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牵制(牽制)  拼音:qiān zhì
1.牵缠控制,约束而使不能自由。《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愿募敢死勇斗之士,每日与彦章排战以牵制之,使之旬日不得东下,则我城可成。」《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操欲令我遣子入朝,是牵制诸侯之法也。」也作「牵掣」。
2.棒球比赛时,投手投球给垒手,使在垒上的对方球员不敢随便盗垒,称为「牵制」。
《國語辭典》:拘挛(拘攣)  拼音:jū luán
1.拘束、浅近。《文选。潘岳。西征赋》:「陋吾人之拘挛,飘萍浮而蓬转。」或读为ㄐㄩ ㄌㄨㄢˊ jū luán。
2.手脚抽筋的病症。或读为ㄐㄩ ㄌㄨㄢˊ jū luán。
《國語辭典》:凝滞(凝滯)  拼音:níng zhì
停滞不动。《文选。江淹。别赋》:「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國語辭典》:矜持  拼音:jīn chí
谨慎言行,拘谨而不自然。《晋书。卷八○。王羲之传》:「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南朝宋。鲍照〈答客〉诗:「爱赏好遍越,放纵少矜持。」
《國語辭典》:拘牵(拘牽)  拼音:jū qiān
拘束牵绊。《汉书。卷九。元帝纪》:「烦扰虖苛吏,拘牵虖微文。」
《國語辭典》:牵引(牽引)  拼音:qiān yǐn
1.援引、推荐。《汉书。卷七二。鲍宣传》:「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
2.牵扯连累。《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牵引公卿党亲列侯以下,死者数百人。」
3.引起、拉动。如:「牵引机器」。
《國語辭典》:窒碍(窒礙)  拼音:zhì ài
阻塞不通。《金史。卷八九。移刺慥传》:「通其窒碍,略其繁碎。」也作「滞碍」。
《國語辭典》:狷介  拼音:juàn jiè
廉洁耿直。《晋书。卷四九。向秀传》:「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
《國語辭典》:底滞(底滯)  拼音:dǐ zhì
1.闭塞。《文选。陆机。文赋》:「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
2.困阨。汉。王粲〈初征赋〉:「逢屯否而底滞兮,忽长幼以羁旅。」
3.阻止。唐。韩愈〈送穷文〉:「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
《漢語大詞典》:执着(执著)
亦作“ 执著 ”。
(1).原为佛教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百喻经·梵天弟子造物因喻:“诸外道见是断常事已,便生执著,欺誑世间作法形象,所説实是非法。” 唐 白居易 《传法堂碑》:“凡夫无明,二乘执著。”
(2).泛指固执或拘泥,亦指对某种事物追求不舍。《水浒传》第二二回:“我只怕 雷横 执着,不会周全人,倘或见了兄长,没个做圆活处。” 茅盾 《关于〈遥远的爱〉》:“对于人生的热爱,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这也是对的。”
《漢語大詞典》:牵拘(牽拘)
拘泥;拘束。史记·孝武本纪:“羣儒既不能辩明封禪事,又牵拘於古文而不敢骋。” 唐 权德舆 《〈司徒张公集〉序》:“夫文之病也,或牵拘而不能骋,或犇放而不自还。” 宋 梅尧臣 《观何君宝画》诗:“乃知 戴嵩 笔,能出 韩干 徒。 干 马精神在韁勒, 嵩 牛怒鬭无牵拘。”
《國語辭典》:滞泥(滯泥)  拼音:zhì nì
1.拘泥、固执。《朱子语类。卷六七。易。纲领下》:「若先靠定一事说,则滞泥不通了。」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孩儿忒滞泥,不必再沉吟。待他得志后,方显老夫心。」
2.做事不敏捷,拖泥带水。如:「他做事滞泥,并不适合这个讲求效率的工作。」
分類:拘泥固执
《漢語大詞典》:棘棘
(1).刚直。 唐 韩愈 《河南令张君墓志铭》:“﹝ 张署 ﹞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守法争议,棘棘不阿。” 清 冯桂芬 《资政大夫汤公墓志铭》:“遇事敢言,棘棘不阿。”
(2).拘泥。 元 揭傒斯 《处士杨君墓志铭》:“其读书务求大意,不棘棘章句。”
(3).象声词。 清 胡其毅 《赠农家节妇》诗:“灯摇风雪寒,纺车犹棘棘。”
《漢語大詞典》:牵滞(牽滯)
(1).羁留。 南朝 宋 鲍照 《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役人多牵滞,顾路慙奋飞。”
(2).拘泥。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时君世主亦皆昏迷颠倒於其説,而终身从事於无用之虚文,莫自知其所谓,间有觉其空疎谬妄,支离牵滞,而卓然自奋,欲以见诸行事之实者。” 胡适 《费经虞与费密》七:“ 费氏 父子不认政治史上三代以后全是‘势力把持,牵滞过日’,也不认学术史上 孟子 以后儒学遂无传人。”
分類:拘泥羁留
《漢語大詞典》:执泥(執泥)
拘泥;固执。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上:“此又各当求其故,不可执泥一端。”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而议终不成,皆由封疆诸臣,执泥削髮登岸,彼此齟齬。”
分類:拘泥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