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盲棋  拼音:máng qí
下棋的人眼睛不看棋盘,而用话说出每一步棋的下法。
《國語辭典》:将军(將軍)  拼音:jiāng jūn
1.职官名。春秋时代诸侯以卿统军,故卿通称为将军。战国时始为武官名。汉代置大将军、骠骑将军等。临时出征的统帅则别加称号,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魏晋南北朝时,将军名号很多,职权各不相同。唐代的将军为环卫之官和武散官。宋、元、明多以将军为武散官,而殿廷武士亦称为将军。清代的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或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和临时出征的统帅。目前我国武职高级将官统称为将军,分为一级上将、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四级。
2.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帅,称为「将军」。后亦比喻为受制于对方。
《漢語大詞典》:让先(讓先)
(1).围棋术语,在双方棋力参差,不能分先对局时,上手一方经常执白,让下手一方经常执黑子先弈,谓之“让先”。
(2).象棋术语。高低手对弈,为使双方棋艺水平相对平衡,常由高手让低手先走一步、两步或三步,称为“一先”、“二先”或“三先”。
《漢語大詞典》:让子(讓子)
(1).围棋术语。即黑方先在盘上放置二个以上(可多至二十五个)的子,再由白方投子。此时,白方称为“授子”,黑方则称为“受子”。终局计算输赢,黑方须还给白方被让子数的一半。
(2).象棋术语。高低手对弈,为使双方棋艺水平相对平衡,在对奕前由高手拿去一子或二子(子的种类,规定为车、马、炮等三种),然后入局。
《國語辭典》:象戏(象戲)  拼音:xiàng xì
一种棋戏。参见「象棋」条。
分類:下象象棋
《國語辭典》:象棋  拼音:xiàng qí
1.一种棋戏。两人对下,持黑棋的一方有一个将,二个士、象、车、马、包,五颗卒等十六颗子;红棋则为一个帅,二个仕、相、车、傌、炮,五颗兵等十六颗子,各子走法不同。棋盘由九条直线与十条横线组成,中间划有河界。双方交替走子,以攻死对方的将或帅为胜。也称为「象戏」。
2.象棋游戏所使用的棋子。
《漢語大詞典》:象局
象棋的棋局。 明 唐顺之 《吴南圃像赞》:“终日执筹,夜苦不足;谁能为逸,庭有象局。”
分類:象棋棋局
《國語辭典》:卒子  拼音:zú zi
兵卒。《董西厢》卷三:「步兵卒子小偻儸,擂狼皮鼓,筛动金锣。」也称为「卒儿」。
《國語辭典》:中局  拼音:zhōng jú
下围棋、象棋时,双方布局完成,局势进入变化复杂的激战阶段。
《漢語大詞典》:棋坛
指围棋、象棋等棋类运动界。例如:棋坛老将。
分類:围棋象棋
《國語辭典》:斜线(斜線)  拼音:xié xiàn
数学上指两不垂直、不平行的直线。也称为「偏线」。
《漢語大詞典》:杀着(殺著)
(1).最厉害的招数或本领。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九》:“ 宰我 固不成话, 老孔 亦狠,著著都是杀著, 宰我 当日如何当得起。”
(2).指象棋中杀死对方将帅的一着棋。
《国语辞典》:跟子  拼音:gēn zǐ
一种下象棋的战术。防守时,使一子在后,随著对方棋子的移动而移动,来监视它的进攻,这种动作称为「跟子」。
《国语辞典》:弃车保帅(弃车保帅)  拼音:qì jū bǎo shuài
本是下象棋的术语。也比喻在紧要关头,牺牲次要的而保全重要的。如:「总公司对失职人员一律惩处,并未弃车保帅。」
《国语辞典》:事急马行田(事急马行田)  拼音:shì jí mǎ xíng tián
(歇后语)乱走。马,指象棋中的棋子。下象棋时,马走日字步,象走田字步。事急马行田比喻遇危急时便乱了手脚。如:「他因赶搭公车而闯红灯,真是事急马行田──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