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8,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通制
共勉
公推
公定
三司使
分子
连名
同业
同利
共用
公患
并育
同喜
协庆
世讲
《漢語大詞典》:通制
共同的典制。《后汉书·张敏传》:“臣愚以为天地之性,唯人为贵,杀人者死, 三代 通制。”新五代史·晋家人传论:“此万世之通制,而天下之公行也。” 宋 陈亮 《章晦文墓志铭》:“天理人情之至,圣人所用以为天下之通制者也。”
分類:共同典制
《漢語大詞典》:共勉
共同勉励。 陶铸 《松树的风格》:“现在把当时的感觉写出来,一方面还了《新观察》的债;另方面与大家共勉。” 孙犁 《秀露集·万国儒〈欢乐的离别〉小引》:“以上云云,是我写出来,同他,同所有文艺伙伴们共勉的。”
分類:共同勉励
《國語辭典》:公推  拼音:gōng tuī
共同推举。如:「我们公推学长为本届校友会会长。」
《国语辞典》:公定  拼音:gōng dìng
由团体共同制定。如:「货品架上所列的都是公定价格,恕不折扣。」
《国语辞典》:三司使  拼音:sān sī shǐ
唐代大狱,诏下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共同审案,称为「三司推事」,也称为「大三司使」;其次以侍御史、刑部郎中、大理寺司直接审讯,称为「三司受事」,也称为「小三司使」。二者合称为「三司使」。
《國語辭典》:分子  拼音:fēn zǐ
1.数学上指分数中在上面的实数,如1/3中的1。
2.物质中保持原物质的一切化学性质,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所组成。
《國語辭典》:连名(連名)  拼音:lián míng
联合签名。《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乐、韩暹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馀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
《國語辭典》:同业(同業)  拼音:tóng yè
1.从事相同行业的人。如:「同业公会」。
2.从事相同的行业。如:「同业间竞争很激烈!」
3.一同受业研习的人。《北齐书。卷五○。恩倖传。和士开传》:「士开幼而聪慧,选为国子学生,解悟捷疾,为同业所尚。」
《漢語大詞典》:同利
共享利益;有共同利益。礼记·哀公问:“车不雕几,器不刻鏤,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 郑玄 注:“与之同利者,上下俱足也。”史记·高祖本纪:“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宋 欧阳修 《朋党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國語辭典》:共用  拼音:gòng yòng
1.共同使用、一起合用。如:「研究室这部电脑由二人共用。」《续后汉书志。第七。祭祀志上》:「天、地、高帝、黄帝各用犊一头,青帝、赤帝共用犊一头,白帝、黑帝共用犊一头,凡用犊六头。」《明史。卷二○六。列传。邵经邦》:「若夫用人行政,则当辨别忠邪,审量才力,与天下之人共用之,乃为公耳。」
2.总共使用、全部花费。《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宣抚司及安抚、都统司共用钱三万一千馀缗,尽修六堰,浚大小渠六十五里。」《资治通鉴。卷一八○。隋纪四。炀帝大业元年》:「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乘之,及载内外百司供奉之物,共用挽船士八万馀人。」《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赁了人家两间房子,每月二百房钱。八钱银买了一盘旱磨,一两二钱银买了一头草驴,九钱银买了一石白麦……。银钱合算,共用了三两五钱四分。」
《漢語大詞典》:公患
共同的忧患,共同的祸患。荀子·富国:“ 墨子 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 墨子 之私忧过计也。”韩非子·孤愤:“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 王先慎 集解:“公训为共,《荀子·解蔽》‘此心术之公患也’,语句正同。 杨 注‘公,共也’,是其证。”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
《漢語大詞典》:并育(並育)
共同生长。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晋 陆机 《文赋》:“同橐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十六:“万物并育,不齐其用而各有用。”
《國語辭典》:同喜  拼音:tóng xǐ
1.共同欢欣、喜悦。汉。蔡邕上始加元服与群臣上寿章〉:「臣妾万国,遐迩大小,一心同欢,同喜逸豫,式歌且舞。」宋。陆游 感事六言诗八首之四:「麦熟与人同喜,兵骄为国私忧。」
2.客套用语,用来答谢对方的道喜。
《漢語大詞典》:协庆(協慶)
共同庆贺。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道俗侧塞,人祗协庆。”《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唐昭德皇后庙乐章》:“昌时协庆,理内成功。”
《國語辭典》:世讲(世講)  拼音:shì jiǎng
通称友朋的后辈。语本宋。吕本中 官箴:「同僚之契,交承之分,有兄弟之义,至其子孙,亦世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