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齿长(齒長)
(1).年纪大。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之齿长矣,不能事人。”国语·周语中:“ 郑伯 捷 之齿长矣,王而弱之,是不长老也。”
(2).以年龄长幼所定的人伦之礼。管子·八观:“禁罚不严,则齿长辑睦,毋自生矣。” 尹知章 注:“乡里长弟当以齿也。”
《漢語大詞典》:人纲(人綱)
即人伦纲纪,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 汉 扬雄 《解嘲》:“客嘲 扬子 曰:‘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 三国 魏 曹植 《离友》诗之一:“王旅旋兮背故乡,彼君子兮篤人纲。” 晋 葛洪 抱朴子·弭讼:“人纲始於夫妇,判合拟乎二仪。”
《漢語大詞典》:变人(變人)
(1).谓使人转变。晏子春秋·问下二六:“在上治民,足以尊君;在下莅修,足以变人。”
(2).谓变乱人伦。文子·上仁:“以大事小,谓之变人;以小犯大,谓之逆天。前虽登天,后必入渊。”
《漢語大詞典》:玄纲(玄綱)
犹天纲。指维系社会人伦的最高法则。晋书·陆云传:“方今太清闢宇,四门启籥,玄纲括地,天网广罗。”《南齐书·王融传》:“偶化两仪,均明二耀,拯玄纲於頽絶,反至道於浇淳。” 金 元好问 《通真子墓碣铭》:“玄纲力挽孰我先,苦节终志孰我坚。”
《國語辭典》:敦伦(敦倫)  拼音:dūn lún
1.使人伦的情谊和睦。《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十数年来,往来楚越,转徙经营,又自致数万金,才置了产业,南京来住,平日极是好友敦伦。」
2.夫妇交媾。《施公案》第四七六回:「夫妇敦伦,本是常事,而且他彼此阔别,自必鱼水和谐,胜人一倍,为何将这阳物伤去?」
《漢語大詞典》:伦物(倫物)
人伦物理。指人之常情,事物的常理。 明 李贽 《答邓石阳》:“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 清 魏源 《皇朝经世文编序》:“精极蜎蠖不为奥,博周伦物不为末。”
《漢語大詞典》:伦谊(倫誼)
人伦大义。 明 李东阳 《南行稿序》:“独伦谊风俗之大,人情物理之详且备,於此有得焉。”
分類:人伦大义
《漢語大詞典》:灭伦(滅倫)
灭绝人伦。指背弃伦理道德。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说你恨你的父亲,你说过,你愿他死,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
《漢語大詞典》:伦经(倫經)
天道人伦的常则。庄子·天运:“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 成玄英 疏:“伦,理;经,常也。言……夏盛冬衰,春文秋武,生杀之理,天道之常。”司马法·天子之义:“古之教民,必立贵贱之伦经。”
《国语辞典》:伦理道德(伦理道德)  拼音:lún lǐ dào dé
维系人伦关系的道德准则。如:「四维八德是伦理道德的主要内涵。」
《国语辞典》:敷教明伦(敷教明伦)  拼音:fū jiào míng lún
普施教化,彰明人伦。常用于教育界的题辞。
《国语辞典》:校园伦理(校园伦理)  拼音:xiào yuán lún lǐ
学校中的人伦规范。包括师生、教职员、学生及学生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如:「健全的校园伦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国语辞典》:得亲顺亲(得亲顺亲)  拼音:dé qīn shùn qīn
知晓人伦亲情的道理,并能曲意孝顺双亲。《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
《漢語大詞典》:伦质(倫質)
伦理。人伦道德之理。逸周书·武纪:“国有本,有干,有权,有伦质,有枢体……政教顺成,伦质也。”逸周书·武纪:“土地未削,人民未散,国权未倾,伦质未移,虽有昏乱之君,国未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