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息壤  拼音:xí rǎng
1.平坦肥沃,能自生长而永不耗减的土壤。《山海经。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晋。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一五。息壤辩》:「山海经所云鲧窃帝之息壤,盖指桑土稻田,可以生息,故曰息壤。」也称为「息土」。
2.地名。秦邑。战国时,秦武王使甘茂约魏以伐韩,茂恐武王悔,与其于息壤盟约。后遂以息壤指信守盟约而不渝。
《國語辭典》:深耕  拼音:shēn gēng
为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作深约二十公分以上的翻耕土壤工作。可增加土壤的保水力及空气含量,并增加植物吸收营养、水分的范围。
《漢語大詞典》:流膏
(1).流脂;流出油脂。 晋 木华 《海赋》:“颅骨成岳,流膏为渊。” 宋 梅尧臣 《和蔡仲谋苦热》:“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2).滋润土壤的雨水。借指恩泽。管子·度地:“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之以柏杨,以备决水,民得其饶,是谓流膏。” 唐 李咸用 《同友生春夜闻雨》诗:“此时童叟浑无梦,为喜流膏润穀芽。”
《國語辭典》:镇压(鎮壓)  拼音:zhèn yā
1.以武力禁止暴乱,如:「镇压暴民」。《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诸将引兵于篱外镇压。」也作「压镇」。
2.叠压。《文选。班固。西都赋》:「禽相镇压,兽相枕藉。」
《漢語大詞典》:五位
(1).谓天数五和地数五。前者为奇数,一、三、五、七、九;后者为偶数,二、四、六、八、十。《易·繫辞上》:“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韩康伯 注:“天地之数各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高亨 注:“天数一、三、五、七、九,五位奇数相加,其和数为二十五。地数二、四、六、八、十,五位偶数相加,其和数为三十。”
(2).指岁、月、日、星、辰。国语·周语下:“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 韦昭 注:“五位,岁、月、日、星、辰也。”
(3).谓五行。尚书大传卷二:“维五位復建,辟厥沴。” 郑玄 注:“君失五事,则五行相沴,违其位。復立之者,当明其吉凶变异。”汉书·五行志上:“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云笈七籤卷七:“三元既立,五行咸具,以五行为五位,三五和合,谓之八会。”参见“ 五行 ”。
(4).犹言五方。《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主运歌》:“五运五行御五位,五气相生顺令行。”注:“五位者,东、南、中、西、北也。”
(5).指五方之神。汉书·扬雄传上:“灵祇既乡,五位时叙。”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五位,五方之神。”《文选·班固〈东都赋〉》:“上帝宴饗,五位时序。” 李善 注:“汉书曰:‘天神之贵者 太一 ,其佐曰五帝。’河图曰:‘ 苍帝 神名 灵威仰 , 赤帝 神名 赤熛怒 , 黄帝 神名 含枢纽 , 白帝 神名 白招拒 , 黑帝 神名 汁光纪 。’”
(6).九五之位,指帝位。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陛下乘五位而出震,迎五帝以郊天。”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立天地人之极,而垂衣五位。”参见“ 九五 ”。
(7).土层较深的优质土壤。
(8).指侯、大夫、卿、公、辟五种等级。《后汉书·朱穆传》:“天气鬱冒,五位四候连失正气,此互相明也。”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五位,谓侯、大夫、卿、公、辟。”
(9).指 宋 时 童贯 等五人为皇帝分工修建的宫室。《宣和遗事》前集:“ 蔡京 欲以宫室媚上,一日,召内侍 童贯 、 杨戬 、 曹详 、 何訢 、 蓝从熙 ,讽以禁中逼窄之状。五人听命……既有分地,因各出新意,故号‘五位’。五位既成,楼阁相望。”
(10).算术上的第五个数位。即个十百千万之万位。
《國語辭典》:五行  拼音:wǔ xíng
