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西河遇

相关人物
卜商(子夏)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
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例句

东门忧不入,西河遇亦深。 顾况 大茅岭东新居忆亡子从真

典故
夏侯衣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李从谦·夏清侯传〉~905~2~
侯姓干氏,讳秀,字耸之,渭人也。曾大父仲森,碧虚郎。大父挺,淩云处士。父太清,方隐于幽閒,辄以卓立卿自名,衣绿绶佩玉玦奏闻之,就拜银绿大夫。秀始在胚胞,已有祖父相。生而操持,面目淩然。佥曰凤雏而文,虎享而斑斑,秀之谓也。不日间,昂霄耸壑,姿态猗猗,远胜基父。久之,材坚可用。时秦王病暑,席温为下常侍,不称旨。有言秀甚忠,能碎身为王,得之必如意。王亟召使者,驾追锋车,旁午于道。既至引对,王大悦,诏柄臣金开剖喻秀以革故鼎新之义。然后剖析其材,刮削其粗,编度令合。又教其方直缜密,于是风采德能一变。有司奏上殿,王宣旨云:「恨识卿之晚。」赐姓名为平莹,封夏清侯,实食嶰谷三百户。莹以赐姓名,改字少覃。自此槐殿虚敞,玉窗邃深。莹专奉起居,往往屏疏妃嫔,以身藉莹。向之喘雷汗雨,隐不复见。如超热海,登广寒宫。王病良愈,谓左右:「莹每近吾,则四体生风,神志增爽。虽古清卿清郎,何以尚兹。」宠遇益隆,偃曹侍郎羽果支头使沈水养足功臣添凭皆出其下。莹暇日沐浴万珠水,醺酣百穗香,辟谷安居,咏箨兮之诗以自娱。感予猷此君之称,嫌牧之大夫之谤。回视作甲者劳于魏武,为冠者小于汉高。白虎殿之虚名,童子寺之寡援,未尝不伤其类而长太息也。不懈于位,前后五年。秋归田园,夏直轩阁,功日大。无何,秦王有寒疾,不可以风。席温再幸,兼拜罗大周为斗围监。蒙厚中为边幅将军,同司卧起。莹绝不占踪迹,卷而不舒,潦倒尘埃中。每火云排空,日色如焰,则忆昔悲今,泪数行下。乃上表乞骸骨,得请以便就第,终王世不用。予嗣节袭国,有罪除其封,人以凝秋叟呼之。既不契风云,但以时见于士庶家,亦得人之欢心。后世尚循莹业,流落遍于四方。惟西北地寒,故辙迹所不至云。
典故
夏侯婴

相关人物
夏侯婴


《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夏侯婴〉~2633~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證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馀,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上降沛一日,高祖为沛公,赐婴爵七大夫,以为太仆。从攻胡陵,婴与萧何降泗水监平,平以胡陵降,赐婴爵五大夫。从击秦军砀东,攻济阳,下户牖,破李由军雍丘下,以兵车趣攻战疾,赐爵执帛。常以太仆奉车从击章邯军东阿、濮阳下,以兵车趣攻战疾,破之,赐爵执圭。复常奉车从击赵贲军开封,杨熊军曲遇。婴从捕虏六十八人,降卒八百五十人,得印一匮。因复常奉车从击秦军雒阳东,以兵车趣攻战疾,赐爵封转为滕公。因复奉车从攻南阳,战于蓝田、芷阳,以兵车趣攻战疾,至霸上。项羽至,灭秦,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婴爵列侯,号昭平侯,复为太仆,从入蜀、汉。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益食兹氏。汉王立为帝。其秋,燕王臧荼反,婴以太仆从击荼。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更食汝阴,剖符世世勿绝。以太仆从击代,至武泉、云中,益食千户。因从击韩信军胡骑晋阳旁,大破之。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益食婴细阳千户。复以太仆从击胡骑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击胡骑平城南,三陷陈,功为多,赐所夺邑五百户。以太仆击陈豨、黥布军,陷陈却敌,益食千户,定食汝阴六千九百户,除前所食。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閒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

