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啸溪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大阐者。
东和名家子。
明达物理。
早悟空花。
依玉溪和尚祝发。
力究出世之道。
禅林讲席。
靡弗参叩。
无所入。
遂创庵于岩头。
楗关十年。
于指胸点额之际。
忽然摸著。
快痒不可言。
直造和之天界㞧中和尚处。
求决择。
相见一笑而已。
于是。
朝参夕见。
机缘有契。
弦筈相含。
既蒙印记。
挈杖出闽关。
履淅过淮。
多逢哲匠。
至金台。
憩大宝禅寺。
道风翕然。
司礼黄高二公。
闻师名。
袖香见之。
言机期合。
恨参承之晚。
欲闻于上。
师固辞乃已。
自是问谒者。
踵接户外。
师随缘开示。
务使人人发心欢喜而去。
则吾说为不徒日。
复一日。
颇觉烦挠。
一日偶阅归去来词。
怃然曰。
陶渊明。
不以五斗米折腰。
弃官而去。
沙门释子。
反以一钵饭。
系足息影。
地蒲团大一块耳。
得青山几何。
以成化戊戌八月。
飘然南还。
次年。
寓金陵报恩。
寄书谢二司礼。
司礼叹之而已。
后邵郡清信士。
创寺延师。
居之二十馀年。
清远之风。
从化者众。
于辛酉春二月十七日。
敛衣而化。
其徒净渊。
集其机缘语句。
为上下卷梓行。
师喜作山居诗。
唱道鸣怀。
悠然可诵。
过金山有句。
月现潜龙影。
云笼老鹤声。
尤见禅意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0 【介绍】: 唐僧。吉州庐陵人,俗姓刘。初见禅宗六祖慧能,深器异之。后居青原山静居寺,阐扬禅法,开青原一系,故又名青原行思。后传法于希迁。开元中圆寂,敕谥洪济大师,门徒尊为七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镭氏。
庐陵安城人。
幼岁出家。
每群居论道。
思惟嘿然后闻曹溪法席之盛。
乃往参礼。
问曰。
当何所务。
即不落阶级。
祖曰。
汝曾作什么来。
思曰。
圣谛亦不为。
祖曰。
又道不落阶级。
思曰。
圣谛尚不为。
何阶级之有。
祖深器之。
祖将示寂。
谓思曰。
从上衣法双行。
师资递授。
衣以表信。
法乃印心。
苟得其人。
何患不信。
吾今留衣。
永镇山门。
以绝争端。
汝当分化。
无令断绝。
思得记莂。
住青原山净居寺。
有沙弥希迁。
问于六祖曰。
和尚百年后。
希迁未审当依附谁。
祖曰。
寻思去。
及祖顺世迁每兀坐。
想念而已。
第一座咄曰。
汝师兄名行思。
汝师所言寻思者。
政欲使汝依附师兄。
语意分明。
汝何迷执。
迁便礼辞祖龛。
径造净居。
思问曰。
子何来。
迁曰曹溪思曰。
将得什么来。
迁曰。
未到曹溪亦不失。
思曰。
恁么用到曹溪作么。
迁曰。
若不到曹溪。
争知不失。
迁又问曰。
溪大师还识和尚否。
思曰。
汝今识吾否。
迁曰。
识又争能得。
又问。
和尚出岭来多少时。
思曰。
我却不如汝早晚离曹溪。
迁曰。
希迁不从曹溪来。
思曰。
我亦早知你去处也。
迁曰和尚幸是大人。
莫造次。
他日思问迁汝什么处来。
迁曰。
曹溪。
思乃举拂子曰。
曹溪还有者个么。
迁曰。
非但曹溪。
西天亦无。
思曰。
子莫曾到西天否。
迁曰。
若到即有也。
思曰。
未在更道。
迁曰。
和尚也须道取一半。
莫全靠学人。
思曰。
不辞向汝道。
恐已后无人承当。
即令迁驰书到南岳曰。
汝速回。
吾有个鈯斧子。
与汝住山去。
迁至彼。
未呈书。
便问让和尚云。
不慕诸圣。
不重己灵时如何。
让曰。
子问太高生。
何不向下问。
迁曰。
宁可永劫沈沦。
不慕诸圣解脱。
让休去。
迁回。
思问。
曰。
子送书达否。
迁曰。
信亦不通。
书亦不达。
思曰。
作么生。
迁举前语。
却曰。
发日蒙和尚许鈯斧子。
便请。
思垂一足。
迁礼拜神。
会来参。
思问什么处来。
会曰。
曹溪。
思曰。
曹溪意旨如何。
会振身而已。
思曰。
犹滞瓦砾在。
会曰。
和尚此间莫有真金与人否。
思曰。
设有与。
你向什么处著。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思曰。
庐陵未作么价。
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
升堂告众跏跗而逝。
僖宗谥弘济。
塔号归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1—782 【介绍】: 唐僧。
天台宗九祖。
常州人,世居晋陵荆溪,称荆溪大师,又称妙乐大师。
俗姓戚。
原为儒家子弟,二十岁入左溪玄朗之门,三十八岁于宜兴净乐寺出家,后在吴郡开元寺讲止观。
玄朗卒,住天台山国清寺。
