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安神  拼音:ān shén
1.凝聚精神。《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彷佛。」
2.安定一个人的神志。《红楼梦》第九五回:「王夫人去后,贾母叫鸳鸯找些安神定魄的药,按方吃了。」
《漢語大詞典》:和神
(1).和悦心神。汉书·田千秋传:“玩听音乐,养志和神。”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可以和神,可以娱肠。”
(2).和悦神灵。文选·班固〈典引〉:“顺命以创制,因定以和神。” 蔡邕 注:“治定作乐,以和人神。” 吕向 注:“因天下治定,以和鬼神,以事封禪。”
《漢語大詞典》:心精
(1).心情。 汉 王符 潜夫论·梦列:“心精好恶,於事验,谓之性。”
(2).心神专一。 唐 韦应物 《学仙吟》之二:“读多七过可乞言,为子心精得神仙。”
(3).心思;神思。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陆釴 曰:‘凡人作诗,一题到手,必有一种供给应付之语……若作家,必如谢絶泛交,尽行麾去,然后心精独运,自出新裁。’”
《國語辭典》:静心(靜心)  拼音:jìng xīn
心思不乱动。《庄子。达生》:「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
《漢語大詞典》:摄心(攝心)
收敛心神。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崇真寺:“沙门之体,必须摄心守道,志在禪诵。” 唐 韩偓 《访明公大德》诗:“刮膜且扬三毒论,摄心徐指二宗禪。” 明 吕坤 《〈呻吟语〉序》:“司农大夫 刘景泽 ,摄心缮性,平生无所呻吟,予甚爱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从此摄心清静,犹不失作九十翁。”
《漢語大詞典》:丹元
(1).道教语。心神。黄庭内景经·心神:“心神丹元字守灵。” 梁丘子 注:“心为藏府之元,南方火色,栖神之宅,故言守灵也。” 唐 李商隐 《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丹元子何索,在己莫问邻。” 清 赵翼 《挽唐再可》诗:“丹元养铅汞,胎息调龙虎。”
(2).指赤诚之心。 明 刘基 《女儿割股词》:“丹元诉天天为愁,泪洒长河作飞雨。”
《國語辭典》:定性  拼音:dìng xìng
1.固定心性、个性。如:「做事要有定性,不要见异思迁,才会有成就。」
2.稳定心神。《西游记》第二九回:「国王定性多时,便问:『猪长老、沙长老,是那一位善于降妖?』」
3.测定物质包含的成分和性质。
《漢語大詞典》:飞神(飛神)
犹神游。谓形体不动而心神向往。《关尹子·四符》:“知夫此身如梦中身,随情所见者,可以飞神作我,而游太清。”
《漢語大詞典》:神欲
心神的意向,精神活动。庄子·养生主“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陆德明 释文引 晋 向秀 曰:“从手放意、无心而得谓之神欲。” 成玄英 疏:“从心所欲,顺理而行。”
《漢語大詞典》:神定
谓心神安定。新唐书·杨元琰传:“生数岁未言,相者视曰:‘语迟者神定,必为重器。’”
分類:心神安定
《漢語大詞典》:思越
(1).心神散逸。犹言灵魂出窍。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精散思越,惘若有失。”
(2).谓神思飞越。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望 汨 心欷,瞻 罗 思越。”
《漢語大詞典》:乱神(亂神)
扰乱心神。 南朝 梁 江淹 《思北归赋》:“忧而填骨,思兮乱神。”
《國語辭典》:定神  拼音:dìng shén
1.凝神、专注。汉。班固〈竹扇赋〉:「来风辟暑致清凉,安体定神达消息。」《老残游记》第一二回:「及至定神看去,方才看出那是云那是山来。」
2.遭受惊吓后,稳定心神。《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德夫人等惊魂未定,并未听见,直至到了元宝店门口停了轿,逸云来掺德夫人,替他把绢子除下,德夫人方立起身来,定了定神。」
《漢語大詞典》:损心(損心)
谓损累心神。庄子·大宗师:“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 成玄英 疏:“彼之 孟 孙 ,冥於变化,假见生死为形之惊动,终无哀乐损累心神也。”
分類:心神
《漢語大詞典》:神感
(1).神灵感应。 唐 许敬宗 《贺洪州庆云见表》:“自非工侔造化,道格上玄,光含六幽,恩流四海,安能致兹神感,式彰灵貺,玄黄间起,朱紫相辉,千载合符,如斯之盛也!”
(2).心神感应。文选·张华〈励志诗〉:“ 养由 矫矢,兽号于林。 蒲卢 縈缴,神感飞禽。” 李善 注:“ 蒲且子 见双鳬过之,其不被弋者亦下,故言感也。” 晋 杜预 《上黜陟课法略》:“臣闻上古之政,因循自然。虚己委诚,而信顺之道应;神感心通,而天下之理得。” 唐 孟郊 《赠别殷山人说〈易〉后归幽墅》诗:“秋月吐白夜,凉风韵清源,旁道忽已远,神感寂不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