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8,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郊祭
赤明
泰否
十纪
吸风
垓埏
六幽
泰交
倚杵
正数
二象
二郊
报谒
旷宇
六宇
《國語辭典》:郊祭  拼音:jiāo jì
1.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
2.在郊外举行祭祀典礼。《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漢語大詞典》:赤明
道教指天地开辟以后用来计时的年号之一。隋书·经籍志四:“﹝道经﹞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 穷桑 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 延康 、 赤明 、 龙汉 、 开皇 ,是其年号。”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 赤明 开运,岁在甲子。” 宋 陆游 《赠林使君》诗:“ 弱水 蓬莱 风浩浩, 赤明 龙汉 劫茫茫。” 王国维 《游仙》诗:“劫后 穷桑 号 赤明 ,眼看天柱向西倾。”
《漢語大詞典》:泰否
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泰,谓天地交而万物通;否,谓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后以“泰否”指世道盛衰和人事通塞。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膏血竭於内,边防堕於外,岌岌不可终日。説者谓 中国 泰否通塞之机,或决於是云。”
分類:天地万物
《漢語大詞典》:十纪(十紀)
(1).古代传说,自天地开辟,人皇以来,至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共二百七十六万年,分为十纪: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序命、循蜚、因提、禅通、疏讫。见广雅·释天。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春秋纬》,谓十纪为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年,“循蜚”作“脩飞”、“因提”作“回提”、“疏讫”作“流讫”,其余名目相同。
(2).十代,十世。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纪, 汉 十世也。”
(3).指一百二十年。文选·潘岳〈西征赋〉:“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於十纪。”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十二年曰纪。”
《漢語大詞典》:吸风(吸風)
(1).道家辟谷养生之术。谓吸食天地之精气。参见“ 吸气 ”。
(2).犹言吸西北风。比喻挨饿;没东西可吃。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饭鱼》:“都似你这样一钱不捨,我难道在此吸风?也用动个本,乞骸骨归田了。”
《國語辭典》:吸气(吸氣)  拼音:xī qì
1.吸入空气。
2.道家指吸收天地间的精华之气。《关尹子。四符》:「吸气以养精,如金生水,吸风以养神,如木生火,所以假外以延精神。」
《國語辭典》:垓埏  拼音:gāi yán
天地的边际,指至远之地。《元史。卷六九。礼乐志三》:「神功耆定,则被垓埏。」
《漢語大詞典》:六幽
指天地四方。文选·班固〈典引〉:“神灵日照,光被六幽。” 蔡邕 注:“六幽,谓上下四方也。”《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朕闻明君之德,啟迪鸿化,缉熙康乂,光照六幽。” 李贤 注:“六幽谓六合幽隐之处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六幽允洽,一德无爽。”
《國語辭典》:泰交  拼音:tài jiāo
盛世。语本《易经。泰卦。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
《漢語大詞典》:倚杵
古代谶纬家言,谓若干年后天地将变得相近,立杵于地可倚于天。初学记卷一引《河图挺佐辅》:“百世之后,地高天下,不风不雨,不寒不暑……如此千岁之后而天可倚杵,汹汹隆隆,曾莫知其始终。”古微书卷十六引《易筮类谋》:“天卑地高,雷讙公行。星昼奔,蜺夜闇无光。上无乾,下无常,天地昧昧履践冰。民衣雾,主吸霜,閒可倚杵於何藏。”原注:“天卑地高,天地相去,其閒才可倚一杵耳。” 唐 杨炯 《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恐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王国维 《游仙》诗:“如盖青天倚杵低,方流玉水旋成泥。”
《國語辭典》:正数(正數)  拼音:zhèng shù
数学上称凡大于零的数为「正数」。
《漢語大詞典》:二象
指乾坤,天地。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神仙易致而人德难全,是故二象虽分,其间犹混。”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配乎二象,不能迁必至之期;参乎两曜,不能稽有常之动。”
分類:乾坤天地
《漢語大詞典》:二郊
指南郊、北郊。古时天子祭天地之处。宋书·礼志一:“ 光武 绍祚,定二郊 洛阳 南北。”《南齐书·礼志上》:“ 平帝 元始 五年, 王莽 奏依 匡衡 议,还復 长安 南北二郊。”
《漢語大詞典》:报谒(報謁)
(1).谓报祭天地祖宗。 南朝 宋 谢庄 《舞马赋》:“茂实冠於 胥 庭 ,鸿名迈於 勛 发 ,业底於告成,道臻乎报謁。”
(2).回拜;回访。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大老居乡之体:“ 嘉禾 兵使 刘庚 ,其同年也,首来相访。﹝ 沈继山 ﹞輒葛巾芒履以出,自云引疾不出门,送至中庭而止,又不报謁。 刘 大怒詬駡,欲起大狱罗织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时方报謁臬长,不持一钱。”
《漢語大詞典》:旷宇(曠宇)
(1).广大的原野;广阔的天地。《楚辞·招魂》:“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 王逸 注:“旷,大也;宇,野也。” 宋 朱熹 《挽汪端明》诗之二:“旷宇元无际,孤标自不羣。” 何其芳 《忆昔》诗:“烈火高烧惊旷宇,奈何我独告西旋!”
(2).宽广的胸怀。三国志·吴志·虞翻陆绩等传论:“ 虞翻 古之狂直,固难免乎末世,然 权 不能容,非旷宇也。”
《漢語大詞典》:六宇
谓天地四方。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氛靄方夷,非壮犹难发六宇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