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凭衿(憑衿)
寄托胸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閒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娱永日,桂笋寻波,轻林委浪,琴歌既洽,欢情亦畅,是焉栖寄,寔可凭衿。”
分類:寄托胸怀
《漢語大詞典》:寄趣
寄托情趣。 明 胡应麟 诗薮·六朝:“ 葛稚川 、 陶贞白 皆文士也,寄趣铅汞耳。其诗文笔札,自足不死。”
《漢語大詞典》:标寄(標寄)
谓寄托高超,不以俗务为怀。宋书·王惠传:“兄 鉴 ,颇好聚敛,广营田业, 惠 意甚不同,谓 鉴 曰:‘何用田为?’ 鉴 怒曰:‘无田何由得食。’ 惠 又曰:‘亦復何用食为!’其标寄如此。”
《漢語大詞典》:栖诚(棲誠)
亦作“栖诚”。 谓寄托心志。 南朝 梁 沈约 《瑞石像铭》:“永言鷲室,栖诚梵宫,载雕载范,写好摛工。”
《漢語大詞典》:属调(屬調)
寄托的情调。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司空曙:“属调幽闲,终篇调畅。”
分類:寄托情调
《漢語大詞典》:无憀赖(無憀賴)
(1).无所依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今人避讳,更急于古,凡名子者,当为孙地,吾亲识中有讳 襄 、讳 友 、讳 同 、讳 清 、讳 和 、讳 禹 ,交疏造次,一座百犯,闻者辛苦,无憀赖焉。”
(2).精神无所寄托。 宋 朱熹 《和刘叔通怀游子蒙之韵》:“病餘我更无憀赖,勉为同怀一赋诗。”
《漢語大詞典》:讔语(讔語)
隐语。寄托有隐伏费猜内容的遁词诡譬。 清 黄宗羲 《王孝女碑》:“百里千年,双碑翠锁,吾作讔语,江流不堕。” 清 唐孙华 《读〈顾亭林集〉二十四韵》:“毁形人莫识,讔语世难詮。” 清 陈维嵩 《〈观槿堂词集〉序》:“ 臧文仲 书词詰曲,讔语居多。”
《漢語大詞典》:记思(記思)
谓寄托哀思。 王闿运 《张安化妻钱氏墓志铭》:“芳菲不沫,仪范无刊,刻文苍玖,记思筠斑。”
分類:寄托哀思
《漢語大詞典》:假迹(假跡)
寄托事迹。《中国近代文论选·中国小说大家施耐庵传》:“託事於 宋 ,思 宋 也。假跡 宋江 ,以 江 转掠 山东 , 山东 南北咽喉,断之可以逐 元 也。”
《漢語大詞典》:讽托
1.讽喻寄托。
分類:讽喻寄托
《漢語大詞典》:设端(設端)
(1).寄托于舌端。谓寄托思想、感情于吟咏。 明 汤显祖 《豫章揽秀楼赋》:“诞 江 阳之俶诡,常寄言而设端。”
(2).寄托于舌端。托词。 明 鹿善继 《认真草·与兵垣书》:“简汰之説,设端更巧。被戎行以尝有之事,则取信易;为海内持省餉之名,悚听更易。”
《漢語大詞典》:托虑(託慮)
寄托意念。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四·玄奘:“蒙手敕云:‘省表知欲晦跡巖泉,追 林 远 而架往;託虑禪寂,轨 澄 什 以标今。’”
《漢語大詞典》:托号
谓寄托功德于美好的称号。
《國語辭典》:寄款  拼音:jì kuǎn
1.寄托忠诚之心。晋。陆机〈思亲赋〉:「指南云以寄款,望归风而效诚。」
2.汇寄金钱。《文明小史》第二四回:「要办,莫如但寄款去,听他作主,妥便些。」
分類:寄托忠诚
《漢語大詞典》:寄幸(寄倖)
谓寄托侥幸。 宋 储泳 《祛疑说·覆射》:“覆射之法甚多。如覆命认钱之类,无非暗号,如左右多少之类,出于筭法,此不足道。惟一法用七言诗两首括天下字,凡有音者皆包罗而不遗,两诗各四十九字,分前后片,前片四十九字内以三字分上去入声,一字为叠,实四十五字耳。此四十五字分喉齿唇舌四音;后四十九字总括诸韵,合成反切。故天下字无不可知。人但见其或击锣鼓,或用片纸,反覆以钱,不知其以四十九字寄倖于此也。”
分類:寄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