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录屏风姓字
 
御屏录
 
御笔亲题名姓

相关人物
宋太宗
 
宋真宗


《玉海》卷九十一
梁晁守吉州,太宗记其姓名于御屏。……吕夷简治开封有声,真宗识其姓名于屏风。
《宋朝事实类苑》卷九〈名臣事?二·吕文靖凡三事·三〉~0~
吕许公夷简为郡守,上言乞不税农器。真宗知其可为宰相,记名殿壁,后果正台席。
《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吕夷简列传〉~0206~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进龙图阁直学士,再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七〈循吏列传·序言〉~566~
太宗尝曰:「朕思天下事,丙夜不安枕,永惟治人之本,莫重刺史,故录姓名于屏风,卧兴对之,得才否状,辄疏之下方,以拟废置。」
典故
名在屏风

相关人物
宋太宗
 
宋真宗


《玉海》卷九十一
梁晁守吉州,太宗记其姓名于御屏。……吕夷简治开封有声,真宗识其姓名于屏风。
《宋朝事实类苑》卷九〈名臣事?二·吕文靖凡三事·三〉~0~
吕许公夷简为郡守,上言乞不税农器。真宗知其可为宰相,记名殿壁,后果正台席。
《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吕夷简列传〉~0206~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进龙图阁直学士,再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8—1022 【介绍】: 即宋真宗。太宗第三子。初封韩王、襄王、寿王。至道元年,立为皇太子。三年,太宗死,即位。前期勤于政事,遣转运使赴各路询民事,蠲放欠税。景德元年,辽军南下,从宰相寇准之议亲征,于澶渊订盟而还。后期信用王钦若,东封泰山,西祀汾阴,广建宫观,劳民伤财。在位二十六年。
全宋诗
宋真宗赵恒(九六八~一○二二),太宗第三子。淳化五年(九九四)封寿王。至道三年(九九七)即位,建元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在位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五。庙号真宗,葬永定陵。见《宋史》卷六、卷七、卷八《真宗本纪》。有《御制集》三百卷(《玉海》卷二八),尚存《玉京集》六卷,馀已佚。今录诗二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一二
宋真宗赵恒(九六八——一○二二),太宗第三子。初名德昌,太平兴国八年授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改名元休。端拱元年封襄王,改元侃。淳化五年九月进封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尹。至道元年八月立为皇太子,改今名,仍判府事。三年三月太宗崩,即帝位。践位之初,勤于政事,凡置十五路,令各路转运使更互赴阙,询以天下物宜、民间利病;诏蠲放五代以来欠税。景德元年,契丹大举南进,宰相寇准坚请,乃亲征,遂与契丹订澶渊之盟。后渐怠于政事,景德末迎奉天书,改元大中祥符。于是东封泰山,谒孔庙,西祀汾阴,又广建宫观,岁用日增。在位二十六年,年号五: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有《注四十二章经》一卷(存),又《玉海》引《中兴书目》著录《真宗御集》三百卷,包括《玉京集》二十卷(今存六卷)、《正说》十卷、《承华要略》二十卷、《静居集》三卷、《玉宸集》五卷等。事迹详《宋史》卷六至卷八《真宗本纪》。
《国语辞典》:宋真宗  拼音:sòng zhēn zōng
帝号。(西元968~1022)名恒。在位二十五年。太宗第三子。与契丹签订澶渊之盟。以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朝政因而不举。
《漢語大詞典》:北京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莅南服也。”
(2).指 京口 。在今 江苏 镇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发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称之为北京。《宋书·文帝纪》:“朕违北京,二十餘载,虽云密邇,瞻途莫从。”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东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迁都 洛阳 ,因称旧都 平城 为北京。《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郑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书·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俢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旧。”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晋源镇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晋 、 汉 都发祥于此,因谓之 北京 。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将略过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刘崇 为 北京 留守。”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县 。因 宋真宗 曾经驻跸于此。宋史·仁宗纪三:“﹝ 庆历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为 北京 。”
