顾而去。唐。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3.回头。如:「他掉头看著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
4.断头。如:「刽子手吆喝一声,那犯人应声掉头。」
5.车、船等转向反方向。如:「你在这里等我,我的车子从那一边掉头过来。」
《國語辭典》:大军(大軍)  拼音:dà jūn
声势浩大的军队。《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大军汎黄河,而角其前。」
《國語辭典》:乞食  拼音:qǐ shí
1.讨饭,向人求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幼年撞著乞食老婆摄去,教成异术。」
2.闽南方言。指乞丐。也称为「乞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