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哲学系(哲学系)  拼音:zhé xué xì
大学中探讨中外哲学的科系。所研读的科目包括形上学、伦理学、理则学、知识论、美学等。
《国语辞典》:瑜伽派  拼音:yú jiā pài
古代印度六大哲学派之一,纪元前二世纪,巴盾甲利(Patanjali)所创。其目的在用禅定的想方法与自在天合一,使精神从身体分离,入于平等一味之境。
《国语辞典》:原因论(原因论)  拼音:yuán yīn lùn
一种哲学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情的发生都受因果律所决定,故并未具有任何目的。
《国语辞典》:知识论(知识论)  拼音:zhī shì lùn
哲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研究知识的来源、本质及范围者。
《国语辞典》:奥古斯丁(奥古斯丁)  拼音:ào gǔ sī dīng
Aurelius Augustinus
人名。(西元354~430)非洲迦太基人,中世纪教会哲学的鼻祖。曾综合希腊哲学与希伯来宗教信仰,用辩證方式表达教会中信仰的奥秘。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基督教教义》等书。
《国语辞典》:常识哲学(常识哲学)  拼音:cháng shì zhé xué
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由里德、弗格森、斯图尔特等人所组成的苏格兰学派所提出来的哲学。此派以为在一个正常的、质朴的人的实际知觉中,感觉绝不仅只是观念或主观的印象,而是带有和那些属于外在事物的性质相一致的信念。此种信念,里德认为属于常识和人类的理性。
《国语辞典》:纯粹理性(纯粹理性)  拼音:chún cuì lǐ xìng
康德哲学中指天生即具有而超越经验的认识能力。
《国语辞典》:偶然论(偶然论)  拼音:ǒu rán lùn
哲学上认为宇宙事象往往成之于偶然,并无一定之因果可循,相对于必然论而言。也称为「无因论」。
《国语辞典》:经验论(经验论)  拼音:jīng yàn lùn
以经验为知识唯一根源的哲学理论。主张所有知识必须经由经验證实以确定其理论,否则皆为空论。
《国语辞典》:精灵论(精灵论)  拼音:jīng líng lùn
一种认为自然界事物皆有灵魂的哲学。为斯宾塞学派哲学家的主张,并以此说明所有宗教的起源。也称为「生气主义」、「有灵观」。
《国语辞典》:绝对论(绝对论)  拼音:jué duì lùn
哲学上认识论的一派。指客观的实在离认识作用而独存,故真理一定不变。
《国语辞典》:加巴拉  拼音:jiā bā lā
中世纪犹太宗教哲学的一派,主张对宗教经典作神秘的解释。其哲学结合东方神话及希腊思想而成,流传于欧洲各地。后泛指神秘的教义、魔法。
《国语辞典》:先天说(先天说)  拼音:xiān tiān shuō
康德的哲学学说。主张先天认识为可能的,又就可适用于对象之先天概念,与由适用此概念而生的原理,各从体系,排比整齐为十二范畴,而宇宙万有皆自此演成。
《国语辞典》:形上学(形上学)  拼音:xíng shàng xué
哲学的一部门。为英语Metaphysics的意译。西元前四世纪由亚里斯多德首创,是讨论所有事物的共同点及此共同点所具有的特性。研讨的对象包括了超物质、超感觉或超现象之物。如:「确定事物的真实本质,是形上学的目的。」也称为「本体论」、「第一哲学」、「形而上学」、「实体论」。
《国语辞典》:实体论(实体论)  拼音:shí tǐ lùn
为哲学的一部门。研究事物实在的终极本质,即讨论所有事物的共同点及此共同点所具有的特性。也称为「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