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圣事(聖事)
(1).圣人之事。谓 孔子 弟子学习的成果和表现。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 孔子 门徒,‘达者七十二,而各得圣人之一体’,是圣事有剖判也;又云‘ 颜渊 具体而微’,是圣事有厚薄也。”
(2).基督教的重要礼仪。该教认为它借助一定可见的形式赋予领受者不可见的基督的宠爱和保佑。具体内容有圣洗、坚振、告解、圣体、终傅、神品、婚配等七件。各教派不尽相同,如新教一般只承认洗礼(圣洗)与圣餐(圣体)为圣事。 许地山 《缀网劳蛛》:“别的事情,也许她会忘记,惟独这圣事是她所不敢忽略的。”
《漢語大詞典》:替戾冈(替戾岡)
晋书·艺术传·佛图澄载: 石勒 将攻 刘曜 ,群下咸谏以为不可。 勒 问 佛图澄 , 澄 曰:“相轮铃音云:‘秀支替戾冈,僕谷劬秃当。’此 羯 语也。秀支,军也。替戾冈,出也。僕谷, 刘曜 胡位也。敂秃当,捉也。此言军出捉得 曜 也。” 勒 果生擒 曜 。后因以“替戾冈”作为“出”的隐语。 宋 苏轼 《景纯复以二篇仍次其韵》之二:“背城借一吾何敢,慎莫樽前替戾冈。” 冯应榴 合注:“借言不敢再出和篇之意。”
分類:石勒不可
《漢語大詞典》:匪席
不象席子可以卷曲。比喻心志坚不可屈。《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孔颖达 疏:“我心又非如席然。席虽平,尚可卷;我心平,不可卷也。”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今遣某位某甲等,率兹百辟,人致其诚,庶匪席之旨,不远而復。” 唐 岑参 《西河太守杜公挽歌》之四:“秉心常匪席,行义每挥金。” 夏燮 中西纪事·庚申换约役:“一旦因时事日艰,内外诸臣未能坚其匪席之旨,而欲狃於处堂之安。”
《國語辭典》:神权(神權)  拼音:shén quán
神所赋予,绝对不可侵犯的权力。专制时代的帝王,常持此说以为其统治作辩护。
《漢語大詞典》:从事衫(從事衫)
指军服。 唐 杜甫 《魏将军歌》:“将军昔著从事衫,铁马驰突重两衔。” 仇兆鳌 注:“从事衫乃戎衣。 姜氏 《杜笺》: 魏 孝肃 詔百司悉依旧章,不得以务衫从事,即从事衫也。”按,北史·魏孝静帝纪:“庚午,詔内外戒严,百司悉依旧章,从容雅服,不得以务衫从事。”唯“务衫”不可考,一本作“絳衫”。绛衫为 南北朝 通行之戎服。
分類:军服不可
《漢語大詞典》:使鬼钱(使鬼錢)
《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 三国 魏 杜恕 《体论》:“可以使鬼者,钱也。”《晋书·隐逸传·鲁褒》:“谚曰:‘钱无耳,可使鬼。’”本言钱能驱使鬼神,营私枉法,无往不可。后因蔑称钱财为“使鬼钱”。 宋 黄庭坚 《次韵胡彦明同年羁旅京师寄李子飞》:“原无马上封侯骨,安用人间使鬼钱。” 宋 王千秋 《减字木兰花》词:“待早归田,欲买田无使鬼钱。”
《國語辭典》:无名氏(無名氏)  拼音:wú míng shì
称隐没或亡失姓名的人。《三国演义》第六○回:「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
《漢語大詞典》:苦匏
瓜类。味苦如胆,不可食,故名。诗·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 济 有深涉。” 毛 传:“匏谓之瓠,瓠叶苦,不可食也。”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於人,共济而已。” 韦昭 注:“材读若裁。不裁於人,言不可食也。共济而已,佩匏可以渡水也。” 清 顾炎武 《淮北大雨》诗:“已知举世皆行潦,且復因人赋苦匏。”
分類:不可
《漢語大詞典》:遁逸
亦作“遯逸”。
(1).避世隐居。《楚辞·远游》:“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羣而遁逸。” 王逸 注:“遁去风俗,独隐存也。”晋书·李重传:“外无希世之容,内全遁逸之节。”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眇遯逸於人羣,长寄心於云霓。” 宋 苏舜钦 《投匦疏》:“且遁逸之士,不示见闻,今陛下垂詔而杂举之,是欲使之自见闻也。”
(2).退走;逃走。梁书·侯景传:“贼党大喜,告 景 曰:‘西师惧吾之强,必欲遁逸,不击,将失之。’” 宋 叶适 《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自兵起,盐商不敢行,传言虏且犯 通 泰 ,而提举官相继遯逸,盐利大乏。”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役吏反牌,以遁逸为报。”亦指消失。 何其芳 《黄昏》:“我又曾有一些寂寞的光阴,在幽暗的窗子下,在长夜的炉火边,我紧闭着门而它们仍然遁逸了。”
(3).散失;遗漏。 宋 叶适 《〈巽岩集〉序》:“凡实録、正史、官文书,无不是正,就一律也;而又家録、野记,旁互参审,毫髮不使遁逸,邪正心迹,随卷较然。”
(4).放纵;不可约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於野心矣。”
《國語辭典》:悲剧(悲劇)  拼音:bēi jù
1.以不幸遭遇为主题的戏剧。在情节布局中主角的命运往往悲惨不幸,进而引起观众的同情。
2.比喻悲惨不幸的事件。如:「酒后切勿驾车,以免酿成悲剧。」
《漢語大詞典》:拟出
一般是指无形的东西,常强调形成或造出与预想的设计、原来的目的或某些不可避免的事实相适合的东西。例如:拟出一项财政报告。
《漢語大詞典》:弃唾(棄唾)
吐掉唾沫。比喻鄙弃至贱之物,毫不可惜。 南朝 齐 张融 《与周颙书论释法宠》:“ 法宠 法师,絶尘如弃唾,若斯之志,大矣远矣。” 宋 秦观 《送刘承议解职归养》诗:“登山尚记飞云处,罢吏端如弃唾轻。”
《國語辭典》:必需  拼音:bì xū
必定需要。如:「这是民生所必需。」
《漢語大詞典》:磐固
如磐石般稳固。形容不可动摇。魏书·刑罚志:“以帝宗磐固,周布於天下,其属籍疏远,荫官卑末,无良犯宪,理须推究。”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儻相府思变其道,与国家磐固基本,一旦王道復行,使天下为富为寿数百年,由今相府致君之功也。” 清 林则徐 《尖沙嘴涌添建炮台折》:“官涌偏南一山,前有石排一段,天生磐固。”
《国语辞典》:刻可  拼音:kè kě
不可、不行。宋。朱熹《二程语录》卷一二:「吕微仲使人言,今后且刻可伤触人。」
分类:不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