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典
(1).不守常道;不合准则。《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 曾运乾 正读:“典,法也。”汉书·叙传下:“皆陷狂狷,不典不式。” 颜师古 注:“典,经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古三·宋祠禄:“此盖 安石 增置之法,非祖宗故事,然终 宋 之世不改,亦不典甚矣。”
(2).不典雅,粗俗。梁书·马仙琕传:“初, 仙琕 幼名 仙婢 ,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 金 王若虚 《文辨》:“ 王元之 《待漏院记》文殊不典,人所以喜之者,特取其规讽之意耳。”
《國語辭典》:典要  拼音:diǎn yào
1.典雅简要。《三国志。卷一○。魏书。荀彧传》裴松之注引张璠《汉纪》:「因事以明臧否,致有典要。」
2.准则、标准。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不可恃为典要。」
《漢語大詞典》:壸则(壼則)
妇女行为的准则、榜样。 唐 陈子昂 《唐故袁州参军妻清河张氏墓志铭》:“承礼训於公庭,习威仪於壼则。”《旧唐书·后妃传下·肃宗章敬皇后》:“顾史求箴,道先於壼则;撝谦率礼,教备於中闈。” 宋 陆游 《陆孺人墓志铭》:“庙祭宾享,维妇之职。嫚驁狠骄,蠹我壼则。孰如孺人,耆老益恭。名山崇崇,閟此幽宫。”
《國語辭典》:理气(理氣)  拼音:lǐ qì
1.调理呼吸。《文选。潘岳。笙赋》:「援鸣笙而将吹,先嗢哕以理气。」
2.文章的义理与气势。明。宋濂〈故灊峰先生府君墓志铭〉:「其学以圣贤为宗,其文以理气为主,其行以忠信为本。」
3.理与气,为性理学用语。理是事物的条理或准则,气则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朱子语类。卷一。太极天地上》:「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
4.中医上使用有行气解郁、补中益气等作用的药物,来治疗气滞、气逆、气虚等病的方法。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宾退杂识》:「螃蟹石七两,一匣,治肚疼,保心理气,去毒火。」
5.专以星象方位定吉凶的堪舆家称为「理气」。
《漢語大詞典》:嫔则(嬪則)
为妇的准则。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册文〉:“思媚诸姑,貽我嬪则。” 张铣 注:“嬪则,为妇之法则也。”
分類:准则
《漢語大詞典》:大极(大極)
(1).终结。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之大极曰死。”
(2).最高准则。宋书·郑鲜之传:“名教大极,忠孝而已。”
太极。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南史:“﹝ 张南史 ﹞工奕棋,神算无敌,游心大极,尝幅巾藜杖,出入王侯之宅十年,高谈阔视,慷慨奇士也。”参见“ 太极 ”。
《國語辭典》:太极(太極)  拼音:tài jí
1.天地混沌未分以前,称为「太极」。《易经。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文选。曹植。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万物纷错,与道俱隆。」
2.天宫、仙界。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五:「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第一六章》:「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3.唐朝睿宗的年号(西元712)。
《漢語大詞典》:田则(田則)
旧时评订农田等级的准则。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四:“最低薄者或二亩三亩方折一亩,有五亩七亩折一亩者,若 青浦 分自二县者,田则科则,悉仍其旧。”
《國語辭典》:漫衍  拼音:màn yǎn
一种古代杂戏。参见「曼延」条。《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下。赞曰》:「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國語辭典》:要则(要則)  拼音:yào zé
重要的法则。如:「为改善混乱的交通,部长提出三点整顿交通的要则。」《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外面书铺里有一种书,叫做什么《宦乡要则》,买部来看看,大约亦有个六七成。」
分類:准则
《漢語大詞典》:遗矩(遺矩)
(1).指前人的法度、准则。宋书·傅亮传:“咏 倚相 之遗矩,希 董生 之方融。” 清 罗安 《伤侈俗》诗:“昔闻俭为德之共,高曾遗矩在孙子。” 易宗夔 《新世说·巧艺》:“其笔法度越凡流,直追古哲……诚为先民遗矩,后学指南。”
(2).谓留下法度、准则。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吏不能欺,兵无敢背, 玉关 遗矩, 汾海 留爱。”
《漢語大詞典》:明规(明規)
(1).明显的规鉴。 汉 阮瑀 《驾出北郭门》诗:“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2).明确的法度或准则。《宋书·礼志四》:“且 汉 代鸿风,遂登配祔, 晋 氏明规,咸留荐祀。”
《漢語大詞典》:柔则(柔則)
柔顺的准则。旧时指妇德阃范。晋书·列女传赞:“从容阴礼,婉娩柔则。”
《國語辭典》:迂腐  拼音:yū fǔ
拘泥陈旧思想,无法顺应时代潮流。《福惠全书。卷二五。教养部。讲学》:「曲学迂腐,附会古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依晚生看去,莫某人还不至于如此;不过头巾气太重,有点迂腐腾腾的罢了。」
《漢語大詞典》:断例(斷例)
(1).断案的准则。晋书·杜预传:“与车骑将军 贾充 等定律令,既成, 预 为之注解,乃奏之曰:‘法者,盖绳墨之断例,非穷理尽性之书,故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2).某种决定适用的范围。南史·宋纪上·武帝:“时人居未一,帝上表定制,於是依界土断,惟 徐 、 兖 、 青 三州居 晋陵 者不在断例。”
《漢語大詞典》:彝则(彝則)
经常的制度,准则。宋书·礼志四:“今 昭皇太后 正位母仪,尊号允著,祔庙之礼,宜备彝则。”南史·梁纪下·元帝:“仰望鸞舆,匪朝伊夕,瞻言法驾,载渴且飢。岂可久稽众议,有旷彝则。”旧唐书·高季辅传:“伏愿一垂训诫,永循彝则。” 宋 曾巩 《夫人曾氏墓志铭》:“尚类于古,淑为夫人,壼有彝则,仔肩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