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指婚  拼音:zhǐ hūn
清制,皇族子女的婚姻,由皇帝指定,称为「指婚」。
《國語辭典》:圆坟(圓墳)  拼音:yuán fén
于出丧后的第三日,复至埋葬处省视,俗称为「圆坟」。《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我算姑娘是二十八日满服,恰好就是这天安葬。这个月小建,索性等过了十月初一圆坟。」
《國語辭典》:玉叶金枝(玉葉金枝)  拼音:yù yè jīn zhī
比喻皇亲国戚或出身高贵的人。参见「金枝玉叶」条。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使不著国戚皇亲,玉叶金枝,便是他龙孙帝子,打杀人要吃官司。」《西游记》第九三回:「贫僧是个出家异教之人,怎敢与玉叶金枝为偶!」
《國語辭典》:易子而食  拼音:yì zǐ ér shí
交换小孩煮食充饥。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形容天灾人祸时,极饥饿的惨况。《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如何?』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國語辭典》:至亲骨肉(至親骨肉)  拼音:zhì qīn gǔ ròu
关系最密切的亲人,通常是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封神演义》第五六回:「依臣愚见,必用至亲骨肉之臣征伐,庶无二者之虞。」
《漢語大詞典》:帑僇
谓刑戮连及子女。史记·夏本纪:“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则帑僇女。” 裴駰 集解引 孔安国 曰:“非但止身,辱及女子,言耻累之。”史记·殷本纪:“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无有攸赦。”
《國語辭典》:私生子  拼音:sī shēng zǐ
非婚姻关系所生的子女。《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私生子,父为中国人,经其父认领者;私生子,母为中国人,父不愿认领,经其母认领者。如有此等情事之一,均作为入籍。」也称为「私孩子」。
《國語辭典》:压良为贱(壓良為賤)  拼音:yā liáng wéi jiàn
买卖良家子女为奴婢。《资治通鉴。卷二八三。后晋纪四。齐王天福八年》:「自烈祖相吴,禁压良为贱,令买奴婢者通官作券。」
《國語辭典》:一男半女  拼音:yī nán bàn nǚ
一个子女。形容子女稀少。《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香火。」《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花成佛记》:「夫妻二人,无一男半女。」
《國語辭典》:爷儿俩(爺兒倆)  拼音:yé ér liǎng
男性尊长与幼辈的合称。表示亲切、亲近。如父亲与子女,伯、叔父与侄儿、侄女,祖父与孙子、孙女等。
《國語辭典》:养生送死(養生送死)  拼音:yàng shēng sòng sǐ
语本《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指子女对父母生前的奉养和死后的殡葬。《礼记。礼运》:「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也作「养老送终」、「养生送终」。
《漢語大詞典》:养儿防老(養兒防老)
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亦泛指养育子女以防老年无依靠。《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养儿防老从来有,积穀防飢自古闻。” 林斤澜 《春雷》:“好吧,偏心眼就偏心眼吧。养儿防老,闺女早晚是人家的人。” 洪深 《女人女人》第一幕:“‘积谷防饥,养儿防老’,有了孩子,一个人到老才有依靠。”《光明日报》1992.5.27:“‘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妨碍计划生育的传统观念,遇到一个新的挑战者--计划生育保险。”参见“ 养儿防老,积穀防飢 ”。
《漢語大詞典》:幺豚暮鹨(幺豚暮鷚)
亦作“么豚暮鷚”。 喻晚年所生子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一:“ 沈永之 与余同榜。五十年, 官云南 驛盐道,乞病归,途中信来,道生一女,适余生 阿迟 。念二人俱是么豚暮鷚,遂相订为婚。”
《國語辭典》:贤妻良母(賢妻良母)  拼音:xián qī liáng mǔ
通情达理,能克尽妻职与母职的女子。如:「她尽心尽力地照顾家庭,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國語辭典》:向平之愿(向平之願)  拼音:xiàng píng zhī yuàn
东汉人向长,字子平,在子女嫁娶事完成后即不再过问家事,与好友云游五岳名山。典出《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向长传》。后以向平之愿指儿女婚嫁的事。《石点头。卷一二。侯官县烈女歼仇》:「申屠虔正要了却向平之愿,自去效司马遨游,为此一凭儿子做主,毫不阻当。」《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如今儿子已经长大,拟于秋间,为之完姻,以了向平之愿。」
《漢語大詞典》:向平
东汉 高士 向长 字 子平 ,隐居不仕,子女婚嫁既毕,遂漫游五岳名山,后不知所终。见后汉书·逸民传·向长。后以“向平”为子女嫁娶既毕者之典。 唐 白居易 《闲吟赠亲家翁》:“最喜两家婚嫁毕,一时抽得 向平 身。” 明 何景明 《东昌公哀词》之三:“ 向平 婚未毕, 卓 宰宦初成。” 清 周亮工 《旅壁步王西樵韵》:“《三都》岂必烦 玄晏 ,五岳无心待 向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