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上计(上計)  拼音:shàng jì
1.最好的计策。《战国策。西周策》:「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南史。卷四五。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2.汉制,每届年终,郡国遣吏至京上计簿,将全年人口、钱、粮、贼、狱讼等事项,向朝廷报告,称为「上计」。《续汉书志。第二八。百官志五》:「本注曰: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
《漢語大詞典》:上计掾(上計掾)
古代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后汉书·皇甫规传:“﹝ 规 ﹞与 羌 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举 规 上计掾。”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好 郑 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晋书·宣帝纪:“ 汉 建安 六年,郡举上计掾。”参见“ 上计 ”。
《國語辭典》:上计(上計)  拼音:shàng jì
1.最好的计策。《战国策。西周策》:「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南史。卷四五。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2.汉制,每届年终,郡国遣吏至京上计簿,将全年人口、钱、粮、贼、狱讼等事项,向朝廷报告,称为「上计」。《续汉书志。第二八。百官志五》:「本注曰: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
《漢語大詞典》:走为上计(走爲上計)
谓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语本南齐书·王敬则传:“ 檀公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水浒传》第十八回:“ 晁盖 道:‘却才 宋押司 也教我们走为上计,却是走那里去好?’”亦作“ 走为上着 ”、“ 走为上策 ”。《洪秀全演义》第十回:“ 钱江 道:‘黑暗官吏擅威作福,为足下计,倒是走为上着。’”《廿载繁华梦》第一回:“又见查办拿人的风声,一天紧似一天,计不如走为上着。” 蒋子龙 《机电局长的一天》:“他感到,内心的一些想法摆到桌面上是站不住脚的,还是走为上策。”参见“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
《國語辭典》:三十六策,走是上计(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拼音: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
事态已经难以挽回,别无良策,唯有一走了事。《南齐书。卷二六。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也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國語辭典》: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拼音: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事态已经难以挽回,别无良策,唯有一走了事。参见「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条。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常言道的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喜得我是孤身,又无家小连累,不若收拾了细软行李,打个包儿,悄悄的躲到别处,另做营生,岂不乾净?」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我打他不过,『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只是跑,只是跑。」
《漢語大詞典》:吞墨
北齐 于正旦劳诸郡上计吏。劳毕,赐纸命陈事宜。书迹滥劣者罚饮墨水一升。事见 唐 韩鄂 《岁华纪丽·元日》。后以为习字之典。 清 钱谦益 《答书砚》诗:“晴窻洗胃还吞墨,永日撑肠欲煮书。”
《國語辭典》:工时(工時)  拼音:gōng shí
工人劳动的时间。各国皆有法律规定工时以保障工作权益与劳动品质。通常以「小时」为计算单位。
《國語辭典》:小计(小計)  拼音:xiǎo jì
1.小计谋、小方法。《三国演义》第四六回:「诡谲小计,何足为奇!」
2.小总结,约略的估计。如:「这些物品小计为一百三十二元。」《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当真我们有得肉里钱先折去不成?只看我略施小计,不必用钱。」
3.指帐面上单页的合计,与整本合计的总计相对。
《国语辞典》:韦伯(韦伯)  拼音:wéi bó
1.量词。物理学上计算磁通量的单位。通过一单匝线圈的磁通量,若在一秒内以一定变率减为零时,能使该线圈上产生一伏特的感应电动势,则此磁通量称为「一韦伯」。
2.人名:(1)(Weber,Carl Maria Von,西元1786~1824)德国作曲家,德国民族歌剧创始者。曾任威登堡皇室秘书、日耳曼歌剧院乐长。作品风格独特。有歌剧杰作神弹射手等。(2)(Weber,Max 西元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是二十世纪对社会科学具有巨大影响的学者。所著关于新教教义与资本主义的论文,曾影响了历史思潮和宗教社会学。著有基督教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等书。
《國語辭典》:排局  拼音:pái jú
安排陷阱、设计骗人。《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不肯思量做生理,只是排局骗别人。」
《国语辞典》:秒针(秒针)  拼音:miǎo zhēn
钟表上计秒的针。
分类:钟表上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