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震区(震區)
(1).指东方。 南朝 梁 任昉 《泛长溪》诗:“ 长溪 永东舍,震区穷水域。”
(2).发生地震的地区。
《國語辭典》:东风(東風)  拼音:dōng fēng
春风。《礼记。月令》:「东风解,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漢語大詞典》:东风菜(東風菜)
菜名。亦可入药。《重修政和证类本草·菜下品·东风菜》:“东风菜,味甘寒无毒,主风毒壅热、头疼目眩、肝热眼赤,亦堪入羹臛……先春而生,故有东风之号。” 金 元好问 《春日书怀》诗:“流年又见东风菜,乐土空怀北斗城。” 清 钱谦益 《太和萧伯玉自白下过访》诗之九:“生计东风菜,前期夜雪舟。”
分類:菜名入药
《國語辭典》:东西(東西)  拼音:dōng xī
1.东方与西方。如:「东西文化交流。」
2.从东到西。《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子丕继业,差役甚重,东西驱驰,未有宁岁。」也作「西东」。
《國語辭典》:东西(東西)  拼音:dōng xī
1.物品。《红楼梦》第四五回:「各色东西可用的只有一半,将那一半又开了单子,与凤姐去照样置买。」
2.讥骂人的话。如:「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如此放肆!」
《國語辭典》:东海(東海)  拼音:dōng hǎi
海洋名。指长江口以南、台湾海峡以北,琉球群岛以西的海域。
《國語辭典》:扶桑  拼音:fú sāng
1.朱槿的别名。参见「朱槿」条。
2.古代相传东海外有神木叫扶桑,是日出的地方。《楚辞。屈原。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后为太阳的代称。晋。陶渊明〈閒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3.日本的别名。参见「日本」条。
《漢語大詞典》:扶来(扶來)
亦作“ 扶徠 ”。亦作“扶犁”。 传说为 伏羲 乐名。通典·乐一:“ 伏羲 乐曰《扶来》,亦曰《立本》。”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三·炎帝上:“乃命 邢天 作《扶犂》之乐,制《丰年》之咏。” 罗苹 注:“扶犂,一作‘扶来’,即 伏羲 之《凤来》。来、犂古同音尔。”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一·太昊:“长离徠翔,爰作荒乐,歌《扶徠》,咏网罟,以镇天下之人。” 罗苹 注:“《扶徠歌》,即《凤来》之颂,乃 神农 之《扶犂》也。扶、凤,来、犂,音相同尔。” 明 张居正 《答应天抚院书》:“不肖鄙朴不文,亦宜歌《扶徠》,颂盛德,以为觴侑。”
分類:伏羲乐名
《漢語大詞典》:东流(東流)
(1).流向东方。书·禹贡:“ 嶓冢 导 漾 ,东流为 汉 。”孟子·告子上:“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唐 杜甫 《别赞上人》诗:“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晓风飘薄已堪愁,更伴东流流水过秦楼。”
(2).东去的流水。亦比喻事物消逝,不可复返。庄子·徐无鬼:“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四十餘帝三百秋,功名事跡随东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惊讹》:“谁道暂离,竟为永别,万里游魂惊夜月,百年宠爱付东流。”红楼梦第三四回:“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息了。”
《國語辭典》:上方  拼音:shàng fāng
1.位置较高的地方。如:「他在书桌上方挂了一幅字画。」
2.天界。元。郑廷玉《忍字记。楔子》:「有上方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罗汉,不听我佛讲经说法。」《金瓶梅》第六七回:「此物出于西域,非人间可有。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
3.阴阳五行家以为北方和东方,为阳气所萌生之处,故称为「上方」。《汉书。卷七五。翼奉传》:「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奸邪,辰未主之。」
4.天子所御用的东西。《汉书。卷九三。佞幸传。董贤传》:「下至贤家僮仆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宝。」
《漢語大詞典》:上方剑(上方劍)
(1).即尚方剑。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宝剑。古代天子派大臣处理重大案件时,常赐以上方剑,表示授予全权,可以先斩后奏。 宋 陆游 《书志》诗:“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公馆言情》:“新授上方剑,么魔谁敢纵!”明史·蒋钦传:“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灕,仗枕狱中,终难自默,愿借上方剑斩之。”
(2).现多称“上方宝剑”。用以比喻来自上级的口头指示或书面文件。 达理 《路障》六:“ 秦越 终于拿到一把上方宝剑了。他指示市委印刷厂印了几千份,分发给各有关单位。”