1.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视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万物运行变化,形成各种现象。《礼记。礼运》:「播五行于四时。」唐。孔颖达。正义:「播谓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于春夏秋冬之时也。」《孔子家语。卷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2.旧时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运。后借指命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3.仁、义、礼、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唐。杨倞。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國語辭典》:九五  拼音:jiǔ wǔ
九,阳数,《易经》中以⚊表示。五为卦中自下而上的第五个爻位。《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句下唐。孔颖达。正义:「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因以比喻君位。《旧唐书。卷一九四。突厥传上》:「应是闻我国家初有内难,朕又新登九五,将谓不敢拒之。」《三国演义》第六回:「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國語辭典》:中地  拼音:zhōng dì
经济地理上指提供周边居民所需商品和服务的地点,通常成为该地区经济活动及交通的中心。
《國語辭典》:土宜  拼音:tǔ yí
1.土地对于民居及生物的适宜性。《左传。文公六年》:「使毋失其土宜,众隶赖之而后即命。」
2.土产。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五。明禋年预教习车象》:「市井扑卖土木粉捏妆䌽小象儿,并纸画者,外郡人市去,为土宜遗送。」《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近日有个钦差内相谭稹,到浙西公干,所过州县,必要献上土宜。」
《漢語大詞典》:发地(發地)
(1).拔地而起;起自地面。 南朝 梁 沈约 《游锺山诗应西阳王教》:“发地多奇岭,干云非一状。” 唐 王勃 《梓州郪县灵瑞寺浮图碑》:“发地龙盘,干霄凤峙。” 唐 王翰 《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 洪河 之南曰 秦镇 ,发地削成五千仞。”
(2).谓地表土壤疏松。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诸山皆发地土多,惟此山大石攒倚。”
《國語辭典》:土气(土氣)  拼音:tǔ qì
1.地气。《国语。周语上》:「古者,太史顺时覛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土气不养,稼穑不成者也。」
2.形容人的穿著、言行不合时尚,与「土里土气」同。如:「他的装扮虽然土气,观念却是十分前卫。」
《國語辭典》:沙土  拼音:shā tǔ
沙和黏土的混合土壤。通常由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沙和百分之二十以下的黏土混合而成。也作「砂土」。
《國語辭典》:土性  拼音:tǔ xìng
土地的性质。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诗。三月〉:「良农知土性,肥瘠有不同。」也作「土质」。
《漢語大詞典》:断垄(斷壟,斷壠)
亦作“断陇”。
(1).高而陡的冈垄。 宋 黄庭坚 《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人登断壠求,我目归鸿送。” 任渊 注:“孟子曰:‘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注云:‘龙断谓堁断而高者也。’”
(2).不整齐、不连续的田垄。 金 元好问 《野菊》诗:“荒畦断壠新霜后,瘦蝶寒螿晚景前。”
(3).条播作物由于土壤不好,病虫害严重,或播种技术不好等原因,一垄中有些地段的种子不出苗或出苗后死亡,这种现象叫断垄。
《漢語大詞典》:真土
(1).在一个地方自然形成的土壤。对“客土”而言。《汉书·陈汤传》:“故陵因天性,据真土,处势高敞,旁近祖考。”
(2).佛教语。真佛土的略称。谓佛真身所住的法性土,对化身所住的化土而言。《药师本愿功德宝卷》:“玄妙消息,不动巍巍,真土立根基。”
《漢語大詞典》:膏土
(1).肥沃的土壤。元史·乌古孙泽传:“﹝ 乌古孙泽 ﹞乃教民浚故湖,筑大堤……计得良田数千顷,濒海广潟并为膏土。”
(2).旧时称鸦片。
《漢語大詞典》:土化
(1).指施肥使土壤熟化,以改良土壤。周礼·地官·草人:“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 郑玄 注:“土化之法,化之使美。” 贾公彦 疏:“云化之使美者,谓若騂刚,用牛粪种,化騂刚之地使美也。”
(2).化为泥土;埋在土中腐烂。 宋 梅尧臣 《题嘉兴永乐院檇李亭》诗:“土化 吴王 甲,骨朽 越王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