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芒粟
(1).穬麦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穀下·麦:“《食物本草》:‘穬麦,又名芒粟。’”
(2).指皮肤表面因受寒冷刺激而起的微粒。俗称鸡皮疙瘩。 宋 梅尧臣 《潘歙州话庐山》诗:“坐石浸两骹,炎肤起芒粟。” 宋 陆游 《客中夜寒戏作长谣》:“寝衣触体起芒粟,鼻息嘘润成冰凌。”
《國語辭典》:分子  拼音:fēn zǐ
1.数学上指分数中在上面的实数,如1/3中的1。
2.物质中保持原物质的一切化学性质,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所组成。
《國語辭典》:拨动(撥動)  拼音:bō dòng
1.挑动、引起。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倘或被他知道,拨动他这个性子,可怎了也。」
2.用手或脚转动。如:「拨动琴弦」、「水面上,一只只小鸭吃力的拨动著脚掌。」
《漢語大詞典》:尘屑(塵屑)
(1).谓琐屑之事。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某偶忝名宦,皆因善诱。自居班列,终日尘屑。”
(2).尘土微粒。 殷夫 《梦中的龙华》诗:“马路上扬着死尸的泥尘,每颗尘屑都曾把人血吸饮。” 王剑 《纵深地带》:“地宛若突然走进了正在开拓的隧道撑子面,尘屑飞扬,使人窒息。”
《漢語大詞典》:疹粟
皮肤受寒,起微粒如粟。俗称鸡皮疙瘩。《赵飞燕外传》:“夜雪,期射鸟者于舍旁, 飞燕 露立,闭息顺气,体温舒,亡疹粟。” 清 钱谦益 《后饮酒》诗之四:“薄寒肤疹粟,增歔体伸欠。”
《國語辭典》:烟子(煙子)  拼音:yān zi
1.四川方言。即烟。
2.物体燃烧不完全所聚成的黑色微粒物质。
《国语辞典》:幻日  拼音:huàn rì
停留在大气层上边的极小微粒反射太阳光,假的太阳影像遂由这些微粒的反射而形成,幻日形成一个不清晰的光环,太阳位于环中央。也称为「假日」。
《國語辭典》:星际物质(星際物質)  拼音:xīng jì wù zhí
瀰漫在恒星之间的物质,包括气体、尘埃与宇宙射线等。
《国语辞典》:尘肺症(尘肺症)  拼音:chén fèi zhèng
一种职业病。因长期吸入各种尘埃或微粒,所引起肺部病变的统称。其会造成肺部组织的纤维化,使人出现换气不足、呼吸困难的症状。
《国语辞典》:原子论(原子论)  拼音:yuán zǐ lùn
主张宇宙间的物质都是由极小的微粒原子所构成,且原子亦是物质可分离之极限的理论。
《国语辞典》:自然金  拼音:zì rán jīn
自然产出的金,会以粒状或微粒状态藏在岩石中,通常与石英、黄铁矿等的硫化物矿脉同时出现,属于脉状矿床或岩脉金。天然金亦会以叶片、粒状或大型金块的形式出现,它们因岩石侵蚀出现,最后形成冲积矿床的沙砾,称为「砂矿」、「冲积金」。
《漢語大詞典》:放射性微尘
带有放射性物质的尘埃。由放射性物质沾附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粒而形成。在各种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和处理、核反应堆的运行和核爆炸等过程中最易产生。
《漢語大詞典》:分散系
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子、离子或分子集合体等)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而形成的混合物。如溶液、胶体、悬浊液和乳浊液等。在分散系中,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称“分散质”,也称“分散相”;微粒能在其中分散的物质称“分散剂”,也称“分散介质”。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可分成以下几类:固体分散在气体中的,如烟;固体分散在液体中的,如碘酒;固体分散在固体中的,如有色玻璃等。
《國語辭典》:大气污染(大氣汙染)  拼音:dà qì wū rǎn
大气中含有非自然大气所应有的污染物质。如有害气体或灰尘超过一定浓度时,即造成大气污染。一般的污染源来自工厂、汽车的废气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