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傅姆
古时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 唐 杜枚 《杜秋娘》诗:“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 宋 司马光 《论公主宅内臣状》:“臣闻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弗纳於邪。公主生于深宫,年齿幼穉,不更傅姆之严,未知失得之理。”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女闻之,窃谓傅姆曰:‘女子託身,惟择所归。’” 梁启超 《倡设女学堂启》:“必待傅姆,《阳秋》之贤 伯姬 ;言告师氏,《周南》之歌淑女。”
《漢語大詞典》:手线(手綫)
慈母为子女缝衣的线。借指母爱。语本 唐 孟郊 《游子吟》:“慈母手中綫,游子身上衣。” 金 元好问 《祖唐臣母挽章》诗:“肩舆燕喜今无復,手綫留残恨更多。”
《国语辞典》:麟种(麟种)  拼音:lín zhǒng
麒麟所生幼兽。比喻杰出的子女。《金瓶梅》第五三回:「产下龙媒须保护,欲求麟种贵阴功。」
《國語辭典》:再醮  拼音:zài jiào
1.古代加冠及嫁女时饮酒之仪,酌而不酬为醮。《仪礼。士冠礼》:「再醮摄酒,其他皆如初。」
2.妇女再嫁。《北齐书。卷四三。羊烈传》:「烈家传素业,闺门修饰,为世所称,一门女不再醮。」也作「改嫁」、「改醮」。
《國語辭典》:丈夫子  拼音:zhàng fū zǐ
男孩子。古时男女通称子,男的称为「丈夫子」,女的称为「女子子」。《战国策。燕策二》:「非徒不爱子也,又不爱丈夫子独甚。」
《漢語大詞典》:割慈
谓子女同父母生离死别。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 唐 杜甫 《岁宴行》:“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宋 王禹偁 《送戚维序》:“割慈去里,无庸介怀。”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割慈全国体,处变重宗潢。”
《國語辭典》:偏出  拼音:piān chū
妾所生的子女。《西游记》第四七回:「舍弟有个儿子,也是偏出,今年七岁了,取名唤做陈关保。」
分類:旧称子女
《國語辭典》:傅母  拼音:fù mǔ
古代负责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妇人。犹今之保姆。《喻世明言。卷二四。闹阴司司马貌断狱》:「崔烈讨了傅母的人情,入钱五百万,得为司徒。」
《漢語大詞典》:入子
古代称随改嫁的母亲到后父家中的子女。周礼·地官·媒氏:“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 孙诒让 正义:“入子谓再嫁而携其女入后夫之家者。”一说“入子”谓嫁女。参阅 郑司农 注。
《漢語大詞典》:举息(舉息)
(1).借债付利息。《北史·苏绰传》:“富商大贾,缘兹射利,有者从之贵买,无者与之举息。” 宋 王安石 《上五事书》:“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
(2).生育子女。 宋 梅尧臣 《和答永叔洗儿歌》:“我惭暮年又举息,不可不令朋友知。”
《國語辭典》:孩子  拼音:hái zi
1.未成年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著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2.子女。《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半年之后,即怀六甲,到得十月满足,生下一个孩子。」
《國語辭典》:寄养(寄養)  拼音:jì yǎng
1.将子女暂时托人抚养。《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秋胡变文》:「寄养十五年,终有离心之意。」
2.暂时安置某处供养。《朱子语类。卷一三○。自熙宁至靖康用人》:「太祖初定天下,将诸军分隶州郡,特寄养耳。」
《國語辭典》:带头(帶頭)  拼音:dài tóu
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如:「他带头闹场,将会场搞得面目全非。」
《國語辭典》:儿女债(兒女債)  拼音:ér nǚ zhài
指所承担的有关儿女的教养婚嫁等事。因无可避免,有如负债,故称。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六出:「婚姻事,须要早谐。劝相公早毕儿女之债。」
《漢語大詞典》:母妇(母婦)
有子女的妇女。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三女有从,二男知教,閭里嘆息,母妇思效。”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二十五》:“最看不起女人的 奥国 人 华宁该尔 (OttoWeininger)曾把女人分成两大类:一是‘母妇’,一是‘娼妇’。”
分類:子女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