(6). 金 天眷 元年改 辽 上京 临潢府 为 北京 。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波罗城 。见金史·熙宗纪
(7). 金 贞元 元年迁新都于 中都 大兴府 (今 北京市 ),以旧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称 北京 。故址即今 内蒙古 宁城县 西北 大明城 。见金史·海陵纪
(8). 明 初指 开封府 。即今 河南 开封市 。明史·太祖纪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应天 为 南京 , 开封 为 北京 。”
(9). 明 永乐元年 , 成祖 将他做 燕王 时的封地 北平府 改为 顺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乐 十九年,自 应天 (今 江苏 南京市 )迁都 顺天 ,改 北京 为 京师 。 洪熙 元年,拟还都 应天 ,复改 京师 为 北京 。 正统 六年,定 北京 为国都,又改称 京师 。历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习惯上自 明 永乐 以后都称 北京 。参见“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北京市
简称 京 。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都,中央直辖市。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在 华北平原 北端,当 东北 和 华北 等地区联系的枢纽。古代称 蓟 , 春秋 、 战国 时为 燕 国都。 秦 汉 为 右北平郡 地, 晋 隋 为 北平郡 地, 唐 属 河北道 。 辽 以为陪都,改称 南京 ,亦称 燕京 。 金 正式建都于此,称 中都 。 元 称 大都 。 明 清 称 京师 ,通称 北京 。 民国 初年亦都于此,1928年改为 北平市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建为首都,改设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寇莱(寇萊)
即 寇莱公 。 宋真宗 时 契丹 南侵, 寇準 力主御驾过河督战。后来主张南迁的 王钦若 却向 真宗 进谗曰:渡河督战,陛下乃是“ 寇準 之孤注也”。 陈毅 《秋过濮阳月下与人谈毛主席飞渝事》诗:“能掷孤注 寇莱 好,退避三舍 晋文 强。”参见“ 寇莱公 ”。
《國語辭典》:寇莱公(寇萊公)  拼音:kòu lái gōng
宋朝政治家莱国公寇准。参见「寇准」条。
《漢語大詞典》:天章阁(天章閣)
宋 宫中藏书阁名。始建于 宋真宗 天禧 四年,翌年成。座落 会庆殿 西, 龙图阁 北。 仁宗 即位,专用以藏 真宗 御制文集、御书。置天章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南渡后,又于 临安 大内后 万松岭 建 天章阁 。参见 宋 岳珂 愧郯录卷十四。
《國語辭典》:天贶节(天貺節)  拼音:tiān kuàng jié
农历的六月六日。宋时以为这一天有天书再降的祥瑞,故定为「天贶节」。《宋史。卷八。真宗本纪三》:「丙申,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
《國語辭典》:上马杯(上馬杯)  拼音:shàng mǎ bēi
饯别酒。《醒世姻缘传》第五五回:「童七又递了几盏上马杯,拱手而散。」
《漢語大詞典》:邢疏
宋 代 邢昺 所作经书之疏。 宋真宗 咸平 二年(公元999年) 邢昺 奉诏撰论语孝经尔雅诸疏,后世习称“刑疏”。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邵晋涵》:“尝谓尔雅乃六艺之津梁,而 邢 疏浅陋,乃别为正义,兼采舍人 樊光 、 李巡 、 孙炎 诸家之注,有未详者,摭他书补之。今之学者皆舍 邢 而宗 邵 矣。”
《漢語大詞典》:棚车鼓笛(棚車鼓笛)
宋真宗 咸平 、 景德 间,天下升平。 洛 中风气,富家每以车载酒食声乐,游于通衢,称做“棚车鼓笛”。参阅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三。
《國語辭典》:狸猫换太子(貍貓換太子)  拼音:lí māo huàn tài zǐ
戏曲剧目。宋代故事戏。叙述宋真宗妃刘妃因妒李妃产子赵稹,以狸猫偷换太子,诬李妃产妖,使其贬入冷宫,刘妃得以册立为后。后又火烧冷宫,李妃在逃出后流落民间。刘妃原命人将赵稹投入河中,幸经太监搭救,送往八贤王府,长大后继帝位为宋仁宗。后包拯巧遇双目失明的李妃,得知实情,乃大力审案,终使真相大白。刘妃被打入冷宫,迎李妃入宫,故事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