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马王堆(马王堆)  拼音:mǎ wáng duī
地名。位于湖南长沙东郊四公里五里牌的一个小地方。相传是五代时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为「马王堆」,民国六十一年在此地挖掘出三座汉墓和大量陪葬物而闻名。一号墓利仓夫人的尸体,肌肉仍有弹性,陪葬物有各种彩绘帛画、服饰丝织品、漆器、铜器及乐器等;三号墓发现大量帛书,包括老子、易经、战国纵横家书、天文书、医书及导引图等二十馀种,共计十二万多字,字体为早期的隶书。这些出土的文物对于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医药等,很有价值。
《漢語大詞典》:马王堆汉墓(馬王堆漢墓)
西汉 前期墓葬,位于今 湖南省 长沙市 东郊 马王堆 。1972-1974年先后两次发掘了三座墓,为 軑侯利苍 及其家属的墓地。三墓以一号墓规模最大,且保存完好。出土女尸保存之佳,非常罕见。三号墓形制同一号墓,但规模较小,保存情况较差,男尸仅存枯骨,此墓出土了《易经》老子和天文、相马、医学等帛书,计二十馀种十二万多字,还有三幅地图。两墓所出彩绘帛画、丝织品、乐器、漆器等,均是重要发现。规模较小的二号墓,保存很差,随葬器物残存不多。 马王堆 汉 墓的发掘,为研究 西汉 初期的历史,考查当时手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化艺术和社会礼俗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漢語大詞典》: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西汉帛画。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画幅呈“丁”形。上部绘有日中金乌、月中蟾蜍、蛇身人首像等。中部为体盖翼鸟下两人跪迎一老妇,三女后侍。下部表现力士擎物、双龙相环、人首鸟身像等。色彩丰富华丽。
《國語辭典》:相随(相隨)  拼音:xiāng suí
相从、跟随。《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二》:「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帝曰:『朕不可舍百官而去。』众皆号泣相随。」
《國語辭典》:皇后  拼音:huáng hòu
1.皇,大。后,君。皇后为古代对帝王的尊称。《书经。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临君周邦,率循大卞。」
2.皇帝的正妻。《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
《國語辭典》:上人  拼音:shàng rén
1.道德智慧在一般人之上的人。汉。贾谊《新书。卷九。修政语下》:「闻道志而藏之,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2.主人、居上位的领导者。《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大经。正乱》:「上人正一,下人静之,正以侍(待)天,静以须人。」明。谢肇制《五杂组。卷一四。事部二》:「贝锦一成,泣血剖心,上人终不见信。」
3.本是尊称修行、智慧都很卓越的高僧,亦用以敬称一般出家人。《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尝游京口竹林寺,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惊以白帝,帝独喜曰:『上人无妄言。』」宋。苏轼 吉祥寺僧求阁名诗:「上人宴坐观空阁,观色观空色即空。」
《國語辭典》:不息  拼音:bù xí
1.不停、不休止。《文选。江淹。别赋》:「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三国演义》第四七回:「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
2.不灭。《荀子。不苟》:「盗蹠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
3.不休息。晋。陆机〈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國語辭典》:不克  拼音:bù kè
1.不能。如:「不克出席」。《诗经。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2.不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三国演义》第七○回:「韩浩曰:『愿借精兵三千击之,当无不克。』」
《漢語大詞典》:为事(爲事)
(1).办事;成事。 马王堆 汉 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陈轸》:“其为事甚完,便 楚 ,利公。”韩非子·南面:“人主欲为事,不通其端末,而以明其欲,有为之者,其为不得利。”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蛮夷之性易动难安,遂至攻劫州县,侵暴平人,或復私讎,或贪小利,或聚或散,终亦不能为事。”
(2).犹出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长要来问个信,自从为事之后,生意淡薄,穷忙没有工夫,又是素手,不好上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况且窝盗为事,声名扬开去不好听,别人不管好歹,信以为实,就怕来缠帐。”
《國語辭典》:相和  拼音:xiāng hè
互相应和、呼应。《文选。左思。蜀都赋》:「百室离房,机杼相和。」
《國語辭典》:上道  拼音:shàng dào
1.玄妙之道。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四。运象篇》:「昔未受上道之前,有欲索侧人意,有称说堪陶奖者,受隐书之后,此计都冥也。」
2.启程、出发。《文选。李密。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知情、识趣。如:「还是小吴最上道!班上有任何活动一概参加。」
《國語辭典》:相生  拼音:xiāng shēng
彼此互为因果。《老子》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孙子。势》:「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國語辭典》:名理  拼音:míng lǐ
1.名家的理论,即辨别是非同异的理论。《晋书。卷七五。列传。范汪》:「汪乃庐于园中,布衣蔬食,然薪写书,写毕,诵读亦遍,遂博学多通,善谈名理。」
2.有关逻辑或语词概念方面的道理。源自明代来华耶稣会士汤若望著《名理探》十卷,讲述逻辑原理。名理成为对逻辑的早期翻译名称之一。
《國語辭典》:更事  拼音:jīng shì
1.世事多所阅历,经验丰富。《隋书。卷四六。列传。李雄》:「吾儿既少,更事未多。」宋。陆游 春雨绝句六首之六:「更事老翁顽到底,每言宜睡好烧香。」
2.常事。《史记。卷五。秦本纪》:「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
《國語辭典》:鱼肉(魚肉)  拼音:yú ròu
1.鱼和肉为刀宰割的物品,比喻无力抵抗,任人宰割。《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把人当为鱼、肉,比喻欺凌践踏。《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鱼肉百姓,以盈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