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周南托成书

相关人物
司马谈


《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閒。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例句

宣室无由问厘事,周南何处托成书。 柳宗元 闻籍田有感

《漢語大詞典》:成书(成書)
(1).完整的书。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子容 又图其形制,著为成书,上之,詔藏於祕阁。”
(2).成为一部书。 鲁迅 《〈南腔北调集〉题记》:“便名之曰《南腔北调集》,准备和还未成书的将来的《五讲三嘘集》配对。”
分類:成书完整
《國語辭典》:无巧不成书(無巧不成書)  拼音:wú qiǎo bù chéng shū
(谚语)比喻事情发生得非常凑巧。《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从来说得好,叫做『无巧不成书』,偏偏康太尊办得凶,偏偏就有人投在他罗网之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说也奇怪,就同那作小说的话一般,叫做『无巧不成书』。这个人不是别人,却是我的一位姻伯。」也作「没巧不成话」、「无巧不成话」。
分類:巧合
《分类字锦》:肆笔成书(肆笔成书)
张舜民进神宗皇帝御笔文字表王者出言而为令风动于四方圣人肆笔而成书可传于后世
法言圣人矢口而成言肆笔而成书言可闻而不可殚书可观而不可尽
杨万里谢赐御书表爰肆笔而成书示吐辞而为法
《分类字锦》:东观成书(东观成书)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女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漢語大詞典》:成轴(成軸)
(1).管子·宙合:“多备规轴者,成轴也。夫成轴之多也,其处大也不究,其入小也不塞。”本谓现成之轴。后以指成式,法规。 清 翟灏 通俗编·器用:“今以有成式为成轴是也。”
(2).犹成书。成为完整的书。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柳芳 与 韦述 友善,俱为史官。 述 卒后,所著书有未毕者,多 芳 与续之成轴。”
《国语辞典》:出书(出书)  拼音:chū shū
1.将个人的文章、论著等汇整、编订成书册发行。如:「他把几年来发表的短篇散文集结出书。」《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发样的时候再请一回,出书的时候又请一回。」
2.印制发行书册。如:「这家书店,今年度出书特多。」《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部书没有什么道理,上海已有人译过了,不久就要出书的,劝你不必做这买卖。」
《國語辭典》:刊本  拼音:kān běn
1.书籍的刊印版本。分四种:一、以朝代分,有宋本、元本、明本。二、以刻版地点分,有殿本、监本、官署本、书院本、坊刻本。三、以形式分,有大字本、小字本、巾箱本。四、以内容分,有足本、选本、节本。
2.刊印成书。《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发心持诵白衣观音经,并刊本布施。」
《漢語大詞典》:纂成
(1).继承而完成。 三国 魏 曹植 《女娲赞》:“古之国君,造簧作笙。礼物未就, 轩辕 纂成。”
(2).纂集成书。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一节:“周礼大约是纂成于晚 周 的文献。”
《國語辭典》:山海经(山海經)  拼音:shān hǎi jīng
书名。中国古代的地理神话笔记。相传为伯益所撰,但书中多有夏商地名,应成书于周秦之间。今本十八篇,晋郭璞注,清郝懿行笺疏。记述古代传说中的山川、部族、物产、草木、鸟兽、风俗等,内容多怪诞灵异,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传说及史地材料。初时被列为地理书籍,清《四库全书》则录入小说家类。
《國語辭典》:辑录(輯錄)  拼音:jí lù
收集记录,汇编成书。宋。朱熹〈中庸章句序〉:「凡石氏之所辑录,仅出于其门人之所记。是以大义虽明,而微言未析。」
《漢語大詞典》:青缥(青縹)
(1).青白色的丝绸。古时常用以制成书囊、书衣或书卷标签。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点检文书:“然三十所製,分为两卷,以金铜轴头、青縹首进上。”
(2).青翠色。尔雅·释山“山脊冈未及上翠微” 清 郝懿行 义疏:“翠微者,初学记引旧注云:‘一説山气青縹色曰翠微。’”
《國語辭典》:编写(編寫)  拼音:biān xiě
蒐集资料加以整理或创作。如:「他自行编写讲义,以辅助教学。」
《漢語大詞典》:选书(選書)
(1). 唐 代应举者在考试前将所作诗文投送朝中显贵,以求赏识。 唐 孟郊 《初于洛中选》诗:“青云不我与,白首方选书。”
(2).指应举者于考试前所上显贵的诗文。 唐 张籍 《哭胡十八遇》诗:“幼子见生才满月,选书知写未呈人。”
(3).选编诗文刻印成书,以供应试者仿作揣摩。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杭城 文瀚楼 选书的 马二先生 ,讳叫做 静 的,先生想也相与?”
《漢語大詞典》:续刻(續刻)
继原书之后再刻印成书。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自叙》:“辑成《智囊》二十七卷,以请教於海内之明哲,往往滥蒙嘉许,而嗜痂者遂冀余有续刻。”