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赭土  拼音:zhě tǔ
岩石、土壤风化后,因含有氧化铁而呈赤褐色,故称为「赭土」。
《漢語大詞典》:野壤
郊野的土壤。特指土鼓。 唐 白居易 《复乐古器古曲策》:“若君政和而平,人心安而乐;则虽援蕢桴,击野壤,闻之者必融融洩洩矣。”参阅礼记·礼运
分類:郊野土壤
《國語辭典》:扎根  拼音:zhā gēn
1.植物根部往土里生长。如:「向下扎根,巩固枝干。」
2.比喻深入底层,打下基础。如:「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已在商场中扎根。」
《漢語大詞典》:表土
指通常耕作的那部分土壤
区别于底土的表层土壤,通常包括平均一犁深度的土壤
《漢語大詞典》:板田
土壤板结的田。 云南省 彝族史诗《梅葛》:“ 耿马 制定山 ,有三坵板田,有三坵蒿子地,那就是撒花的田,那就是种花的地。”
《国语辞典》:插条(插条)  拼音:chā tiáo
将植物的枝条斜切,插入水中或土壤中,使其生根成长的繁殖方式,称为「插条」。也称为「插枝」。
《漢語大詞典》:横土
田理呈横状的土壤,积水不易渗透流失,宜于种稻。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田理有横有立,閒谓之立土横土,立土不可稻,为其不停水也。”
《漢語大詞典》:缓土(緩土)
柔软而松散的土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二月:阴冻毕泽,可菑美田、缓土及河渚小处。”
《漢語大詞典》:暵地
翻晒土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小麦:“大小麦,皆须五月、六月暵地。不暵地而种者,其收倍薄。” 缪启愉 校释:“暵地,即夏耕晒垡,晒后再耕耙收墒,入秋下种。”
分類:翻晒土壤
《漢語大詞典》:寒埆
谓土壤温度低而瘠薄。《三国志·吴志·薛综传》:“然其方土寒埆,穀稼不殖,民习鞍马,转徙无常。”
《國語辭典》:肥力  拼音:féi lì
土壤肥沃的程度。
《漢語大詞典》:黛壤
青黑色的土壤。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宝珪黛壤,俾王於东。” 胡之骥 注:“黛壤,黑壤膏腴之土也。”
《漢語大詞典》:卤质(鹵質)
土壤中所含的碱质。
分類:土壤壤中
《國語辭典》:垆埴(壚埴)  拼音:lú zhí
黑色的粘土。
《漢語大詞典》:硬磐
一种矿质土壤层,其特点是具有二氧化硅的胶结作用
在铁和有机物质间没有胶结物或胶结物很少的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