有《法华玄义释签》、《摩诃止观辅行传弘诀》、《止观大意》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毗陵之荆溪戚氏子也。家世儒素。年二十。以处士。事左溪玄朗师。而受经焉。异日朗谓之曰。汝何梦矣。曰畴昔之夜梦。著僧伽黎。挟两轮。游大河中。朗曰。嘻汝其以止观二法。度众生于生死渊乎。天宝初。始缁薙。寻从越州昙一律师。究毗尼藏。复于吴之开元寺大阐所学。无几何朗师捐世。乃叹曰。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古之至人。静以观其本。动以应乎物。二俱不住。而后庶几以蹈大全。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舍予其谁足取正哉。于是祖述所传章句。凡十数万言。以贻诸后。诏书屡徵。卒辞疾不起。虽当大兵大饥之际。归趋愈盛。而道迪愈勤。布衣草座。以身率物。耆艾不息。建中三年二月五日。示疾于佛陇道场。语其徒曰。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德。爇炷则初后同相。涉海则浅深异流。自利利人。在此而已。尔曹其毋忽。因隐几泊然而化。寿七十二。腊三十四。起塔祔全身于智者大师莹兆之西南隅。嗣其法者。吴门沙门元皓也。平日著述有法华释签。法华疏记。各十卷。止观辅行传弘诀十卷。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方等忏补阙仪二卷。略维摩疏十卷。维摩疏记三卷。重治定涅槃疏十五卷。金錍论一卷。止观义例大意。止观文句。十妙不二门等。行于世。搢绅先生之得其道者。学士梁肃其尤也。故摛鸿笔。以发大师之蕴。而勒之金石诚无愧。
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湛然。俗姓戚氏。世居晋陵之荆溪。则常州人也。昔佛灭度后。十有三世至龙树。始用文字广第一义谛。嗣其学者号法性宗。元魏高齐间有释慧文。默而识之。授南岳思大师。由是有三观之学。洎智者大师蔚然兴于天台。而其道益大。以教言之则然乃龙树之裔孙也。智者之五世孙也。左溪朗公之法子也。家本儒墨。我独有迈俗之志。童丱邈焉异于常伦。年二十馀受经于左溪。与之言大骇。异日谓然曰。汝何梦乎。然曰。畴昔夜梦披僧服掖二轮游大河之中。左溪曰。嘻汝当以止观二法度群生于生死渊乎。乃授以本师所传止观。然德宇凝精神锋爽拔。其密识深行冲气慧用。方寸之间合于天倪。至是始以处士传道。学者悦随。如群流之趣于大川也。天宝初年解逢掖而登僧籍。遂往越州昙一律师法集。广寻持犯开制之律范焉。复于吴郡开元寺敷行止观。无何朗师捐代。挈密藏独运于东南。谓门人曰。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古先至人。静以观其本。动以应乎物。二俱不住。乃蹈于大方。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于是大启上法旁罗万行。尽摄诸相入于无间。即文字以达观。导语默以还源。乃祖述所传章句凡十数万言。心度诸禅身不踰矩。三学俱炽群疑日溃。求珠问影之类。稍见罔象之功行。止观之盛始然之力也。天宝末。大历初。诏书连徵。辞疾不就。当大兵大饥之际。揭厉法流学徒愈繁。瞻望堂室以为依怙。然慈以接之谨以守之。大布而衣一床而居。以身诲人耆艾不息。建中三年二月五日示疾佛陇道场。顾语学徒曰。道无方性无体。生欤死欤其旨一贯。吾归骨此山报尽今夕。要与汝辈谈道而诀。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德。爇炷则初后同相。涉海则浅深异流。自利利人在此而已。尔其志之。言讫隐几泊然而化。春秋七十二。法腊三十四。门人号咽。奉全身起塔。袝于智者大师茔兆西南隅焉。入室弟子吴门元浩。可谓迩其人近其室矣。然平日辑纂教法。明决前疑开发后滞。则有法华释签法华疏记各十卷。止观辅行传弘诀十卷。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方等忏补阙仪二卷。略维摩疏十卷。维摩疏记三卷。重治定涅槃疏十五卷。金[镙-糸+拱]论一卷。及止观义例止观大意止观文句十妙不二门等。盛行于世。详其然师始天宝终建中。以自證之心说未闻之法。经不云乎。云何于少时大作佛事。然师有焉。其朝达得其道者。唯梁肃学士。故摛鸿笔成绝妙之辞。彼题目云。尝试论之。圣人不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出焉。自智者以法传灌顶。顶再世至于左溪。明道若昧。待公而发乘此宝。乘焕然中兴。盖受业身通者三十有九僧。搢绅先生高位崇名。屈体承教者又数十人。师严道尊遐迩归仁。向非命世而生则何以臻此。观夫梁学士之论儗议偕齐。非此人何以动鸿儒。非此笔何以铭哲匠。盖洞入门室见宗庙之富。故以是研论矣。吁吾徒往往有不知然之道。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梁公深入佛之理窟之谓欤。有会稽法华山神邕作真赞。至大宋开宝中。吴越国王钱氏。追重而诔之。号圆通尊者焉。可不是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