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山东(山東)  拼音:shān dōng
1.省名。参见「山东省」条。
2.战国时指函谷关、崤山以东。《战国策。赵策二》:「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
3.太行山以东。唐。章砀〈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4.古亦指华山以东。《汉书。卷六九。赵充国等传》赞曰:「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國語辭典》:山西  拼音:shān xī
1.省名。参见「山西省」条。
2.古称华山之西。《汉书。卷六九。赵充国等传。赞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漢語大詞典》:山东诏(山東詔)
《汉书·贾山传》:“臣闻 山东 吏布詔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后因以“山东詔”为诏书的美称。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久已饰巾,尚堪扶杖,听 山 东詔。”
分類:诏书
《国语辞典》:山东大鼓(山东大鼓)  拼音:shān dōng dà gǔ
铁片大鼓的别名。参见「铁片大鼓」条。
《国语辞典》:山东半岛(山东半岛)  拼音:shān dōng bàn dǎo
半岛名。位于山东省东半部,胶莱谷地以东,突出黄海、渤海之间。沿岸有烟台、青岛、威海卫等港口。农产以小麦、高粱、柞蚕丝、水果为主。为中国大陆面积最大的半岛。
《国语辞典》:老山东(老山东)  拼音:lǎo shān dōng
道道地地的山东人。后用来泛指旧式而循规蹈矩的人。如:「他身材魁梧,行事规矩,真是个老山东。」
《国语辞典》:山东省(山东省)  拼音:shān dōng shěng
省名。位于黄河下游最东省分,东界黄海、渤海间,北与西均界河北,南界江苏,西南界河南,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面积为十四万五千三百八十三平方公里,省会济南市。周朝时,鲁建国于此,故简称为「鲁」。
《國語辭典》:山东梆子(山東梆子)  拼音:shān dōng bāng zi
流行于山东一带与河南、河北部分地区的剧种。据说是秦腔或晋剧传入山东后所形成。至今已有三百馀年历史,以梆子腔演唱。伴奏乐器最早使用二弦、三弦,后改用板胡、二胡。戏曲剧目有四百馀出。
《國語辭典》:山东快书(山東快書)  拼音:shān dōng kuài shū
起源于山东省济宁、临清地区的一种曲艺。约有一百馀年历史,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唱词以七字句为主,间以说白。表演者一面吟诵,一面击铜板伴奏,节奏较快,亦有用竹板击拍。传统曲目有武松传、鲁达除霸、马家店等。
《國語辭典》:山东琴书(山東琴書)  拼音:shān dōng qín shū
起源于山东菏泽地区的一种曲艺。以唱为主,说为辅,唱词以七字句为主,由一至五、六人演唱。常用曲调为凤阳歌、垛子板,伴奏乐器有扬琴、筝、软弓胡琴、三弦等,流行于山东与华北、东北等地。传统曲目有〈拳打镇关西〉、〈梁祝下山〉等。
《漢語大詞典》:山东山相,山西出将(山東山相,山西出將)
古谓 崤山 、 华山 以西地区多出名将, 崤山 、 华山 以东地区多出宰相。汉书·赵充国传赞:“ 秦 汉 以来, 山 东出相, 山 西出将。”后汉书·虞诩传“喭曰:‘ 关 西出将, 关 东出相’” 唐 李贤 注:“《前书》曰:‘ 秦 汉 以来, 山 东出相, 山 西出将。’ 秦 时 郿 白起 , 频阳 王翦 ; 汉 兴, 义渠 公孙贺 、 傅介子 , 成纪 李广 、 李蔡 , 上邽 赵充国 , 狄道 辛武贤 :皆名将也。丞相,则 萧 、 曹 、 魏 、 丙 、 韦 、 平 、 孔 、 翟 之类也。”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二:“ 山 东出相, 山 西出将,信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