例句

宫省旧推皇甫谧,寺曹今得夏侯婴。 罗隐 裴庶子除太仆卿因贺

典故  
禹凿

相关人物
夏禹


《孟子注疏》卷五〈滕文公上〉~98~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淮南子》卷十九〈脩务训〉~63~
南征三苗,道死苍梧。禹沐浴霪雨,禹沐浴霪雨,栉扶风,决江疏河,凿龙门,辟伊阙,脩彭蠡之防,乘四载,随山刊木,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国。
《艺文类聚》卷十一
《符子》:禹让天下于奇子,奇子曰:「君言,佐舜劳矣,凿山川,通河汉,首无发,股无毛。」

例句

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孟浩然 入峡寄弟

井邑观秦野,山河念禹功。 孙逖 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寓目应制

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 李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舜耕余草木,禹凿旧山川。 杜审言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 杜甫 上白帝城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 沈佺期 过蜀龙门

河看大禹凿,山见巨灵开。 赵彦昭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凿崖泄奔湍,称古神禹迹。 韦应物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韩愈 调张籍

典故
夏姬灭国

相关人物
夏姬


《国语》卷十七〈楚语上·蔡声子论楚材晋用〉~539~
昔陈公子夏为御叔娶于郑穆公,生子南。子南之母乱陈而亡之,使子南戮于诸侯。庄王既以夏氏之室赐申公巫臣,则又畀之子反,卒于襄老。襄老死于邲,二子争之,未有成。恭王使巫臣聘于齐,以夏姬行,遂奔晋。

例句

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 杜牧 杜秋娘诗

典故
相关人物
少康


《春秋左传·襄公四年》
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锄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例句

夏康缵禹绩,代祖复汉勋。 贾至 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门下崔侍郎

典故

《史记》卷二《夏本纪》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狱名。夏曰均台。」

例句

何许乘春燕,多知辨夏台。 沈佺期 同狱者叹狱中无燕

揆画惭周道,端忧滞夏台。 骆宾王 幽系书情通简知己

典故

《春秋左传正义》卷七〈桓公·经十四年〉~25~
夏。五。郑伯使其弟语来盟。晋·杜预注:「不书月,阙文。」
典故
相关人物
卜商(子夏)
 
孔子


《论语·雍也》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例句

名参君子场,行为小人儒。 孟郊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

典故
孝若归省

相关人物
夏侯湛


《昭明文选》卷四十七晋·夏侯孝若(湛)《东方朔画赞·序》
「大人来守此国,仆自京都言归定省,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徘徊路寝,见先生之遗像;遥城郭,观先生之祠宇。慨然有怀,乃作颂焉。」

例句

孝若归来成画赞,孟阳别后有山铭。 刘禹锡 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时韩牧永州

羲之当妙选,孝若近归宁。 李商隐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

典故
药船

相关人物
夏统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夏统〉~2428~
夏统字仲御,会稽永兴人也。幼孤贫,养亲以孝闻,睦于兄弟,每采梠求食,星行夜归,……后其母病笃,乃诣洛市药。会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桥,士女骈填,车服烛路。统时在船中曝所市药,诸贵人车乘来者如云,统并不之顾。

例句

满地传都赋,倾朝看药船。 王维 哭祖六自虚

典故
相关人物
卜商(子夏)
 
子游

参考典故
卜商
 
子游


《后汉书》卷三十下《郎顗传》
顗又上书荐黄琼、李固,并陈消灾之术曰:「……又处士汉中李固,年四十,通游夏之蓺,履颜闵之仁。」

例句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 孟浩然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

天然生知姿,学立游夏上。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杜甫 又示宗武

典故
相关人物
夏禹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七〈哀公·传元年〉~99~
遂灭过、戈,复禹之绩。
《毛诗正义》卷二十之四〈商颂·殷武〉~804~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例句

谋谟收禹绩,四面出雄劲。 韩愈 东都遇春

典故
禹命子

相关人物
夏禹


《史记》卷二《夏本纪》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例句

禹功亦命子,涿鹿亲戎行。 杜甫 壮游

典故
禹让

相关人物
夏禹


《尚书》卷四〈虞书·大禹谟〉~56~
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禹拜稽首固辞。帝曰:「毋,惟汝谐。」旧题汉·孔安国传:「枚谓历,卜之而从其吉,此禹让之志。」唐·孔颖达疏:「禹以让而不许更请帝,曰:「每以一枚历卜功臣,惟吉之人从而受之。」