《國語辭典》:天门(天門)  拼音:tiān mén
1.天宫之门,指天帝所居住的宫门。唐。沈佺期〈龙池篇〉:「池开天汉分黄一,龙向天门入紫微。」
2.帝王宫殿之门,即君门的尊称。《楚辞。王褒。九怀。通路》:「天门兮地户,孰由兮贤者。」
3.天机之门,指心。《庄子。天运》:「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
4.道家称鼻孔或两眉之间的天庭。《老子》第九章:「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五。隐藏章》:「上合天门,入明堂。」
5.星官名。由两颗星组成,属角宿,在西方属室女座。
6.古人称角宿两颗星之间的天区为天门。
7.赌牌九时,庄家的对面。《老残游记》第一九回:「第二条拿了个八点,天门是地之八,上下庄是九点,又赔了一个通庄。」
8.天门冬的别名。参见「天门冬」条。
《國語辭典》:西东(西東)  拼音:xī dōng
1.西边和东边。《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一尉候于西东,合车书于南北。」宋。杨万里 晚望诗:「落日偏明松表里,好山分占水西东。」也作「东西」。
2.比喻分离。唐。杜甫 酬孟云卿诗:「明朝牵世务,挥泪各西东。」唐。柳宗元重别梦得〉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國語辭典》:夷狄  拼音:yí dí
古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母亲夷狄,以疏其属。」《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阴浊用事底时节,夷狄陆梁,小人得志。」
《國語辭典》:日下  拼音:rì xià
1.太阳落下。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月流春夜短,日下秋天速。」
2.现在、目前。《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日下天气且是凉,便放五日也不妨。」
3.当天。《水浒传》第六三回:「犒赏三军,限日下起行。」
4.京师。唐。钱起〈送薛判官赴蜀〉诗:「边陲劳帝念,日下降才杰。」
5.比喻遥远。唐。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
6.国名。在东方荒远的地方。《尔雅。释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
《國語辭典》:苍龙(蒼龍)  拼音:cāng lóng
1.青色的龙。《楚辞。贾谊。惜誓》:「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徵也,吾为女遂成之。』」
2.青色的马。《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乘鸾辂,驾苍龙。」
3.太岁。《后汉书。卷三五。张曹郑列传。张纯》:「今摄提之岁,苍龙甲寅,德在东宫。」
4.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宋。苏轼 夜泛西湖二绝诗:「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氐、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
5.形容山岭或树木的青苍和起伏不定。比喻青苍高大的树木或起伏不定的山岭。唐。李山甫诗:「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宋。苏轼 登玲珑山诗:「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
《國語辭典》:善人  拼音:shàn rén
1.善良的人。《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西游记》第一二回:「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
2.心地慈悲,常作好事的人。《红楼梦》第三九回:「我们老太太、太太都是善人,合家大小都好善喜舍,最爱修庙塑神的。」
《國語辭典》:天柱  拼音:tiān zhù
古代传说中,天空是由不周山、昆崙山等八座高山支撑著,称为「天柱」。《淮南子。天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宋。文天祥〈正气歌〉:「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國語辭典》:青阳(青陽)  拼音:qīng yáng
1.明堂名。古时宫殿面向东方的厅堂。《礼记。月令》:「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
2.春天。晋。潘岳〈射雉赋〉:「于时青阳告谢,朱明肇授。」唐。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诗:「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3.比喻年轻的容貌。唐。李贺〈赠陈商〉诗:「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