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寄老
寄托晚年。 清 曹寅 《松巅阁记》:“﹝ 眉公 ﹞将寄老兹阁,徜徉於其间,诚无异説梦也已。”
分類:寄托晚年
《漢語大詞典》:寓兴(寓興)
寄托兴致。 唐 白居易 《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然寓兴放言,缘情綺语者,亦往往有之。”
分類:寄托兴致
《國語辭典》:系命(繫命)  拼音:xì mìng
把命运寄托、指望。《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
分類:寄托性命
《漢語大詞典》:归望(歸望)
属望,寄托希望。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当今朝廷无贤臣,灾变数见,足为寒心,百姓咸归望于大王。”三国志·魏志·陶谦传“西讨 韩遂 ” 裴松之 注引《吴书》:“ 陶恭祖 本以材略见重於公,一朝以醉饮过失,不蒙容贷,远弃不毛,厚德不终,四方人士安所归望!” 唐 王昌龄 《送李擢游江东》诗:“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
《漢語大詞典》:托神
1.谓灵魂托胎。
2.寄托神思。
《漢語大詞典》:托志
寄托情志。
《國語辭典》:托讽(託諷)  拼音:tuō fèng
借他事以抒表己意。如:「这篇文章表面上是颂古,实则借古喻今,托讽时事。」
分類:寄托讽喻
《漢語大詞典》:托天
1.靠天。谓寄希望于天。
2.寄托于天空。
《漢語大詞典》:感寓
寄托感慨。 明 李东阳 《送伍广州诗序》:“若 长安 之日, 太行 之云, 魏子牟 宫闕之心, 范文正 庙堂之忧,随所感寓,皆足以寄君亲之念。”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古诗‘胡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此感寓自然。”
分類:寄托感慨
《漢語大詞典》:系象(繫象)
(1).寄托意象。汉书·郊祀志上:“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繫象也。”
(2).周易中的《繫辞》《象传》的并称。宋书·张敷传:“初,父 邵 使与 南阳 宗少文 谈《繫》《象》,往復数番。”
分類:寄托托意
《漢語大詞典》:企咏(企詠)
谓以吟咏寄托向往之情。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故人有情,信如来告,企咏之结,实成饥渴。” 宋 苏轼 《与康公操都官》之一:“ 东阳 自昔胜处,见 刘梦得 有‘三伏生秋’之句,此境犹在否?未知会晤之日,但有企咏。”
《漢語大詞典》:寄慨
寄托感慨。 郭沫若 《评〈离骚〉以外的屈赋》:“《哀郢》的‘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这是因为庄子有‘ 尧 不慈, 舜 不孝’的说法,故引用以寄慨。”
分類:寄托感慨
《漢語大詞典》:托寄(託寄)
(1).付托。晋书·张华传:“会帝问 华 :‘谁可託寄后事者?’”
(2).指所受付托。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相公宠擢之荣,託寄之重,自国朝已来,三者兼之甚鲜矣。”
(3).谓寄托情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孙兴公 作《庾公誄》,文多託寄之辞。” 元 欧阳玄 《墨梅赋》:“彼翰墨之託寄,亦何异乎《风》《骚》。”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 唐 、 五代 及两 宋 词人,皆文章尔雅……甚至名伎高僧,顽仙艷鬼,託寄深远,属引湛冥。”
(4).委托寄送。 清 杨恩寿 《坦园日记》卷七:“初十日,适有便赴 粤西 ,託寄家书。”
《漢語大詞典》:隐寄(隱寄)
隐瞒寄托(田地)。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更造板籍,隐寄、飞寄、影占、伪跋悉釐改。”
《漢語大詞典》:寓情
寄托情志。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序》:“余性疏懒,平居自糲食粗衣外,无他嗜好,寓情图史,繙閲披校,竟日忘倦。” 明 李东阳 怀麓堂诗话:“所谓比与兴者,皆託物寓情而为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