例句

周惭散马出,禹让浚川回。 钱起 观法架自凤翔回

《漢語大詞典》:夏后
见“ 夏后氏 ”。
《國語辭典》:夏后氏  拼音:xià hòu shì
1.夏禹的别名。参见「夏禹」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夏后氏兴,业峻鸿绩。」
2.夏朝的别名。参见「夏朝」条。《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
《國語辭典》:治水  拼音:zhì shuǐ
疏理水道,消除水患。《孟子。告子下》:「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漢語大詞典》:夏康
夏 代君王 太康 的省称。 太康 为 启 之子,以游乐放纵而失国。《楚辞·离骚》:“启《九辩》《九歌》兮, 夏康 娱以自纵。” 王逸 注:“ 夏康 , 启 子 太康 也。”一说“康娱”连文。康娱自纵,以致丧乱。见 戴震 《屈原赋注》
《漢語大詞典》:夏台(夏臺)
(1). 夏 代狱名。又名 均台 。在今 河南省 禹县 南。史记·夏本纪:“ 桀 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 汤 而囚之 夏臺 。” 司马贞 索隐:“狱名, 夏 曰 均臺 。 皇甫謐 云‘地在 阳翟 ’是也。”《淮南子·本经训》:“ 汤 乃以革车三百乘,伐 桀 於 南巢 ,放之 夏臺 。”
(2).代指牢狱。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无阶封禪,空嘆息於 周南 ;絶望 夏臺 ,竟栖迟於 汉 北。” 邓拓 《赠边区参议会诸老步皓青老人原韵》之三:“快当铁骑 夏臺 日,喜得 赵 符 恒岳 阿。”
《國語辭典》:夏五  拼音:xià wǔ
语出《春秋。桓公十四年》:「夏五。」依经文标示月分体例,下当有「月」字,所以晋。杜预。注:「不书月,阙文。」后遂借指文献上的缺漏。
分類:文字残缺
《國語辭典》:夏五郭公  拼音:xià wǔ guō gōng
比喻缺漏的文字。参见「郭公夏五」条。
《漢語大詞典》:小人儒
指追求名望的儒者。一说指无远大见识,只追求眼前小功利的儒者。《论语·雍也》:“子谓 子夏 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君子为儒将以明道;小人为儒,则矜其名。” 邢昺 疏:“言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但君子则将以明道,小人则矜其才名。” 刘宝楠 正义:“君子儒能识大而可大受,小人儒则但务卑近而已。君子小人以广狭异,不以邪正分。小人儒不必是矜名,注説误也。” 宋 王迈 《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间有小人儒,旁献生财策。”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衰哉堪恨您小人儒,呜呼不识俺男儿汉。” 明 朱权 《荆钗记·觅真》:“弃旧怜新小人儒,亏心折尽平生福。”
《漢語大詞典》:游夏
子游 ( 言偃 )与 子夏 ( 卜商 )的并称。两人均为 孔子 学生,长与文学。见论语·先进。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尼父 之文辞,与人通流。至於制春秋, 游 夏 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唐 张说 《赠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四科得 游 夏 之门,六艺取 钟 王 之雋。”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晚有古文家出,实事求是,徵于文不徵于献,诸在口説,虽 游 夏 犹黜之。”
《漢語大詞典》:禹绩(禹績)
指 夏禹 治水的业绩。诗·大雅·文王有声:“ 丰水 东注,维 禹 之绩。” 毛 传:“绩,业。” 郑玄 笺:“ 禹 治之,使入 渭 东注于 河 , 禹 之功也。” 汉 阮瑀《纪征赋》:“遂临 河 而就济,瞻 禹 绩之茫茫。” 宋 曾巩 《黄河》:“宜博求能疏川浚 河 者,与之虑定,然后施功,则可以下安元元,上追 禹 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