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居夷
亦作“ 居彝 ”。 本指居住在东方九夷之地。后泛指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 明 徐爱 《〈传习录上〉前言》:“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因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清 钱谦益 《秋日杂诗》之十八:“世界自寥廓,吾师欲居彝。”
《漢語大詞典》:沧瀛(滄瀛)
(1).沧海,大海。 南朝 陈 沈炯 《归魂赋》:“百万之虏,俄成鱼鳖。千仞之阜,倏似沧瀛。” 明 黄洪宪 《山海关》诗:“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 上京 。” 清 龚自珍 《投李观察宗传》诗:“汪汪无尽意,对面即沧瀛。” 周实 《哭洗酲》诗:“其时狂奴负狂名,少年眼底隘沧瀛。”
(2).指东方海隅之地。 唐 李白 《东海有勇妇》诗:“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漢語大詞典》:青色
(1).东方之色,春色。管子·幼官:“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淮南子·时则训》:“东宫御女青色,衣青采,鼓琴瑟。”
(2).黑色。《楚辞·大招》:“青色直眉,美目媔只。” 蒋骥 《楚辞馀论》卷下:“《大招》云‘青色直眉’,青亦指黑。”
《漢語大詞典》:笙磬
(1).古代谓陈于东方之磬乐。周礼·春官·眡瞭:“眡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 郑玄 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大射礼》曰:‘乐人宿县於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笙鐘。’”
(2).笙和磬。磬,乐器。以玉石或金属制成,形状如曲尺。《宋书·乐志二》:“晳晳庭燎,喤喤鼓鐘,笙磬咏德,万舞象功。”《宋史·乐志七》:“笙磬鏗鏘,干旄旖旎。”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伶人 刁俊朝 妻项癭如鸡卵,渐如数斛之囊,中有琴瑟笙磬之音。”
《國語辭典》:东顾(東顧)  拼音:dōng gù
回顾东方。比喻思念东方。《文选。曹植。求自试表》:「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
分類:顾念东方
《漢語大詞典》:肆觐(肆覲)
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柴。望秩于山川,肆覲东后。”原谓以礼见东方诸国之君,后常用为语典,以称见天子或诸侯之礼。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肆覲天宗,爰集通仙。”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九:“爰从太微上,肆覲虚皇尊。” 宋 王禹偁 《〈皇华集〉序》:“古者天子五载一廵狩,肆覲羣后,观省风俗,黜陟幽明而已。”
《漢語大詞典》:东极(東極)
(1).东方边际;东方极远之处。山海经·海外东经:“帝命 竪亥步 ,自东极至於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 晋 左思 《吴都赋》:“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经 扶桑 之中林,包 汤谷 之滂沛。” 唐 陆龟蒙 《和重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老思东极旧巖扉,却待秋风泛舶归。”
(2).指 中国 东部边境。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 泰山 ,周览东极。”《魏书·百济传》:“今中夏平一,宇内无虞,每欲陵威东极,悬旌域表。”
(3).指 东海 。亦泛指东方大海。 唐 杜甫 《长江》诗之二:“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 仇兆鳌 注:“东极,指 东海 。” 明 俞安期 《望海》诗:“星临东极无分野,山入南荒有 沃焦 。”
《國語辭典》:棘林  拼音:jí lín
1.荆棘之林。《文选。左思。吴都赋》:「亦犹棘林萤耀,而与夫桪木龙烛也。」
2.神话传说中东方荒远之地。《淮南子。地形》:「东方曰棘林,曰桑野。」
3.古时听讼断狱于棘槐之下,后用于指称法庭。《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三》:「胏石少不冤之人,棘林多夜哭之鬼。」
《國語辭典》:近东(近東)  拼音:jìn dōng
中东地区。参见「中东」条。
《漢語大詞典》:正卯
(1).谓正在东方。古人以地支与方位相配,卯为正东。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阳公 麾日,安能使反?或时战时日正卯,战迷,谓日之暮,麾之转左,曲道日若却。”
(2).指正式职官。《冷眼观》第五回:“他衙门里有起无耻的书办,将女眷打扮的同娼妓一样,带进去吃酒,听説很有好几家清白的家小,被藩台赏识了,就即时补了正卯呢。”
《漢語大詞典》:小东(小東)
(1).东方较近之国。《诗·小雅·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清 惠周惕 《诗说下》:“小东、大东,言东国之远近也。”
(2).小东道。做主人宴客时的谦称。 清 王锡纯 《绣襦记·入院》:“一宵之饌,难道老身备不起这小东,还要 郑大爷 费钞?”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七回:“ 家树 道:‘做个小东吧。’ 陶太太 道:‘……你们是双请,我们是双到。’”
《國語辭典》:东洋(東洋)  拼音:dōng yáng
1.亚洲东部的海洋。
2.自清代以来至抗战时期,常称日本为东洋。如:「东洋货」、「东洋人」。《文明小史》第二六回:「我已替你想出一条路,莫如逃到东洋,那里有我几个熟人,你去投奔他,自然妥当的。」也称为「东瀛」。
3.泛指大海。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只疑是银河落九天,渊泉云外悬,入东洋不离此径穿。」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虽然大海号东洋,休谦让,他则待招选你做东床。」
《漢語大詞典》:夷蛮(夷蠻)
古代对东方和南方各族的泛称。史记·太史公自序:“嘉 句践 夷蛮能脩其德,灭强 吴 以尊 周 室,作《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微嫂之力,化为夷蛮。” 明 刘基 《过闽关》诗之四:“驛路高低过岭关,兠离人语杂夷蛮。”
分類:东方南方
《漢語大詞典》:夷貊
古代对东方和北方民族之称。亦泛指各少数民族。史记·日者列传:“盗贼发不能禁,夷貊不服不能摄。”旧唐书·郑畋传:“茫茫赤县,仅同夷貊之乡;惴惴黔黎,若在狴牢之内。” 明 卓珂月 《花舫缘》第一出:“止有 吴趋 、 唐子畏 ,年少多才,翰墨流传夷貊,词章妙絶古今。”
《漢語大詞典》:春路
(1).春天的道路。 南朝 宋 荀雍 《临川亭》诗:“目极依春路,披褐怀良辰。” 唐 孙逖 《春日留别》诗:“春路逶迤花柳前,孤舟晚泊就人烟。” 宋 韩驹 《智勇师归永嘉自言所居在万竹间乞诗送行》诗:“夜堦簌簌风翻籜,春路冥冥雨放稍。”
(2).天子所乘的青色的鸾车。后汉书·舆服志“耕车” 刘昭 注引 晋 贺循 曰:“车必有鸞,而春独鸞路者,鸞凤类而色青,故以名春路也。”
(3).东方的道路。文选·张衡〈东京赋〉:“飞 云龙 於春路,屯 神虎 於秋方。” 薛综 注:“春路,东方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