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7,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四科
藻鉴
大举
司谏
玉尺
爱才
论人
擢秀
乡评
乡举
生才
搜奇
梁木
邦彦
封殖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2.文体的四种形式。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漢語大詞典》:藻鉴(藻鑑)
见“ 藻鑑 ”。
亦作“ 藻鉴 ”。
(1).品藻和鉴别(人才)。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藻鉴之下,难逃陋容。”《剪灯馀话·琼奴传》:“特召二生,仍请前辈之善藻鑑者,使潜窥之。” 清 顾炎武 《挽殷公子岳》诗:“忆昔过从日,偏承藻鑑殊。”
(2).引申为担任品评鉴别人才的职务。 唐 杜牧 《崔璪除刑部尚书制》:“擢任藻鑑,旋职牢笼,材皆适宜,官无逋事。”
《國語辭典》:大举(大舉)  拼音:dà jǔ
1.大规模的发动军事。《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大举天师百万之众,……霆奋席卷,自寿春而南。」宋。苏轼 王仲仪真赞:「方是时,虏大举犯边,转运使摄帅事。」
2.大起、大振。《三国演义》第一○回:「曹嵩正坐,忽闻四壁喊声大举。」
《漢語大詞典》:司谏(司諫)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主管督察吏民过失,选拔人才。 唐 门下省的谏官,有补阙、拾遗。 宋太宗 端拱 初改补阙为左右司谏,掌讽谕规谏。 元 以后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漢語大詞典》:玉尺
(1).玉制的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后有一田父耕於野,得 周 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 荀 试以较己所治鐘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於是服 阮 神识。”
(2).借指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 唐 李白 《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废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清 赵翼 《秋闱分校即事》诗:“淡墨纔分榜蘂香,遽持玉尺许评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只为金篦能刮眼,更将玉尺付君身。”
(3).尺的美称。 宋 王圭 《宫词》:“金针玉尺裁缝处,一对盘龙落剪刀。”
(4).比喻鱼。 宋 杨万里 《松江鲈鱼》诗:“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 元 王举之 《水仙子·春日即事》曲:“鱼鳞玉尺戏晴波,燕嘴芹泥补旧窝。”
《国语辞典》:爱才(爱才)  拼音:ài cái
爱惜人才。《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其实我只爱才的意思,但你所说要改回中国打扮,岂是容易的?」
分类:爱惜人才
《漢語大詞典》:论人(論人)
评论人。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 河 决下流而东注。” 明 黄淳耀 《吾师录·恕物》:“故曰论人,当於有过中求无过,不当於无过中求有过。”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 中国 的论客,论事论人,向来是极苛酷的。”
选拔人才。论,通“ 抡 ”。墨子·所染:“故善为君者,劳於论人,而佚於治官。” 孙诒让 间诂引 高诱 曰:“论犹择也。”
《國語辭典》:擢秀  拼音:zhuó xiù
1.植物发荣、滋长。唐。白居易〈有木〉诗八首之七:「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宋。苏轼〈元修菜〉诗:「种之秋雨馀,擢秀繁霜中。」
2.品格秀美拔俗。《文选。赵至。与嵇茂齐书》:「吾子植根芳苑,擢秀清流。」南朝梁。徐勉〈报伏挺书〉:「雄州擢秀,弱冠升朝。」
《漢語大詞典》:乡评(鄉評)
乡里公众的评论。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世说新语·言语“ 王武子 孙子荆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乡人 王济 ,豪俊公子,为本州大中正,访问 宏 为乡里品状, 济 曰:‘此人非乡评所能名。吾自状之曰:天才英特,亮拔不羣。’” 宋 陆游 《答廖主簿发解启》:“伏惟某官文高艺圃,行著乡评。” 清 阎尔梅 《村居杂咏》:“美人愁国色,君子慎乡评。”
《漢語大詞典》:乡举(鄉舉)
(1).由乡里选拔人才。管子·八观:“论贤不乡举,则士不及行。”《汉书·杜周传》:“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 颜师古 注:“乡举者,博问乡里而举之也。”
(2).乡贡、乡试中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苏大璋:“ 三山 苏大璋 顒之 ,治有声。戊午乡举,梦为第十一人。” 元施惠《幽闺记·书帏自叹》:“十年映雪囊萤,苦学干禄,幸首获州庠乡举。”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康祺 于 同治 六年乡举后,以貲为刑部员外郎,十年成进士。”
《漢語大詞典》:生才
(1).化育人才。 唐 张九龄 《和裴侍中承恩拜扫旋辔途中有怀》:“生才作霖雨,继代有清通。天下称贤相,朝端挹至公。”
(2).犹天才;英才。 黄人 《〈钱牧斋文钞〉序》:“以 高阳 为前茅,国姓留守为后盾,而 蒙叟 蜂腰其间,何生才之不幸歟?”
《漢語大詞典》:搜奇
谓寻求奇特语句或杰出人才、奇异事物。 唐 司空图 《争名》诗:“争名岂在更搜奇,不朽纔消一句诗。” 明 黄周星 《登洞庭西山缥缈峰放歌》:“我来终是苦骄阳,搜奇讨胜空徬徨。” 清 戴名世 《〈傅天集〉序》:“今天子仁圣,迈於 成周 ,搜奇拔滞,鑾舆所至,无遗贤焉。” 汪辟疆 《〈集异记〉叙录》:“此书虽为小説家言,然 唐 宋 以来,其所以流传不废者,实以文辞雅饰,搜奇述异,雋永可观。”
《漢語大詞典》:梁木
栋梁。亦以喻能负重任的人才。 晋 潘岳 《杨仲武诔》:“魂兮往矣,梁木实摧。” 宋 沈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苍生方愿治,梁木何先摧?” 清 方文 《严子餐招同王宇安等夜集有怀亡友子岸》诗:“梁木早见摧,惻焉伤我心。”参见“ 梁岳 ”。
《漢語大詞典》:梁岳
比喻重要人物。梁,栋梁。丘,指 泰山 。语出礼记·檀弓上:“ 孔子 蚤作,负手曳杖,逍遥於门。歌曰:‘ 泰山 其頽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天不憖遗,梁岳頽峻。”一说“ 梁岳 ”即 梁山 ,指 泰山 。参阅文选 李周翰 注。
《國語辭典》:邦彦(邦彥)  拼音:bāng yàn
国家的杰出人才。晋。陆机〈吴趋行〉:「邦彦应运兴,粲若春林葩。」宋。王禹偁 皇华集序:「乃诏辅臣,精择邦彦,按郡国之政,张朝廷之威。」
《國語辭典》:封殖  拼音:fēng zhí
1.聚敛财物。隋。卢思道〈劳生论〉:「冠帻劫人,厚自封殖。」
2.栽培。《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以无忘角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